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牧心诗社首席顾问
精华27
注册时间2019-11-16
威望1350
金钱3527
贡献1543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牧心诗社首席顾问
 
威望- 1350 点
贡献- 1543 次
金钱- 3527 枚
|
本帖最后由 薛志鹏 于 2020-2-3 18:29 编辑
五言排律·虎溪三笑(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东林儒释道,西麓化春流。 长愿成知己,初逢胜旧游。 何曾行寺外,不觉过桥头。 一虎惊三圣,同声和九州。 溪桥开汇法,拂掌笑千秋。
【注】:
1.东林:指庐山东麓东林寺;
2.虎溪三笑传说:东晋高僧慧远大师(佛教净土宗始祖)在庐山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以寺前虎溪桥为界,立誓“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一日,诗人陶渊明(儒家代表)和道士陆修静(道教代表)到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二人出山门,怎奈谈兴正浓,依依不舍,送一程又一程。忽听得山崖密林中呼啸连连,悚然发现,三人已越过虎溪桥,三人拂掌大笑,执礼作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上书一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流传甚广,是佛、道、儒三教融和趋势的一种反映。虽为传说,但现藏北京故宫明宪宗朱见深的名画《一团和气图》,是高度抽象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御制图赞记述了此图源出“虎溪三笑”;而现存较早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一幅无名款《虎溪三笑图》,绘制出“虎溪三笑”故事的全部文献元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可视为这一画题的最典型作品。可见,“虎溪三笑”的题材是三教合流的象征,是脍炙人口的美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