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9|回复: 45

也再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2 2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3 19:08 编辑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流传于民间的一句关于写七律诗的口诀,由于简单明快地说明了写律诗句子的声律原则,流传很广。有人查书,发现最早在明代一个叫释真空的一片文章里记载了这句口诀。释真空的文章没做解释,含义模糊。后人猜测是关于律句平仄声律的,也有人猜测是关于七律押韵韵脚的。
   若这句口诀是关于律句声律的,则可以理解为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声调可以随便选用,但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要弄清楚,不能随便。这样说大体上多数律句是正确的,但很多情况下是不正确的。由于是句指导小孩子学习的,大人们也不必认真。
   但到此网上却不得了,有人要大作文章了。有位长期研究诗律的研究家名为三羊的几年前就宣布了下列三点:
一,这句口诀是律诗的根本大法。谁要违背了就要开除出律诗队伍。
二,这句口诀代表了唐朝以来近体诗的格律。由于是在明人的书里,所以叫大明真空律,也说明唐近体诗的声律是到明朝被一位和尚大师确定的。
三,引申:既然唐朝声律到明朝才确定下来,那么明真空之前使用什么律呢?三羊先生是熟读“文境秘府论”的,于是他说:大唐声律是元兢的“四声二五律”!----笑话是如此产生的,就这么简单!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21: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4 06:03 编辑

先谈谈权威评价:
王力:一三五有时候必论,二四六有时候可以不分明。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说: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 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 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 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启功:一三五不论是谬说。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2 23: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3-23 07:2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2 21:59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流传于民间的一句关于写七律诗的口诀,由于简单明快地说明了写律诗句子的声律原则,流传很广。有人查书,发现最早在明代一个叫释真空的一片文章里记载了这句口诀。释真空的文章没做解释,含义模糊。后人猜测是关于律句平仄声律的,也有人猜测是关于七律押韵韵脚的。
   若这句口诀是关于律句声律的,则可以理解为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声调可以随便选用,但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要弄清楚,不能随便。这样说大体上多数律句是正确的,但很多情况下是不正确的。由于是句指导小孩子学习的,大人们也不必认真。
   但到此网上却不得了,有人要大作文章了。有位长期研究诗律的研究家名为三羊的几年前就宣布了下列两条:
一,这句口诀是律诗的根本大法。谁要违背了就要开除出律诗队伍。
二,这句口诀代表了唐朝以来近体诗的格律。由于是在明人的书里,所以叫大明真空律,也说明唐近体诗的声律是到明朝被一位和尚大师确定的。
三,引申:既然唐朝声律到明朝才确定下来,那么明真空之前使用什么律呢?三羊先生是熟读“文境秘府论”的,于是他说:大唐声律是元兢的“四声二五律”!----笑话是如此产生的,就这么简单!

语文成绩差,数学也稀松。

既然【宣布了下列两条】,为何下列成了三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08: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释真空的大作叫【玉鈅匙歌诀】。几百字的短文,内容涉及四声念法,律诗平仄谱和那句口诀,受到四库全书总编纪晓岚的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09: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08:43
明朝释真空的大作叫【玉鈅匙歌诀】。几百字的短文,内容涉及四声念法,律诗平仄谱和那句口诀,受到四库全书 ...

纪大烟袋是怎么批评的?
为何不随手转来呢?

点评

原文忘记在哪儿了,你自己可搜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3 1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09: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08:43
明朝释真空的大作叫【玉鈅匙歌诀】。几百字的短文,内容涉及四声念法,律诗平仄谱和那句口诀,受到四库全书 ...

你2楼的【待续】,待到猴年马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3-23 09:22
纪大烟袋是怎么批评的?
为何不随手转来呢?

原文忘记在哪儿了,你自己可搜搜

点评

四库提要 明释真空撰。真空号清泉,万历中京师慈仁寺僧也。是书分为八门,编成歌诀。 篇韵贯珠集 篇韵贯珠集 一曰《五音篇首歌诀》,二曰《五音借部免疑海底金》,三曰《检五音篇海捷法总目》,四曰《贴五音类聚四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3 1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12: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11:58
原文忘记在哪儿了,你自己可搜搜

搜了N遍未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12: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08:43
明朝释真空的大作叫【玉鈅匙歌诀】。几百字的短文,内容涉及四声念法,律诗平仄谱和那句口诀,受到四库全书 ...

明朝释真空的大作叫【玉鈅匙歌诀】?
为何不传书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7: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3 17:5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11:58
原文忘记在哪儿了,你自己可搜搜


四库提要
明释真空撰。真空号清泉,万历中京师慈仁寺僧也。是书分为八门,编成歌诀。
篇韵贯珠集
篇韵贯珠集
一曰《五音篇首歌诀》,二曰《五音借部免疑海底金》,三曰《检五音篇海捷法总目》,四曰《贴五音类聚四声篇海捷法》、五曰《订四声集韵卷数并韵头总例》,六曰《贴五音四声集韵捷法总目》,七曰《创安玉钥匙捷径门法歌诀》,八曰《类聚杂法歌诀》。大旨以《五音集韵》、《篇海》为本。二书卷帙稍繁,门目亦碎,故立捷法检寻之,无所发明考证。又俗僧不知文义,而强作韵语,读之十九不可晓。注中语助之词亦多误用,其难通更甚於《篇》、《韵》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7: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3 18:07 编辑

书名         新编篇韵贯珠集八卷直指玉钥匙门法一卷
作者        (明)釋真空撰
版本          明正德十一年(1516)金臺衍法寺釋覺恒刻本
卷数          2册
下落          國家圖書館
微信图片_2020032318044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18: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17:55
书名         新编篇韵贯珠集八卷直指玉钥匙门法一卷
作者        (明)釋真空撰
版本          明正德十 ...

你的10楼和11楼的两个帖子,与你4楼的帖子,挂不在一起啊! 360截图20200323183409605.jpg

点评

中间隔着的都是你的灌水楼层。。。  发表于 2020-3-24 05: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3 19:31 编辑

(继续)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口诀

  口诀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这句口诀应该是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只是被释真空和尚录在学诗歌诀里罢了。因为是抄录的东西,这种歌诀类作品社会地位不高,所以纪晓岚瞧不起这类作品。
  口诀的诞生,来源于近体诗主要是七律的声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节奏点在二四六字,所以第一第三第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位的字则要平仄交替。
------这一原则对于大部分律句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8: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3 19:32 编辑

(继续)

     但真正写起诗来,仅就声律来说,仅凭小学歌诀这点简单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看社会上各大诗人是怎么写的。这里就牵涉到这句口诀的局限性了!
    经过人们的总结,尚有如下限制:
一,避孤平。
        即避免产生下列句型:
        五律:仄平仄仄平
        七律: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避法:第一,或第三,或第五字的平仄不能不论。
二,特殊拗句“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的使用,说明了有时二四六可以不分明
      这种  “平平仄平仄”句型是有历史渊源的。唐近体诗是诞生自永明体。这种句型永明体中就多有使用。其后到唐代近体产生 之后后仍然在使用,一直使用到清朝和民国,甚至现在。所以王力也把它称作“准律句”,即其使用频率甚至可以接近正格句(仄仄平平仄平仄) 。特别在律诗的第七句尤其多。
      所以这种“特殊拗句”   在声律上虽然也是拗句(四六位同平),但仍不按出律看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9: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3 19:32 编辑

(继续)

上列一二两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就产生了一个格律之外的重大理论问题:拗救。
第一个问题:避孤平的方法:孤平拗救。
以五律为例,根据一三五不论若不论第一字,则产生了孤平句 仄平仄仄平。怎么避免呢?因为第三字本可以不论的,所以将“仄”可以改为“平”,于是产生了孤平拗救句式:仄平平仄平。虽然这也是拗句,但避免了孤平。这就叫做“本句自救以避孤平”。
第二个问题是在理论上怎么解释特殊拗句“平平仄平仄”的产生。
该句式产生的原因在于原来句式“平平平仄仄”第四字先拗成“平”了,怎么办?办法是仍然按“一三五不论”改变一下第三字的平仄,变成“平平仄平仄”,平仄的总数未变,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拗救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大拗他救法。由于这和这句口诀关系不大,此处就不赘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19: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3-23 20:0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18:47
(继续)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口诀
  口诀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这句口诀应该是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只是被释真空和尚录在学诗歌诀里罢了。因为是抄录的东西,这种歌诀类作品社会地位不高,所以纪晓岚瞧不起这类作品。
  口诀的诞生,来源于近体诗主要是七律的声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节奏点在二四六字,所以第一第三第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位的字则要平仄交替。
------这一原则对于大部分律句是正确的。
【因为是抄录的东西,这种歌诀类作品社会地位不高,所以纪晓岚瞧不起这类作品】
在下三羊,领教针板:
纪大烟袋是怎么瞧不起【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呢?
纪大烟袋的原话,是怎么说的?

点评

所批评的是这本书,不是针对这口诀  发表于 2020-3-24 0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19:26
(继续)
上列一二两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就产生了一个格律之外的重大理论问题:拗救。
第一个问题:避孤平的方法:孤平拗救。
以五律为例,根据一三五不论若不论第一字,则产生了孤平句 仄平仄仄平。怎么避免呢?因为第三字本可以不论的,所以将“仄”可以改为“平”,于是产生了孤平拗救句式:仄平平仄平。虽然这也是拗句,但避免了孤平。这就叫做“本句自救以避孤平”。
第二个问题是在理论上怎么解释特殊拗句“平平仄平仄”的产生。
该句式产生的原因在于原来句式“平平平仄仄”第四字先拗成“平”了,怎么办?办法是仍然按“一三五不论”改变一下第三字的平仄,变成“平平仄平仄”,平仄的总数未变,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拗救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大拗他救法。由于这和这句口诀关系不大,此处就不赘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19: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3-23 20:0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18:59
(继续)
     但真正写起诗来,仅就声律来说,仅凭小学歌诀这点简单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看社会上各大诗人是怎么写的。这里就牵涉到这句口诀的局限性了!
    经过人们的总结,尚有如下限制:
一,避孤平。
        即避免产生下列句型:
        五律:仄平仄仄平
        七律: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避法:第一,或第三,或第五字的平仄不能不论。
二,特殊拗句“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的使用,说明了有时二四六可以不分明
      这种  “平平仄平仄”句型是有历史渊源的。唐近体诗是诞生自永明体。这种句型永明体中就多有使用。其后到唐代近体产生 之后后仍然在使用,一直使用到清朝和民国,甚至现在。所以王力也把它称作“准律句”,即其使用频率甚至可以接近正格句(仄仄平平仄平仄) 。特别在律诗的第七句尤其多。
      所以这种“特殊拗句”   在声律上虽然也是拗句(四六位同平),但仍不按出律看待。
唐近体诗是诞生自永明体
三羊求救:
如此似是而非、似有似无、捕风捉影的话,是否具体一点呢?

点评

似是而非、似有似无、捕风捉影----你看不懂才会有这感觉  发表于 2020-3-24 0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20: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3-23 20:1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3 18:47
(继续)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口诀
  口诀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这句口诀应该是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只是被释真空和尚录在学诗歌诀里罢了。因为是抄录的东西,这种歌诀类作品社会地位不高,所以纪晓岚瞧不起这类作品。

【因为是抄录的东西】?
三羊领教:
你是怎么知道真空是【抄录】,而不是【原创】的呢?

点评

见10楼  发表于 2020-3-24 05: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3 2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3-23 20:1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2 21:59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流传于民间的一句关于写七律诗的口诀,由于简单明快地说明了写律诗句子的声律原则,流传很广。有人查书,发现最早在明代一个叫释真空的一片文章里记载了这句口诀。释真空的文章没做解释,含义模糊。后人猜测是关于律句平仄声律的,也有人猜测是关于七律押韵韵脚的。
   若这句口诀是关于律句声律的,则可以理解为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声调可以随便选用,但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要弄清楚,不能随便。这样说大体上多数律句是正确的,但很多情况下是不正确的。由于是句指导小孩子学习的,大人们也不必认真。
   但到此网上却不得了,有人要大作文章了。有位长期研究诗律的研究家名为三羊的几年前就宣布了下列两条:
一,这句口诀是律诗的根本大法。谁要违背了就要开除出律诗队伍。
二,这句口诀代表了唐朝以来近体诗的格律。由于是在明人的书里,所以叫大明真空律,也说明唐近体诗的声律是到明朝被一位和尚大师确定的。
三,引申:既然唐朝声律到明朝才确定下来,那么明真空之前使用什么律呢?三羊先生是熟读“文境秘府论”的,于是他说:大唐声律是元兢的“四声二五律”!----笑话是如此产生的,就这么简单!=======================================


在下三羊质问针叶林
三羊何时说过【这句口诀代表了唐朝以来近体诗的格律

点评

“是格律诗的根本大法”是你说的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4 0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05: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3-23 20:14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2 21:59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流传于民间的一句关于写七律诗的 ...

“是格律诗的根本大法”是你说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06: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拗”,不是“错误”的意思。
元稹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所以,作为沈宋的近体诗(律诗),,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稳顺声势”-----“顺”即讲究声律,“拗”即不顺,即古风式的句子。但律诗是允许使用一些古风句即“拗句”的,包括小拗句,大拗句,和特殊拗句,都可以是合格的律诗。
(马莹莹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6567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争论的关键在“论”字的理解上。认为一三五不论错误的人,论字理解为“考虑;顾及”,也就是一三五可以不管平仄。
“论”应解为“看待”,就是不要像“二四六分明”那样看待。这意思就是说一三五不是不管,而是不必像二四六那么死板,那么严格,简单说就是灵活运用,也就是调剂平仄。比如三本应是平,我用了仄,那你就要看后面平仄不变化时会不会出现“忌”,如果有孤平出现,那你五就得调剂成平,这样整句就不会有三仄三平孤平出现。这样理解,一三五不论何错之有?反而让格律诗走出死板,有了回旋的余地。
二四六分明,是硬性的规定。理论根据是一句中平仄相间,一相间,二四六自然分明了。认为它错的,是用大拗句来驳斥它。但你忘记了什么叫“拗”,拗就是病,违反了平仄相间的原理。后来人们不说它是病而说成是变式,但你说变式也还是承认它不合常理,属于“杂”,因此用不合常规的事物来驳斥常规的东西,用特殊来驳斥一般,不觉得可笑么?
所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的是常规,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06: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4 06:50 编辑

(马莹莹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6567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争论的关键在“论”字的理解上。认为一三五不论错误的人,论字理解为“考虑;顾及”,也就是一三五可以不管平仄。
“论”应解为“看待”,就是不要像“二四六分明”那样看待。这意思就是说一三五不是不管,而是不必像二四六那么死板,那么严格,简单说就是灵活运用,也就是调剂平仄。比如三本应是平,我用了仄,那你就要看后面平仄不变化时会不会出现“忌”,如果有孤平出现,那你五就得调剂成平,这样整句就不会有三仄三平孤平出现。这样理解,一三五不论何错之有?反而让格律诗走出死板,有了回旋的余地。
二四六分明,是硬性的规定。理论根据是一句中平仄相间,一相间,二四六自然分明了。认为它错的,是用大拗句来驳斥它。但你忘记了什么叫“拗”,拗就是病,违反了平仄相间的原理。后来人们不说它是病而说成是变式,但你说变式也还是承认它不合常理,属于“杂”,因此用不合常规的事物来驳斥常规的东西,用特殊来驳斥一般,不觉得可笑么?
所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的是常规,是正确的。)

------这段话说的违背了常理。

一,“不论”,不是“看待”,而是“平仄皆可”。
二,“拗”是与“律”相对的概念,并非一定是“病”。
律句,是合乎平仄两两交替的声律的诗句。
拗句,是不合乎平仄两两交替的声律的诗句。
律诗,并非皆由律句组成,也允许有拗句。甚至拗句是多数。
三,拗的种类:
1,小拗。也称“半拗”。句中一三五字处应平而仄或者应仄而平。常见。
2,大拗,二四六字处平仄失替。
3,特拗(特殊拗句,准律句),虽然二四六字处平仄失替但常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4 06: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4 05:48
“是格律诗的根本大法”是你说的吧?

说过,但没有说是【这句口诀代表了唐朝以来近体诗的格律】

点评

你把唐近体平仄声律称为“明真空律”是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4 06: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06: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3-24 06:46
说过,但没有说是【这句口诀代表了唐朝以来近体诗的格律】

你把唐近体平仄声律称为“明真空律”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4 06: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4 06:49
你把唐近体平仄声律称为“明真空律”是吧?

没有,从来没有的事!

点评

大道至简、完美无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中华声律理论的终极理论。从永明,到大明,历经千年修炼,终得真空正果。 --------什么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4 0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08: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4 08:57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3-24 06:51
没有,从来没有的事!


大道至简、完美无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中华声律理论的终极理论。从永明,到大明,历经千年修炼,终得真空正果。(三羊)
--------什么意思?
请问:唐朝近体诗执行什么声律?请你明确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3-24 09: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3-24 08:54
大道至简、完美无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中华声律理论的终极理论。从永明,到大明,历经千年 ...

对于你来说,还用问吗?
唐朝元兢25四声律!

点评

什么叫“对你来说”?应该是“对三羊来说,是唐朝元兢25四声律!”除你之外无人这样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4 0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3
贡献
16886
金钱
297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4 09: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口诀一直是初学诗者最简单最有效的入门方法,可称精典!诗者一旦入门,自然会去求更高的手段,不必对古人求全责备!

点评

对头,入门口诀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4 0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09: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3-24 09:12
此口诀一直是初学诗者最简单最有效的入门方法,可称精典!诗者一旦入门,自然会去求更高的手段,不必对古人 ...

对头,入门口诀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