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学院首席版主
精华2
注册时间2014-7-15
威望1019
金钱15351
贡献5241
金牌会员
古风学院首席版主
 
威望- 1019 点
贡献- 5241 次
金钱- 15351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8 15: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21.“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
美丽的杭州西湖旁,有一座岳王庙,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就埋在这儿。岳飞墓前,有四个用铁铸成的人像,跪在地上。这四个铁像是四个坏蛋,
他们是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huì]和他的恶老婆王氏,另外两个是秦桧的走狗万俟?[mòqíxiè]和张浚墓前有这么一副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副对联是清朝的一个姓徐的女子写的,看到这副对联的人,都夸徐姑娘写得好。对联好就好在,写出了人们对英雄的爱和对奸贼的恨。你看,民族英雄岳飞被昏君奸臣害死了,尸骨埋在西湖山上,这儿的青山也觉得光荣
——“有幸埋忠骨”;而那四个坏蛋的铁铸跪像,多少年来一直被千人啐[cuì]万人骂,连铸他们的白铁[生铁]也觉着自己太倒霉了—— “无辜[无罪] 铸 佞臣[奸臣。佞 nìng]”。徐姑娘把“青山”、“白铁”写得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这叫“拟人”手法],懂得爱谁、恨谁,这么写,显得特别生动。在秦桧和他老婆的跪像前边,还有这么一副对联,是用这两个坏蛋互相埋怨、对骂的口气写的,更有意思: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上联是用秦桧的口气写的: “唉!我本来就是个没人心的东西,可身边要是有个好媳妇,兴许也不至于没完没了的老在这儿跪着吧?”
下联是用秦桧老婆的口气回答说: “呸!虽说我是个长舌头女人,可要不是因为你这个老贼,我怎么会老陪你跪着挨人啐!”
两个坏蛋的两副丑相儿,写得真是活灵活现。
秦桧有个后代叫秦磵泉,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有一天,他跟几个朋友到西湖去玩儿,来到了岳飞墓。一个朋友给他出了个难题,让他给秦桧两口子的铁跪像,题一副对联。秦磵泉看着他老祖儿秦桧的跪像,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又是恨又是臊,他拿笔写了这么一副对子: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是说,打宋朝的秦桧害死了岳飞以后,连“桧”这个字也臭名远扬了,再也没人起名叫“桧”了。今天,我站在了岳飞坟前,觉着自己姓秦桧的“秦”,也真没脸[当然,秦桧的罪恶和他的后代以及姓秦的人毫无关系]。这副对联还是个嵌字联,末尾嵌上了“秦桧”两个字。秦磵泉是在说,我都替老祖儿“秦桧”感到又“羞”又“愧”!
据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庙祀下》,清·王之春《椒生随笔》,民国·吴恭亨《对联话》卷十一《杂缀》。
22.奸相贾似道的马屁联
南宋末年出了个大奸臣,叫贾似道。贾似道年轻的时候,是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因为他姐姐当了宋理宗的贵妃,贾似道这个无赖,才步步高升,官儿越做越大,末了竟当上了宰相。
宋理宗死了以后,太子赵■[qí]当了皇帝,就是宋度宗。赵?能当上皇帝,贾似道出了不少力,度宗当然感激他,对他一再重用。贾似道呐,也挺能拍宋度宗的马屁,讨他的欢喜。
有一年,宋度宗要过生日了,他的生日是四月初九。赵■的母亲谢太后的生日是四月初八,娘儿俩的生日就差一天,紧挨着。贾似道打算借这个机会好好拍拍皇上和太后,他就叫手下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编了一副寿联献了上去。寿联写的是: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亦万寿无疆;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亦”[yì]当“也”讲,“今朝”[zhāo]就是“今天”。寿联是说,敬祝皇太后万寿无疆、皇上也万寿无疆。几十年前的四月初八,皇太后这位佛爷出世了;几十年前的四月初九,皇上这位佛爷又出世了。
当时这些人都挺信佛教,认为佛爷是至高无上、长生不死的。贾似道很能揣摩[chuǎimo]宋度宗母子的心理,他献的寿联果然把他们娘儿俩捧得心花怒放,乐不可支。这么一来,宋度宗和谢太后对这个奸臣就更信任了。
贾似道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可他整天的吃喝玩乐,胡作非为,根本不管国家大事。结果,北方的蒙古军乘虚而入,占领了南宋的大半领土。祸国殃民的贾似道,到底被罢了官,流放到边远地区。走到半道,押送官郑虎臣恨死了这个坏蛋,就一刀把他砍了。贾似道没得好死,可他当了十几年丞相,已经把国家糟践得不成样子了。他死了不过三年,南宋就灭亡了。
据宋·无名氏《三朝野史》。
23.金章宗的合字对儿
金章宗是金国[金国主要民族是女真族,就是后来的满族]的第六代皇帝,他从小就喜欢汉族文化,还能写能画。他当了皇帝以后,叫金国的官员百姓穿汉族衣服,行汉人礼节,还提倡女真人跟汉人结婚。金章宗的这些作法,促进了民族融合。金章宗还在中都[金国的国都,就是今天的北京]的西边修建了闻名世界的芦沟桥。
金章宗有个妃子叫李宸妃。李妃不但长得美,而且聪明好学,能写字作诗。金章宗顶喜欢她了。李妃在离宫的琼华岛[就是今天北京北海公园里的琼岛],修了个梳妆[shūzhuāng]台。夏天晚上,李妃就陪着金章宗在台上乘凉。
一天晚上,金章宗跟李妃坐在露天的台子上,他看看李妃,忽然想出了个合字对联,就笑眯眯地对李妃说:
“二人土上坐;”
这是说,咱俩这会儿在土山上坐着[琼岛是用土堆成的]。从文字上看,两“人”往“土”字上一“坐”,“土”上一边一个“人”,正好拼成个“坐” 字。金章宗的汉字水平确实不赖。
李妃听了,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心里有了词儿,马上对了句:
“一月日边明。”
这是说,月亮靠在太阳旁边,才发着亮光。要是按今天的天文学角度来说,李妃的下联还真有点科学水平呐!月亮确实靠太阳光的反射,才发出光来。其实,月亮离太阳远极了,并不在“日边”。李妃自然不了解这些,她的意思是,我李妃就是这个月亮,皇上您就是太阳,我靠您才能发出“亮光” 来——才有当皇妃的光彩。从文字上讲,一个“月”字,往“日”字“旁边” 一靠,不正是个“明”字吗?李妃的下联,数词名词都对得挺准,同时也是 个合字对。
金章宗一听自己的心上人儿这么会说,乐得嘴都合不上了。赶快拿起几块大西瓜,递给了李妃,让她痛痛快快地吃了。
据元·纳新《金台集》,《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九《官室》。
24.赵孟罡霰亓倚炊粤
赵孟睿踗ǔ]是元朝有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他的字尤其好,字体圆转漂亮,自成一家,是有名的楷书四大家的“赵体”。
赵孟钍撬纬实鬯翁嬲钥镓罚踜uāng yìn]的第十一代孙。宋朝被元朝灭了以后,元世祖忽必烈就派人去江南,找一些能人,来为元朝政府干事。赵孟钔τ忻淮搅舜蠖迹墼氖锥迹褪墙裉斓谋本荩ゼ霰亓摇
忽必烈见赵孟畛さ寐瘢祷啊⒕俣灰话悖睦锿ο不叮痛蛩阒赜盟?捎忠蛔聊ィ撬纬实鄣暮蟠遣皇钦嫘墓樗澄夷牛肯氲秸舛霰亓揖腿盟嗣弊印U悦项把帽子一摘,露出了个尖脑袋。忽必烈一看,哈哈笑了,说:“不过是个漂亮书生。”接着又对赵孟钏担骸疤的愕淖植淮恚倚锤倍宰影伞!闭悦项就拿笔当场写了一副有名的对联: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这副对联是夸元世祖有德性,跟太阳和月亮似的那么明亮;他住的元大都也建造得特别壮丽,给王朝的江山增加了光彩。忽必烈一看赵孟畹淖秩肥灯粒吹幕耙捕际桥踝约旱模咝思耍腿谜悦项在朝廷里当了官。赵孟畹恼飧倍宰樱坏ピ雷婧霰亓蚁不丁M螅鞒幕实垡捕纪ο不丁
几十年以后,明太祖朱元璋灭掉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儿子燕王朱棣[dì]马上从侄子建文皇帝手里抢到了皇位,当上了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就是明成祖。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北京”这个名字,就是朱棣最先给定的]。他在北京皇城南边的正中间,修了一座“大明门”[清朝改叫“大清门”,到了民国又改叫“中华门”。大明门的位置在今天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边,解放后扩建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拆掉了]。修好了大明门,明成祖让大学士解缙[xièjìn]写个门联,装饰在大明门的两边。解缙写的就是这两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明成祖看了,满意极了,赏给了解缙好多礼物。
据明·戴冠《濯缨亭笔记》,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一。
25.小高明答对讽客
高明是元末明初人,是有名的戏剧作家。《琵琶记》这出古典名剧,就是他创作的。高明在元末考上了进士,当过小官,后来辞官不干了,隐居起来,专门写作。明初,朱元璋听说了他的大名,请他出来做官。高明就借口自己“年岁大了,一身的病”,没有去。
高明从小就聪明好学,特别喜欢对对子。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请了个客人来吃饭。饭菜摆好了以后,父亲有事出去了,屋里就剩下了高明和客人。看着桌上摆着的好吃的,小高明忍不住了,就偷偷抓了一把,往嘴里塞。客人看着挺有气,心想:我这个客人还没吃呐,你这小家伙倒枪先了。等到正式吃饭的时候,客人对高明的父亲说:“听说您这个儿子挺会对对子,我出个上联,让他试试。”客人就说:
“小儿不识道理,上桌偷食;”
高明一听,这个客人也真是的,当着父亲的面揭自己的短儿,就不客气地对了一句:
“村人有甚文章,中场出对。”
对句里的“村人”,在这儿的意思是没知识的粗鲁人。客人一听这孩子骂自己是“粗人”,更有气了,接着说:
“细颈壶头,敢向腰间出嘴;” 意思是说,你这“小壶嘴”敢跟我这个“大壶身”斗嘴! 小高明马上对了个:
“平头锁子,却从肚里生锈。” 高明挖苦客人是一肚子“铁锈”,没什么正经学问。高明的父亲一看客人的脸都气白了,赶紧拿话岔开了,还让儿子先出去“凉快凉诀”。
据清·褚人获《坚瓠六集》卷一《高明善对》。
26.七岁驿童对太祖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有关他的对联故事很多。下面就讲几个。有一次他作战途中,带兵路过一个驿站[yìzhàn,古时候专管政府信差换马、歇脚、睡觉的地方],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听差,在里面正忙活呐。朱元璋走过去问他在这儿干什么。小孩说:“我替爸爸在这儿当差呐。”那会儿规定,老百姓都得替朝廷白当差,要白干好些天的活儿,这叫做“差役”。朱元璋问他:“你能对对子吗?”小孩说:“能”。朱元璋就说了个上句:
“七岁儿童当马驿;”
小孩马上对了个:
“万年天子坐龙廷。”
龙廷,指皇位。可这会儿,朱元璋还没统一中国、建立明朝,他还不是皇帝。一听小孩这么捧自己,朱元璋高兴极了,马上免了小孩的差役,还提拔他当了自己的小随从。
据清·褚人获《坚瓠集》卷一《驿童对》。
27.惊“死”诗人
南京是朱元璋定下的国都。南京城的东边有一座钟山,也叫紫金山,是挺有名的一座山。
朱元璋找了不少读书人写诗赞美钟山,其实,这是朱元璋想让这帮人说些好听的,夸夸自个儿。这么着,就有些爱溜须拍马的人,想借写诗的机会吹吹朱元璋,要是皇上一高兴,自己不就能捞上一官半职吗?
这一天,有个叫邓伯言的要见皇上献诗。朱元璋就叫人把他请进了大殿,让他当场写一首《钟山》诗。邓伯言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会儿,就把预先想好的诗写上了,交给了皇上。诗里的联句(这些联句,也常作对联用)是这么写的:
鳌足立四极;钟山蟠一龙。
这两句是说,用大龟的四只脚当作支柱,放在大地的四角[就是“四极”],支起了天[这句诗是用了古代传说],雄伟的钟山上盘伏着一条巨龙。这里面的含义是什么呐?是说钟山的地势可太好了,皇上建都南京太英明了,皇上就是盘在钟山上的一条巨龙。
朱元璋看了这两句,美得不得了,一个劲儿的念。后来光念觉得不过瘾[yǐn],就一边念一边用手拍打着桌子,念的声儿越来越高,桌子也“啪啪” 的越拍越响。就在朱元璋挺得意的当头儿,坏了,下边那位诗人“咕咚”一声躺在地上,背过气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呐?
原来,朱元璋在上边正得意,可邓伯言误会了。他看皇上念着自己的诗,忽然使劲地拍起了桌子,以为写的诗得罪了皇上,皇上要大发脾气了,那自己的小命还保得住吗?想到这儿,邓伯言脸发绿,眼发直,两腿“得得得” 的哆嗦开了。上边朱元璋拍得越响,底下邓伯言越哆嗦得厉害。突然,他觉着眼前一黑,两腿一软,“嗡”的一下什么也不知道了。殿上的卫士赶紧把邓伯言抬出去了,找了个清静的地方,又撅胳膊又窝腿的,好半天,邓伯言才吐出了一口气,算是缓过来了。
朱元璋觉得邓伯言写的联句虽然不错,可自己拍了几下桌子,就把这位“才子”给吓死过去了,也太不中用了。到了儿,他也没给邓伯言官儿做。
据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二《杨邓钟山诗》。
28.明太祖写联送徐达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爱写对子,他不但自己写,还让家家户户都写。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下令让南京城的居民,不管是当官儿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在第二天大年初一,家家门口都得贴上一副对联。
第二天,朱元璋还悄悄化了装,走大街串小巷,挨门挨户地看。写得好的,他就笑着点点头;写得赖的,他就撇撇嘴。有人说,我们国家过年时家家户户喜欢贴春联,就是朱元璋那会儿兴起来的。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不过,朱元璋是大力提倡写对联的。他凭着皇帝的身分大力提倡,而且自己还带头写,这对推广、普及对联,确实起了很大作用。
朱元璋亲手写了不少对联,送给大臣们。他送给徐达的一副对联,就挺有名。这副对联写的是: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这副对子虽说只有二十二个字,可写出了徐达一生的功劳。只不过话说得有点过分。
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勇敢善战,而且文武全才。徐达从二十来岁开始,就帮着朱元璋打天下,后来当了三军统帅,打过大小胜仗上百次。末了,他率领大军,攻下了元朝的国都大都,灭掉了元朝。徐达当过征虏大将军、右丞相、魏国公。朱元璋夸他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在这副对联里,明太祖称赞徐达的功劳最大,从古到今都算上,他数第一!
据明·周晖《金陵琐事》卷一,明·徐祯卿《翦胜野闻》,清·陈尚古《簪云楼杂记》。
29.道士警告大将军
明初,在南京的钟山里,住着一个道士。他戴的帽子真特别,是用铁丝编的铁帽子,人们都管他叫“铁冠道人”[冠,帽子]。铁冠道人挺有眼力,对一些人和事看得准,所以好多做大官的,都愿意找他聊聊。
有一天,大将军蓝玉带了一坛子好酒,找铁冠道人来了。这位大将军当时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他武艺高强,勇猛善战,给朱元璋立了好多战功。明太祖朱元璋封他当了凉国公[公是大臣里最高的爵位]。
铁冠道人听说蓝将军来了,就穿着一身脏袍子,脚下趿拉[tāla]着一双破草鞋出来了。道士冲蓝玉一点头,就算是行礼了。蓝玉一看道士对自己待理不理的样儿,心里挺不痛快。他勉勉强强招呼道士,一块儿坐下喝几杯。喝着喝着,蓝玉对道士说:“听说您有学问,我这会儿有个对子上联,请先生对个下联。”接着,蓝玉看着道士的两脚说:
“脚穿芒履迎宾,尺下无履;”
是说,你趿拉着两只破草鞋,来欢迎高贵的客人,脚底下也显得太没礼貌了。“足下”字面儿上可以当“脚下”讲,也可以当“您”讲,用来称呼对方。“履”跟“礼”谐音,“无履”实际是说“无礼”。蓝玉表面上说“脚”,实际在说,你这么对我没礼貌,太不象话了。
铁冠道人早听说蓝玉仗着自己功劳大,尽干违法的事儿,有时对明太祖也不服气。那些没什么错处的官,都让朱元璋给杀了不少。像蓝玉这号“狂” 人,朱元璋能容得了他?
铁冠道人想到这里,笑了笑,指着蓝玉手里的椰壳酒杯[用椰子壳做的酒杯],对了一句:
“手执椰瓢作盏,尊前不锺。”
是说,你拿着椰壳酒杯,在酒樽[樽zūn,酒坛子,古文里的“尊”可以当“樽”讲]面前盛[chéng]酒喝,实在不象个酒杯,不成个样子。可这是表面的意思,暗含的意思是,你在皇上面前[“尊”可以指皇上]老是大大咧咧的不大听话,像是对皇上不大忠心[“锺”跟“忠”谐音],你可得留点儿神!道士虽说有点挖苦蓝玉,可实际上也想让他清醒清醒,给他一个警告。
蓝玉哪儿听得进去呀,道人刚说完,他“腾”地一下就蹦起来了,脸气得跟紫茄子似的,一甩袖子走了。
后来,朱元璋果然把这个不大服帖的蓝将军给杀了,还借这个碴儿一气杀了一万五千人,这就是有名的“蓝玉案”。
据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二十四《酬嘲部·铁冠道人》。
30.“重庆府”与“大明君”
有一天,朱元璋穿着便衣进了一家小酒店。他看靠犄角上坐着个年轻人,一身读书人的打扮,旁边还有个空座儿。朱元璋就挤了过去,坐在了书生对面,又叫来了酒菜,就跟这个书生一边喝一边聊。朱元璋问他:“你是什么地方人呐?”书生回答说:“重庆人。”朱元璋眼珠一转,想了个上联,就对书生说:“我有个上联,你能对个下联吗?我这个上联是——
千里为重[chóng],重山重水重庆府;”——
朱元璋的上联想得挺巧妙,前半句“千里为重”,把“千”和“里”两个字上下摞[luò]到一块,不正好是一个“重”字吗?这就叫“千里为重”。后半句,说的正是书生的家乡。“重”[chóng]有“多”的意思,四川重庆多山多水,这就叫“重山重水重庆府。”
再说这个书生,眼瞅着朱元璋,心里就嘀咕开了:对面这位客人虽说穿着一身老百姓的衣服,可他说话、举动却有点不一般。书生又听说过,皇上常派人在下边转,变着法儿整治人。这个书生就多了个心眼儿,不管这位是干什么的,捡好听的说!他想了想,就对了这么一个下联: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开头半句,“一人成大”,把”一”和“人”字摞到一块,正好是个“大” 字,这就叫“一人成大”。下半句是夸国家和皇上的。是说国家地盘大,明朝强大;当然,“一国之主”的皇上也一定够“大”的。这就叫”大邦大国大明君”。
朱元璋听了,心里别提多痛快了,可表面还装得跟没事人似的,又喝了
两口酒就走了。不一会儿,就从门外闯进一伙儿差役,上来对书生说:“别喝了,跟我们走。”满屋的顾客一看这阵势,全溜了。书生心里也“怦怦” 乱跳,不知出了什么事。原来,这伙人是朱元璋派来的,要在皇宫里见见这 位书生。
朱元璋见到了书生,笑呵呵地夸奖了他半天,还让人拿出好些钱赏给他。
书生晕晕糊糊地出了宫,脊梁骨还一个劲儿地冒凉气,心里说:“我的天!要是刚才在酒店里不留神,说走了嘴,这会儿,我的脑袋可就早搬家了!”
据明·徐祯卿《翦胜野闻》,明·朗瑛《七修类稿》卷十四《国事类·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