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3-6-25
威望867
金钱4293
贡献1238
金牌会员
 
威望- 867 点
贡献- 1238 次
金钱- 4293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8 10: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凌华光 于 2015-1-28 10:31 编辑
读诗札记 :
对三仄脚的限制___应容忍灵活地处理(1210字,含空格)
马凯先生说过要"求正容变",这是一个重大道理。霍松林先生讲过:"过分拘守格律,知正而不知变","与其受格律束馎而窘态毕露,何如适当地放宽格律而力求完美的艺术表现"。过于拘守格律,怕别人讥笑为不懂格律,不懂所谓诗家大忌,这种心态实无必要。古代的诗歌规则,不是完美无缺的,形式应为内容服务.这理论可用于观察和对待“三仄脚”和“孤平”之类现象,从实践上来说,“三仄脚” ,从唐到清,是颇多的。只要有利表达思想情感,违不违犯,听之任之吧,这叫灵活性处理; 如不是岀于表达思想情感需要,就想办法避免三仄和孤平,这是照顾习惯。夲文,只浏览一下前人的 “三仄脚”。
杜甫<<南邻>>: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远送>>: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杜甫<<萤火>>: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李白<<送麹十少府>>:碧云潋海色,流水折江心。
李白<<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李商隐<<判春>>: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刘长卿<<晚桃>>: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杜牧<<旅怀作>>:登龙有路水不峻,一雁背飞天正寒。
杜牧<<襄阳雪夜感怀>>:往事起独念,飘然自不群。
杜牧<<商山麻涧>>: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桑垂柳十余家。
苏轼<<出颍囗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陆游<<夜泊水村>>: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黄庭坚<<寄黄几复>>: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毛泽东<<送瘟神>>:坐地日巡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这些诗出自高手. 讲写作要守格律,谁都赞同,不反对; 但不能搞教条主义,搞什么絕对化,那会因小失大。当今语言更丰富,语音也有些变化,在格律上不应弄得比古时还死还严, 应“求正容变”.林黛玉说(实际是曹雪芹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就讲到了灵活性。来向荣先生说:"一般说,律诗流行既久,末流只求平仄和对仗的妥贴圆熟,遂成为病",近体诗的规则古人留下的一种游戏规则,并非圣经。像三仄,孤平,都宜放宽。不要死守。时代变了,规则一成不变,影响诗的质量。还有必要吗?
笔者很赞同霍松林先生"适当地放宽"之说。重复一下前面说过的话,笔者认为:只要有利表达思想情感,违不违犯,听之任之不必大惊小怪; 但如不是岀于表达思想情感需要,就应想办法避免三仄和孤平,尽量遵守皆大喜欢,这也是遵守习惯!如以为我提倡三仄足就曲解文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