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最近有一个关于诗坛建设的想法,传统诗词的发展要全面,不能总是把目光盯在律绝上,视野要开阔。
律绝、宋词、古风歌行齐梁体,骈文韵文,诗经楚辞,楹联对联(可以有助于写律诗对仗工整),这些专栏都应该放到核心交流中去。另外步和接龙也应专设一栏。
还有就是“诗书画苑”的题画诗,古代的“文人画”也经常在作画时在上面题诗作对,这也是应重点挖掘的。诗人的诗集不好卖,那是因为“干瘪”的文字现代没有人爱看。要通过画作的这一“介质”来展现诗歌效果会更好一些。一些经常喊穷的诗人不妨向这方面发展一下。
还有鉴于诗人的传统文化知识欠缺,也应开设国学专栏,讲解国学知识,文史哲都可以讲,这些知识的丰富可以帮助诗人了解一些国学常识,免得尽犯一些低级错误。“国学纵横”就应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可惜实际上并没有。
上述的这些专栏都应是诗坛的关注重点、发展重点,无论人气多少如观觉得都应该放到“综合交流“中去。
另外,开发吟唱、乐舞。除了题图诗,这些也是展现诗歌的重要“介质”。要了解现代人寻求感官刺激的心理,对症下药,令其趣入诗歌、关注诗歌,关注中华传统诗歌。
“西安最中国”,这是他们近年来喊的口号。的确,西安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上是走在前列的。比如大唐芙蓉园的仿唐乐舞,还有小雁塔下恢复宋词谱曲的演奏,都是很好的尝试。国家层面还是要多扶持。诗坛也可以多发挥这方面的作用,理论研究先行。可惜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要多去寻访,聘请。尽快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