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精华10
注册时间2017-12-1
威望1859
金钱9014
贡献6163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威望- 1859 点
贡献- 6163 次
金钱- 9014 枚
|
发表于 2020-4-5 12: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20-4-5 13:02 编辑
对楼主的理解,老朽不敢苟同也,理由如下:
1)垂泪在逵路,负暄忘至尊——老朽第一感也是把垂泪的主语当成作者,但却发觉和下句对不上意思。因为一联之中,对仗的动词一般宜保持同一个主语,这样全联的意思才比较连贯自然,比如寇准诗“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举头和回首的主语都是作者,这样读来意思就比较连贯自然。所以,如果将垂泪的主语看成作者,那么下句“负暄”的主语也应是作者才显得思维连贯自然,若把“负暄”的主语改成“人们”,就显得不够连贯自然了。但将“负暄”的主语当成作者的话,就与“忘至尊”矛盾,没法理解。因此,只有将垂泪、负暄的主语理解成“出征女医生”才能说通此联。
2)下句的至尊和上句的逵路是名词对仗关系,若将至尊理解成“非常崇高的东西”,那么说“负暄忘至尊”是“人们忘记了最崇高的东西”,则明显贬低人民大众的思想觉悟,也与事实不符,当时很多老百姓都自愿捐款送物支援武汉,并不冷漠。老朽认为作者的本意应是指“父母”,这样才能合情合理。
3)将浮云理解成阴谋谎言,这不是在诋毁政府吗?这样解读就变味了,属于捕风捉影式的过度解读,并不可取,老朽倾向于把浮云理解成瘟疫疬气,这样,全诗会更显正面积极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