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4|回复: 2

《颂.清庙》——诸侯效忠周室的盟誓辞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20-3-28 09: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颂.清庙》——诸侯效忠周室的盟誓辞

一、《清庙》的时代背景

《正义》云:
《清庙》诗者,祀文王之乐歌也。序又申说祀之时节,周公摄王之政,营邑於洛,既已成此洛邑,於是大朝诸侯。既受其朝,又率之而至於清庙,以祀此文王焉

《正义》说,这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周公摄政之时营建洛邑,建成后,在洛邑接见东方诸侯,接受诸侯朝拜。继而率领诸侯到清庙祭祀文王。构成《清庙》一诗的时代背景。


二、诗意解读

《清庙》记录了周公以成王的名义接受诸侯朝拜,带领天下诸侯朝见清庙这一政治活动。这是诸侯效忠周室的效忠活动,诗辞即为诸侯效忠的盟誓辞。诗辞或为周官所作,但为诸侯祭祀文王时共同歌唱之词,就构成王室与诸侯的政治盟约,犹如誓词。
关键在“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的解读。我认为应该是“大显忠诚,将永保邦家,不要让人讨厌。否则……”否则如何?诗文没有说,留下长昌的体味余地。
说《清庙》是誓词,尾字统统不押韵,即令用“字的双声读法”,也不能叶韵。说《清庙》是诗,莫如说是誓词。

三、原文及注释

【原文】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注释】
①於(wū),叹词。穆,美好、庄严。清庙:郑玄笺:“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之宫也,谓祭文王也”。
②“肃雍显相”,谓文王的庄严肃穆、雍容平和之像。考究文王在生时对诸侯的政策,即为“庄严肃穆、雍容平和”,因此建庙并祭祀,以为诸侯之号召。
③多士,多方。“济济多士”,众多的诸侯国君臣。《周书.多方》为周公代表成王向众殷诸侯国君臣们所发的诰令。或许就是诸侯朝拜文王庙之前后所发。
④秉,秉持。“秉文之德”,秉持文王之德。
⑤对越,犹如对扬。钟鼎多“对扬王休”字样,是对周王表示忠诚的常用辞。天,周王。“对越在天”,对越周王之休的省略。
⑥骏,郑玄笺:“骏,长也”。孔颖达正义云:“言长者,此奔走在庙,非唯一时之事,乃百世长然,故言长也”。
⑦奔走在庙,长期前来朝拜,也即永远忠于周室之誓词。
⑧不,丕。大也。不显——丕显,对王室显示最大的忠诚;不承——丕承,王室给与诸侯永远的继承权。“不显不承”,是王室与诸侯达成的政治交易、共识——你显示对王室的最大忠诚,王室赐予你永远的国家生存权。
⑨射(yì),通斁。《尔雅.释诂》:“射,厌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射,假借为斁”。“无射于人斯”,不食言令人讨厌,犹如“永不改变”。

四、译文

【译文】
庄严肃穆的文王啊!雍容平和的文王啊!我们东方诸侯,感文王之德、持文王之义。对天发誓:永远忠实于文王。丕显忠诚,永嗣国祚。克己以礼,无自厌于人。

五、诸家翻译举例

呜呼深远清庙里,庄重和顺助祭者。执事人多有整齐,文王美德来继承,报答文王在天灵,祭祀奔走在庙中。无上光辉和美好,从无厌倦皆尊奉。


【评论】
译文将“济济多士”解读为周朝朝臣,没有看出“济济多士”是指东方诸侯。在此错误之下,译文满怀祭祀的“庄严深邃”,没有显现出《清庙》是“与东方诸侯的政治盟约”。
六、《毛诗正义》的解读

1、总体解读

正义曰:
《清庙》诗者,祀文王之乐歌也。序又申说祀之时节,周公摄王之政,营邑於洛,既已成此洛邑,於是大朝诸侯。既受其朝,又率之而至於清庙,以祀此文王焉。以其祀之得礼,诗人歌咏其事,而作此《清庙》之诗,后乃用之於乐,以为常歌也。
【评论】
1、《正义》说,这是洛邑建成后,周天子接受诸侯朝拜,又率领他们祭祀清庙,构成《清庙》一诗的时代背景。这是正确的。
2、《正义》没有看到《清庙》是周天子与诸侯的政治盟约。
2、对“济济多士”的解读

《正义》引《释诂》文:
济济之众士,谓朝廷之臣也。
【评论】
虽然东方诸侯归顺周王室后,也是朝廷之臣。但他们的身份与在朝之臣是有区别的。《正义》将“济济多士”解释为“朝廷之臣”,就模糊了东方诸侯的身份。这就将《清庙》诗的“周天子与东方诸侯的政治盟约”内容完全抹煞掉了。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9 08: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9 08:09 编辑

转【百度】供参考
《清庙》赏析
清庙》诗词详情_中国诗词网诗经(先秦)朗读翻译鉴赏
  •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推荐您搜索:

“诗”有“四始”,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具体提出来的。他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他的话不一定可靠,而“四始”云云,据说又是来自鲁诗之说。而作为毛诗学说思想体系的《毛诗序》,却又仅仅把风、小雅、大雅和颂四种诗类作为“四始”。其实,自古以来虽然都讲“四始”,而他们的说法又是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的。他们重视“四始”,实际代表了他们对整部《诗经》编辑思想体系的根本看法。按照毛诗的观点,整部《诗经》,都是反映和表现王道教化的,所以郑玄笺说:“‘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因此,每类诗的第一篇,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根据毛诗的解释,司马迁所说的四篇“始诗”都是赞“文王之道”、颂“文王之德”的。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为西伯,在位五十年,“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阴行善”,招贤纳士,致使吕尚、鬻熊、辛甲等贤士来归,并先后伐犬戎、密须、黎国、邘及崇侯虎,自岐下徙都于丰,作丰邑,奠定了周部族进一步壮大的雄厚的基础。(见《史记·周本纪》)他在世时,虽然没有实现灭殷立周、统一中原的宏愿,但他的“善理国政”,却使周部族向外显示了信誉和声威,为他儿子周武王姬发的伐纣兴国铺平了道路。所以,在周人心目中,他始终是一位威德普被、神圣而不可超越的开国贤君。《诗经》中很多诗篇歌颂、赞美他,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升歌《清庙》。”《礼记·祭统》:“夫人尝禘,升歌《清庙》,……此天子之乐也。”《礼记·孔子燕居》:“大飨,……两君相见,升歌《清庙》。”《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登歌《清庙》。”可见,它的意义已不只是歌颂和祭祀周文王本人了。

  然而,这篇“颂始”,到底是叙写的什么内容,历代的《诗经》学者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毛诗和鲁诗认为是祭祀文王,咏文王之德。而《尚书·洛诰》以为是合祭周文王、周武王时用的歌舞辞,是周人“追祖文王而宗武王”的表现。可是郑玄笺提出清庙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庙也”,文王只是“天德清明”的象征而已。于是也就有人认为《清庙》只是“周王祭祀宗庙祖先所唱的乐歌”(高亨《诗经今注》),并不一定是专指文王。不过,从“四始”的特点来看,说是祭祀文王的乐歌,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18: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大师对《诗经》有很深的造诣,感谢指点。

问题可能出在一个“颂”字。历代治《诗》家都以“颂歌”解读《周颂》,哪里看到《颂》诗里蕴含的政策、诰令?本人不测冒昧,突破成说,所以曰《诗经五十四篇异议》。

《颂.清庙》——诸侯效忠周室的盟誓辞,是《诗经五十四篇异议》中的一篇。说“盟誓辞”,也还欠切帖,应该是周天王与诸侯的和平共处的盟誓辞。是一次政治交易。作为宗庙里的歌曲共同演唱,亦如今日的某些誓词仪式,就更为神圣、诚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19 2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