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6 21:20 编辑
徐陵诗的启示 徐陵,507—583,南朝陈东海郯人,字孝穆。徐摘子。八岁能文,及长,博涉史籍,初仕梁为通直散骑常侍。梁武帝太清二年,使魏,值侯景之乱,七年不得归。后归陈,累迁御史中丞。勇于弹劾权要,官至太子少傅。其诗歌骈文辞藻绮丽,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体。有《徐孝穆集》、《玉台新咏》。 搜韵集诗39首,其中五言八句者23首,占约60%。 一,联间粘粘粘7/23、=30% (1)粘对合律五首 1山池应令诗(南北朝·徐陵)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2折杨柳(南北朝·徐陵)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3内园逐凉(南北朝·徐陵)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4斗鸡诗(南北朝·徐陵) 季子聊为戏,陈王欲聘才。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斗凤羞衣锦,双鸾耻镜台。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5关山月二首 其一(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 (2)粘合律失对2首 6新亭送别应令诗(南北朝·徐陵) 凤吹临伊水,时驾出河梁。野燎村田黑,江秋岸荻黄。失对 隔城闻上鼓,回舟隐去樯。神襟爱远别,流睇极清漳。 7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诗(南北朝·徐陵) 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拭粉留花称,除钗作小鬟。失对 绮灯停不灭,高扉掩未关。良人在何处,光唯见月还。 ----------------
二,联间粘对粘4/23=17% 8山池应令诗(南北朝·徐陵) 画舸图仙兽,飞艎挂采斿。榜人事金桨,钓女饰银钩。失对 细萍时带楫,低荷乍入舟。猿啼知谷晚,蝉咽觉山秋。 9骢马驱(南北朝·徐陵) 白马号龙驹,雕鞍名镂渠。诸兄二千石,小妇字罗敷。 倚端轻扫史,召募击休屠。塞外多风雪,城中绝诏书。 10陇头水(南北朝·徐陵) 别涂耸千仞,离川悬百丈。攒荆夏不通,积雪冬难上。 枝交陇底暗,石碍波前响。回首咸阳中,唯言梦时往。 11咏日华诗(南北朝·徐陵) 朝晖烂曲池,夕照满西陂。复有当昼景,江上铄光仪。失对 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 三,联间粘粘对/23=13% 12陇头水(南北朝·徐陵) 陇头流水急,水急行难渡。半入隗嚣营,傍侵酒泉路。失对 心交赠宝刀,小妇裁纨素。欲知别家久,戎衣今已故。 13刘生(南北朝·徐陵) 刘生殊倜傥,任侠遍京华。戚里惊鸣筑,平阳吹怨笳。 俗儒排左氏,新室忌汉家。高才被摈压,自古共怜嗟。 14奉和山池诗(南北朝·徐陵) 罗浮无定所,郁岛屡迁移。不觉因风雨,何时入后池。 楼台非一势,临玩自多奇。云生对户石,猿挂入櫩枝。 四,联间粘对对3/23=13% 15洛阳道二首 其一(南北朝·徐陵)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飞盖响鸣珂。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16紫骝马(南北朝·徐陵) 玉镫绣缠鬃,金鞍锦覆幪。风惊尘未起,草浅埒犹空。失对 角弓连两兔,珠弹落双鸿。日斜驰逐罢,连翩还上东。 17秋日别庾正员诗(南北朝·徐陵) 征途愁转旆,连骑惨停镳。朔气凌疏木,江风送上潮。失对 青雀离帆远,朱鸢别路遥。唯有当秋月,夜夜上河桥。 五,联间对粘对3/23=13% 18其二(南北朝·徐陵) 洛阳驰道上,春日起尘埃。濯龙望如雾,河桥渡似雷。失对 闻珂知马蹀,傍幰见甍开。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 19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南北朝·徐陵) 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镜久自逾明,人久情愈歇。失对 取镜挂空台,于今莫复开。不见孤鸾鸟,香魂何处来。 20梅花落(南北朝·徐陵) 对户一株梅,新花落故栽。燕拾还莲井,风吹上镜台。 娼家怨思妾,楼上独徘徊。啼看竹叶锦,簪罢未能裁。 六,联间粘对对3/23=13% 21咏雪诗(南北朝·徐陵) 琼林玄圃叶,桂树日南华。岂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失对 三晨喜盈尺,六出舞崇花。明朝阙门外,应见海神车。 22 其二(南北朝·徐陵) 月出柳城东,微云掩复通。苍茫萦白晕,萧瑟带长风。 羌兵烧上郡,胡骑猎云中。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 23长安道(南北朝·徐陵) 辇道乘双阙,豪雄被五都。横桥象天汉,法驾应坤图。 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喧喧拥车骑,非但执金吾。 七,联间对对粘 0 0% 八,联间对对对 0 0% 合计 99% 徐陵的永明体印象: 1,五言八句诗占全部诗的60%,说明句数简短的诗已经占多数。 2,句中四声转换已经二元化。 3,律句(符合平仄交替的声律句)使用已占绝对优势,占约90%。 三仄尾5句(首数占22%)。 特拗句(平平仄平仄)15首(首数65%)19句(句数10%),说明特拗句已经和律句一样用于律诗中。 三平尾1句, 孤平句未见.。 这一点也许就是唐近体诗忌三平尾和孤平的原因。 4, 用韵与唐诗基本相同。 5,粘对情况: 完全符合粘对律的5首,占22%。 失对联(上下句平仄失对)13/92=14%,11首(48%),大部分句对仗。 粘式律7首(30%), 对式律0首。 混合率16首,占70%。 ------说明粘对规则还没有形成,但已经有向律诗粘对方向发展的迹象。· 说明当时不讲粘对,但符合粘对律的已有优势的倾向。即符合粘对律是不自觉的偶然现象,直到200年后的沈宋近体定型才自觉地使用粘对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