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林
许干生
一根根鲜活的生命倒下了 在明晃晃的刀下 点亮生命的大片绿色 曾经寄予几代人的希望 每个周期的到来 老农腰包都会鼓起生活的向往 望着眼红的挖掘机 和破碎一-地希望的根系 老农像面对一场绝后的生死决策 眼神呆滞 心里失去了方向
【作者简介】 许干生网名一十生。安徽潜山市人,现居上海。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有《干生散文集》《干生诗选》。
评论: 诗歌格局由胸怀所致
今 音
《退林》这首诗提供了可关注点的多样性,性在于质。这首诗质所倾注的默视是一种无力所为。但在这时候的诗歌,并没有一味在平衡处理上花力气,而是比较注重了杠杆作用,则是用了《退林》这样的题目,把一头翘起来,以此来表示鲜明立场,即,忧患意识。由此搭配出来的效果是耐读和耐思。
然而,像这样的效果,除了由立场来作展现以外,其更多的则是用了活生生的事例,起到的是棒喝作用。写到这里,不知道有的读者是否能看出来。比如看这首诗歌的格局。没有自我,也没有小我,而更多的是站在了民族危亡的角度在思考,而思考过程的醒目,也就在于诗歌的第一行所提示的那样,“一根根鲜活的生命倒下了。”作何理解?作换位思考理解。
也因此,能否理解像这样的诗歌结构,特别是开头的一至四行,这也就考验到了某个读者的智商。这时候,不妨还换个角度去思考,比如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像这样的命题一旦成立,也就是给这首诗歌的深度和立意加分,这个分就是格局分。在这里,并没有贬低某个人的智商,而是从一个吸取教训的侧面,如何补过。
假如用浅显的话来对这首诗歌的深度进行认识。其中就有一个水土流失问题。而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问题就出在知道的情况下还明知故犯。诗歌在进行评论时是需要用细节来展现的,以弥补评论中习以为常的抽象和空洞。
于是,可以看到诗歌中所提到的“老农”,在他们身上所积累和沉淀的文化意识,倒不是什么文凭。在起着继承和固守的作用被毁掉了,因此诗歌采用了“一根根鲜活的生命倒下了”的切入语,由此将诗歌的历史背景拉开。
也因此说,诗歌在最后一行写到的老农“心里失去了方向”,也是必然的现象。而诗歌所要表明的是,如何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常识性错误,才是最重要的。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