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9-7-2
威望31
金钱108
贡献76
中级会员
 
威望- 31 点
贡献- 76 次
金钱- 108 枚
|
发表于 2020-4-19 19: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楹联十七期毕业论文
绿菊15—墨痴
转眼间,来古风楹联学校学习对联,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里,我学到了对联的基础理论,明白了书写对联应遵循的规矩,见识了流水对的奇妙,触摸到了成联,对楹联有了真实的全面系统的了解。
一、初识对联
我的文学爱好起源于学生时代,记得每到春节,经常挨家挨户看人家的对联,那时候人家春节贴对联,都是书写的。每当看到好的字,好的对联,就会记下来。一直到81年,自己给朋友亲戚家里写对联,这时,才算真正意义上接触对联,因为这个时候不仅看了几本对联的书籍,也实践写对联,不过这个时候也仅仅是抄写罢了。大量撰写对联是在2007年。那两年,相对松闲的工作让我有了大量时间上网,除了吃饭工作,睡觉压缩在每天两三个小时,每天在QQ对联聊天室对无数对联,但毫无规矩,随心所欲。现在回忆起来,虽然从对联的要求来看,简直不堪入目,但却是我最快活的一段经历。
手机盛行和各种软件的运用,给对联发展提供了方便。2018来,自己工作环境条件允许了,再次捡起中断十年爱好,在群里对联时,发现很多变化:一是对联规范了。每次我和过去一样对联时,经常有人会说失替了,失对了,绿了等等,好多词我闻所未闻。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世界变了!二是联校出来的人随处可见。古风、凝炼、流水对充斥耳畔,我下决心系统了解学习对联知识。在群友介绍下,报名来到古风,经过一年的学习,走进了对联世界,才真正揭开了对联奥秘,见识了对联的精妙,也见证了对联的艰难,我的对联之路也经历了初识—喜欢—参与—得意—漏洞百出—了解接触—学习消化—畏手畏脚—鉴赏品味—敬畏喜爱的过程。
二、对联基础篇
进入古风初级班学习,老师对在古风学习提出了具体的严格的要求,每日有练习,作业必须做,早晚轮流读等,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自己进班学习,亲身经历以后,还是感觉到亚历山大。
初级之初。每天,老师们精心选取的词汇平仄练习,好像是专门为难我的一样。我除了能理解记住平仄规律、记住对联要素等理论的知识外,标平仄、定词性、做练习简直是我噩梦的开始,几乎到现在我都离不开搜韵,挨个查。在众多的基础知识上,我最发愁的有两个:一是平仄。因为我们当地口音没有三声,二、四声不分,虽然现在日常努力用普通话对话,但口音习惯明显,就算是今音,都分不清平仄,古音更难辨别。每次练习和作业,都要一个字一个字去查。别的同学十分钟写完了,我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但从作业完成来看,我的练习和作业几乎都正确,但只有我知道自己还差的太远太远!尤其是老师强调了平仄规律是对联诗词歌赋的基础——这对我来说好痛苦,但必须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格律对联基本六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内容相关。(也就是联律通则中的: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率对拍,平仄对立,形成意联。)对联的六要素和九禁忌都是学联的基础,必须牢牢记住,这样对出的对句、写出的成联出不出彩且不论,起码不会有大的毛病。二是词性结构。比如:青山外= 我先逐字查搜韵:青山外/平平仄;青,形容词;山,名词;青山,名词性偏正结构;外,方位名词。再次输入青山,从搜韵提供的与青山相对的736个词汇中选出自己熟悉的,有感觉的,自己能驾驭的,或者常见的词汇:如古道、碧水、夕照、竹径。外,仄声,是方位名词,自己可以写出能与之相对词,但是不是平声,又需要查搜韵来定:边,旁,中,前等等。和查出来的和青山相对的词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青山外=碧水边 古道旁 夕照中 竹径旁 。搜韵用的熟练一些后,经常是将“青山外”直接输入对联校验中,即可以查出平仄,又可以用对联链接查出与之相对的30个范例选用或参考。可以说,从初级班到现在,每个练习,每个对句乃至成联,都是按照这个过程和步骤写出来的。在结构和词性上,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的划分尤其让我为难。句子的不同,语境的不同,字词的词性和结构也会各不相同。记得幽忆老师给我讲过一个例子:“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正常来说,“落”为动词,“花”是名词,那动词+名词应当为动宾结构。在李煜的这句词中:“落花”是什么结构呢?结合语境和词组的意义,此处的落花,意思为“落下的花”,“落”不再是动词,而是具有了形容词的词性,以此来修饰中心字“花”,所以,“落花”一词,在这里就成了偏正结构。同例:“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话的意思大致为“在落下花瓣的时节,我又与你重逢”。根据句意,分析得出:“落花的落”在这一句中就是动词的词性,是一个动作,而“花”则是“落”的承受对象,是“花”这种实物,是一个名词,所以这时候的“落花”为动宾结构。老师还举例“归鸟”“离人”等,说明这里的“归”和“离”的词性皆从“动词”暂时具有了“形容词”的词性,意为“归来的,离去的”,所以整体的结构,也变成了“偏正结构”。而像“开车”“打伞”这些例子,它们也同样是由“动词+名词”组成的,它们却是标准的动宾结构。所以说单纯的依据词性去定义,教条的判断很容易出错;结合语境,在具体的句子中,分析判断所选之词在此句中是何意义,然后根据句中意思,得出词性和结构。
三、关于流水对和对句
对于流水对的概念,我以前并不知道的,直至来了古风楹联学校学习,才对它有了个较为清晰的、系统的认识。
从进入古风还没开讲,在班群里就听东风校长介绍,古风是主教流水对的,那么什么是流水对呢?教学中,老师告诉我们:流水对就是上下句结合起来,如同流水一般的对子。流水对强调的是意的流转和无痕的衔接,即上下句之间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或意思。而对一副优秀的流水对的评判,更多关注的是联意一气呵成,在构思中努力向新和奇,意的深度和高度。即对出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有想象的空间,给人以回味的余香,深远的启迪,或给人积极的引导、激励。
从对句起,就意味着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流水对了,开始了短兵相接的流水对白刃战。对好对子首先要学会析联,学会准确地解读出句的联意。准确地析联,必须抓住三点:一是明白出句的整体感情色调;二是确定出句的意思意境也就是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引起什么共鸣,启迪何种感悟;三是抓住句子词眼,也就是关键词的运用。其次,顺着出句作者的意境意图,确定自己对句的立意和表达方式以及词句作用。记不起那个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意是句子的灵魂”,也就是说,意的高低决定了句子的优劣。所以,动笔以前,按照东风校长流水对成功的“六字诀”既“为什么,然后呢”去为立意,然后选好切入点、按照平仄词性等对联要素选词炼句。句子对出来后,多朗读几遍,听听语感,推敲语境。争取自己满意,只有感动自己,惊艳自己,才能让读者认可。
以下是我平日里几个不成熟的练笔,权且为抛砖引玉吧:
对句
01、
出句:扑蝶小童花下隐【飞雪落尘】
对句:抚髯老祖酒中痴【墨痴】
02、
出句:无端种下三千句【再嫁东风】
对句:有幸收来一世情【墨痴】
03、
出句:此身惯作飘萍客【再嫁东风】
对句:往事空嗟过眼云【墨痴】
04、
出句:舍外霜风欺病树=联友
对句:案前烛泪湿红笺【墨痴】
05、
出句:荻花半落晴风软=联友
对句:翠羽疾飞鱼影移【墨痴】
出句
01.霜风凛冽黄菊瘦【墨痴】
02.幽思且寄南飞雁【墨痴】
03.蒙蒙细雨乱愁绪【墨痴】
成联
题水
墨痴
无形无色无筋骨;
至善至真至性情。
题芦芽山万年冰洞
墨痴
帘花笋瀑河钟崖窖斗人菩萨,缤纷剔透,千年梦幻胜过瑶台景;
石草山林洞谷泉湖关庙毗卢,浑厚流长,五水风云笑看世尘情。
注:(1)帘花笋瀑河钟崖窖斗人菩萨指的是冰洞里的冰帘冰花冰人冰菩萨等形态各异唯妙唯俏;
(2)石草山林洞谷泉湖关庙毗卢指的是芦芽山十大绝景和全国唯一的一座毗卢佛道场。
(3)五水指的是芦芽山是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五条河流的源头区。
古风学习让感悟颇深:一是真正认识和领略了对联的精妙。二是入门不易成联更难,不懂的时候,意气风发沾沾自喜,真正懂得了才发现每一联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一种越学越不会的感觉,就算反复琢磨好久,还是如鲠在喉,不能完全表达的淋漓尽致。三是学无止境,上述无论是对句还是出句亦或成联,现在看来毛病百出,了无深意,以后还会经常翻看讲义,不断琢磨淬炼。四是有幸来到了古风,结识了众多的良师益友,学到了古风人治学理念,磨炼了性子,感受到了网络的热度!在此,感谢古风,感谢老师,感谢学姐学长,感谢学友和所有为楹联付出的师者们!
初逢总觉对联易
深入才知意境难
愿古风青春永葆!
愿古风佳作倍出!
2020年4月19日02:38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