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56|回复: 33

侃谈格律诗词

[复制链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2-1 14: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20-2-6 09:10 编辑

侃谈格律诗词


文/重阳JM





    人们一提起格律诗词,便以为凡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中华诗词都是格律诗词。其实这是个误会。“格律诗词”产生于明代,是明朝李东阳、何景明等人制订了“格律”之后,按照“格律”创作的诗词才称其为“格律诗词”。
    其实,在“格律”产生之前的盛唐诗,当时称其为“近体”诗,是古体诗发展的成熟期。其结构、声韵、律绝都十分严谨,五七言,四八句,已成定式。但是这种高要求、高标准的“格式”已成为士大夫贵族文人手中的“玩艺儿”,人民大众是“玩不来”的。于是,民间巷里便产生了很适宜于传唱的长短句(被称为“诗余”或“词”),它打破了五七言,四八句的僵式,句数、字数、声韵都可自由调节,十分灵便,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宋代,“长短句”(词)已达到了普及性的发展。后被士大夫贵族文人接纳和利用,加工和提高,遂发展成为“词”的极盛期,即中国历史上的大宋词时期。
    到了元代“曲”的产生,“曲”又打破了“词”的固式,向更加自由更适宜于传唱的形体发展。曲被士大夫贵族文人操作之后,迅速发展并普及,俗称元曲盛世。
到了明代,李东阳、何景明等人总结了前人诗词曲的创作模式,对“模式”进行了更加严密的格式化,将诗词曲的创作更加固定式的“格律化”了,并得到皇帝的赞许。自此,按照这种“格律化”创作的诗词则称其为标准的“格律诗词”,“格律”便成了这种诗词的代名词。后来经过历朝历代“御批圣典”,“格律”又成了科举时代的一项重要科目。于是,“格律”便成了衡量诗词的一把法定的“尺子”。后人又用这把“尺子”来衡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诗词。因而,格律诗词便成了中华诗词的代表,成了中华民族诗文化的象征。格律,至今还被一些人视为“圣规”而固守着不肯逾越。更可怜的是当今的腐儒们竟将“尺子”变成了“棍子”,成了打人的“工具”。
格律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产物,必须经过改革创新才能再发展,才能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突破了“诗、词、曲”的格律僵式而初露头角,并在西诗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值得骄傲的是“新诗”突破了“格律”;而令人痛心的是“新诗”被完全的“西化”并走上了莫名的歧途。
   “新韵”的兴起,“玉宇澄清万里埃”。她突破了“格律”,规化了“新诗”,正沿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正确方向迅猛发展!
                                          2001.8.
首发2001年9月《艺苑·新韵》总146期。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14: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的兴起,“玉宇澄清万里埃”。她突破了“格律”,规化了“新诗”,正沿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正确方向迅猛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2-1 16:0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东阳论的是格调,还不是今人所说的格律。

李东阳的“格调说”体现在《怀麓堂诗话》中的一则诗话: “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试取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十不失一,乃为有得。”

点评

同意北山钓者先生的说法. 格调与格律是两回事;神韵与诗韵是两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3 16:22
格调说 正是格侓的开端。  发表于 2020-2-3 0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78

帖子

22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
贡献
701
金钱
767
发表于 2020-2-1 16: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感觉有点玄。沙发上的议论就更玄了,呵呵~
救诗必先救韵;救韵必先救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5: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心者 发表于 2020-2-1 16:34
读过,感觉有点玄。沙发上的议论就更玄了,呵呵~

新韵,就是普通话韵。“新韵诗”,用“新韵”写的诗就是“新韵诗”。采用“新韵”的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就是“新韵诗体”。因此,“新韵”,既指“诗韵”又指“诗体”.
“新韵”诗韵,是平水韵等旧诗韵演化至今的结果,平水韵等旧诗韵是新韵的前身.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辩证地发展观。旧韵中的绝大多数韵字都被编入新韵谱中,已演变成了新韵字。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四声,形随意合”,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点评

呵呵,好像越说越玄了,其实没有那么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2 1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78

帖子

22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
贡献
701
金钱
767
发表于 2020-2-2 17: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2-2 15:46
新韵,就是普通话韵。“新韵诗”,用“新韵”写的诗就是“新韵诗”。采用“新韵”的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 ...

呵呵,好像越说越玄了,其实没有那么玄。
救诗必先救韵;救韵必先救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08: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

       
重阳/Jm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新韵”,就是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普通话韵母四声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综合了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诗词,是社会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诗词(文学艺术)也必然地发生了相应的划时代的变化:其一是法定使用普通话;其二是推广使用汉语拼音并标定四声;其三是有韵新诗与古体新诗的形成。这就确立了中华诗词划时代变化的基础,即传统诗词以普通话的韵母为韵并与自由新诗相结合,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四声,形随意合”,由此而产生新诗体——新韵。
声韵,本是汉语文字的根本属性,独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声对韵,自然巧成,本应如此的。声韵自身的规律性是永久的鲜活的,它必将突破僵式而作新的变化与发展。
    和声对韵,是诗歌所特有的独特标志。声韵是新体诗与旧体诗相结合的内在基础和先决条件。普通话韵母四声是中华民族法定的标准语音,不管是旧体还是新体,都应该在它的统一之下,求生存,求发展。
    韵,是中华诗词的根。有了韵,也就有了根,也就有了传统,也就有了民族。“新韵”,既是相对于“诗韵”而言的“韵”,又是相对于“诗体”而言的“体”。所以,“新韵”既是“韵”又是“体”。“新韵”是中华民族先进诗文化的先进代表,“新韵”代表着中国先进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世事万物都是变化的,世事万物又是永恒的,物质不灭。变与不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变是对不变而言,不变是对变而言。说变时,其中必有不变之因素在;说不变时,其中必有变之因素在。变是进化,不变是永恒。诗歌也一样。诗歌是与人类语言俱生共存的,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共同发展变化至今的。但诗歌也有不变之因素在,那就是节奏和韵律,那就是诗歌的永恒。
   诗歌进化的基础是什么呢?有内部的基础和外部的基础。也就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构成诗歌进化的基础。内因是诗歌自身形态的演变,外因是社会的需求和选择,这就是诗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诗歌的进化,主要是指诗歌形体的变化。中国诗史上已有的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词,曲等就是诗歌不同时期进化的不同结果。就是诗歌内因和外因的矛盾统一的斗争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表现。它既有永恒的本质特征的遗传或继承,又有外部因素造成的形体变态。
    诗歌也是呈三极进化式的,这是自身的而不是外加的。正如格律诗是固化守旧的一极,自由新诗是自由无度的另一极,新韵自由诗则是两极相互斗争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生极。这就是新韵诗歌的突现,这就是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所以,新韵自由诗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而无韵自由诗没有中国诗歌永恒的传承基础,没有中国诗歌独特的本质特征,所以它不是诗,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更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未来。
    中国诗歌有其独具的定义、诗性、结构和章法,它是国语大法的一部分。新韵,是广纳博采诸诗体精华的新型诗体,它是对旧格律的突破,是对自由新诗的改造,是真正新诗体的创建与发展。当今中国所出现的任何新诗体都脱离不开与“新韵”的关联,都必定要囊括在“新韵”的范畴之内,因为它脱离不开普通话或国语大法的约束。
    纵观中国诗歌的进化史,可以发现它有一条恒定的本质特征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节奏和韵律,那就是中国诗歌不变的永恒的本质所在。这就是中国诗歌之所以称为诗歌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就不会是中国诗歌。直言之,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必定是有韵之诗,新韵之诗。
   无韵诗,虽然数量多,势力大 ,占中国现代诗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因在中国“无韵不成诗”,所以说它不是诗。它“混充诗”的好景不会太长。
    旧韵诗太固守,不适应中国的现时代,所以说它必须改革创新,才有发展。因此,中华诗词如果固守旧格律而不改革创新,是不会有新发展的。
    新韵诗,普通话 ,既摆脱了格律的束缚,又继承了民族诗传统,弘扬了民族诗精神,顺应民心,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虽刚刚起步,但是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途无量!
    新韵唱词,以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融汇贯通于传统诗词、民歌和现代诗语之中,以精炼的结构形式适时适度地深入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新韵在目前最活跃最典型的代表模式和象征。是建立中华新韵新诗体的主体基础,是中华新韵发展壮大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中国当代诗坛,以韵为根,三足鼎立:无韵不成诗,旧韵需改革,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为了新韵的顺利发展,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传统诗词的改革创新;二是要加速“现代诗”即无韵诗的传统化或民族化的改造。倡导新韵,宣传新韵,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3 1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2-1 16:03
李东阳论的是格调,还不是今人所说的格律。

李东阳的“格调说”体现在《怀麓堂诗话》中的一则诗话: “诗 ...

同意北山钓者先生的说法.
格调与格律是两回事;神韵与诗韵是两回事.

点评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2-1 16:03 李东阳论的是格调,还不是今人所说的格律。 李东阳的“格调说”可谓格侓的开端....  发表于 2020-2-4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09: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皆大欢喜 发表于 2020-2-3 16:41
这是当然,南腔北调能说南腔北律?

李东阳的“格调说”可谓格侓化的开端....  格侓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09: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2-1 16:03
李东阳论的是格调,还不是今人所说的格律。

李东阳的“格调说”体现在《怀麓堂诗话》中的一则诗话: “诗 ...

李东阳的“格调说”可谓格侓化的开端....  格侓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09: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东阳的“格调说”可谓格侓化的开端....  格侓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点评

“格律诗词”产生于明代,是明朝李东阳、何景明等人制订了“格律”之后,按照“格律”创作的诗词才称其为“格律诗词”。 -------我发现顶楼贴内容早在“天涯论坛”等多处发表过。不知上述“何景明...”是何意?请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18 01:45
近体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发表于 2020-2-4 10:27
你先说一下李东阳是什么时候的人,然后说一下诗格律产生于何时? 你先说一下格调的韶涵,然后再说一下格律的韶涵. 好吗?  发表于 2020-2-4 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4 12: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调,主要是说诗内容,诗风格;也说诗人。
格律,主要是说诗形式,诗音韵;与诗人无关。
近体诗的体,其实说的就是格律。格律初创与唐。
唐之前就有许多人关注音韵,只是还没有形成规范。
后来人们研究、总结、细化并规范之,写了许多诗话。
诗话,虽然对诗发展不能说无益,但有不少地方过了头。
过犹不及。
格律不宜太粗,但也不宜太细。需要有人重新规范,但却没有这样的人。
不是学识不足,就是权威不足。

点评

近体诗的体,其实说的就是格律。格律初创与唐。但没人称其为格侓,或者说没得到权威者的捧。可以说 格律是大宋皇帝捧起来的吧?  发表于 2020-2-4 14: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14: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2-4 12:02
格调,主要是说诗内容,诗风格;也说诗人。
格律,主要是说诗形式,诗音韵;与诗人无关。
近体诗的体,其实 ...

近体诗的体,其实说的就是格律。格律初创与唐。但没人称其为格侓,或者说没得到权威者的捧。可以说 格律是大宋皇帝捧起来的吧?

点评

捧不捧是一回事,在不在是另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4 1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20-2-4 15:3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花,换条内内又上台来卖大力丸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4 17: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2-4 14:45
近体诗的体,其实说的就是格律。格律初创与唐。但没人称其为格侓,或者说没得到权威者的捧。可以说 格律 ...

捧不捧是一回事,在不在是另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09: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2-4 17:46
捧不捧是一回事,在不在是另一回事.

没有权威者捧,在不在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 格律是晚唐的近体,可是当今的古体。那么,未来的新韵取代当今的古体,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没有权威者的支持,不是很困难的吗!

点评

如果希望寄托在权威者身上,那权威者又寄托在什么身上? 只要好,总会被认识;只要有活力,迟早总会长起来. 不过是慢一点罢了.文化本身就是个慢活. 着急长/长快了,反而容易夭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6 0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6 09: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2-6 09:31
没有权威者捧,在不在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 格律是晚唐的近体,可是当今的古体。那么,未来的新韵 ...

如果希望寄托在权威者身上,那权威者又寄托在什么身上?
只要好,总会被认识;只要有活力,迟早总会长起来.
不过是慢一点罢了.文化本身就是个慢活.
着急长/长快了,反而容易夭折.

点评

我是说 如果没有权威的支持,是很困难的!当然,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发表于 2020-2-6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10: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如果没有权威的支持,是很困难的!当然,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6: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也是呈三极进化式的,这是自身的而不是外加的。正如格律诗是固化守旧的一极,自由新诗是自由无度的另一极,新韵自由诗则是两极相互斗争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生极。这就是新韵诗歌的突现,这就是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所以,新韵自由诗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而无韵自由诗没有中国诗歌永恒的传承基础,没有中国诗歌独特的本质特征,所以它不是诗,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更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29 13: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2-29 13:13
格律诗在“五四”后已被打倒,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诗,随着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格律诗才得以重生。格律诗重新面 ...

如同打仗,拿出一把锈刀来,不磨能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6: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旧韵诗太固守,不适应中国的现时代,所以说它必须改革创新,才有发展。因此,中华诗词如果固守旧格律而不改革创新,是不会有新发展的。
格律诗词是改革创新,不是打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09: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至今还被一些人视为“圣规”而固守着不肯逾越。更可怜的是当今的腐儒们竟将“尺子”变成了“棍子”,成了打人的“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3-4 09: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的兴起,“玉宇澄清万里埃”。她突破了“格律”,规化了“新诗”,正沿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正确方向迅猛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18 01: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使者 发表于 2020-2-4 09:57
李东阳的“格调说”可谓格侓化的开端....  格侓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

“格律诗词”产生于明代,是明朝李东阳、何景明等人制订了“格律”之后,按照“格律”创作的诗词才称其为“格律诗词”。
-------我发现顶楼贴内容早在“天涯论坛”等多处发表过。不知上述“何景明...”是何意?请明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