|
格律诗的标准
现在所谓的“格律诗”其实就是指唐近体诗。
唐近体诗是指由沈佺期宋之问等修文馆学士们定型的一种文字和音律都很规范的诗。人们为了与永明体和乐府歌行类诗相区别,于是叫近体诗或今体诗。
现代人为了学习或模仿这种格律诗,于是总结了他们的格律。以王力理论最有影响力。
王力对合格的律诗判别有三项标准:
1,字数;绝句:有五言四句(五绝),七言四句(七绝),五言八句(五律),七言八句(七律),多于八句的叫排律。
2,声律;句内平仄在节奏点处交替及全篇执行平仄粘对律,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联间接续相粘(第二字同平仄)
3,对仗。律诗中二联要对仗(平仄相对,词义相对)
若三条皆合,是合格的律诗。若只是声律不合,则叫古风式律诗。古风式律诗介于古律边缘,如杜甫的吴体,数量很少。
另外还有一些律诗属于变格,比如折腰体。这些变格诗,终归是少数。
黄鹤楼属于半古半律。严羽称之为“七律第一”指其诗艺,非指声律。
格律,并非某位古人或今人在文字上订立的条款,而是从古诗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统计学的性质。尤其是历代名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像三羊那样只认上了书的律或者科考的规定的做法是错误的。比如他根据元兢对“蜂腰病”的解释就说是“大唐二五交替律”更是笑话!他根据名真空一篇启蒙读物对一三五口诀的记载,就说是“明朝平仄律”更是浑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