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39
1664
高级会员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1万
7万
论坛元老
社戏 发表于 2020-1-11 20:08 可以看出老刘是个很执着的人,对声律方面很是看重,其至连拗体都很排斥、眼里揉不得沙子、崇尚声律的完美( ...
社戏 发表于 2020-1-11 20:08 可以看出老刘是个很执着的人,对声律方面很是看重,其至连拗体都很排斥、眼里揉不得沙子、崇尚声律的完美(常州的诗派大都如此,可称为严格固执派)。 今天我要普及一下:沈约之前是以五音配乐的唱诗,没有声律的约束,人们都于诗文只知五音而并不讲格律,从而致使形式广杂、内容冗繁。那么再发展下去,进入南北朝以后,随着五言古诗简约而精练的体裁,随着时代的迫切需要、那么对诗体声律就要求一定的约束,而后自然而然沈约的四声就出现了。 随着步步发展,唐初只不过是过渡期,所以出现崔某这样的样式诗就不奇怪了,只到沈宋时期声律才趋于完善并成形。 综上所述,你这篇文纯属赘言,你对于诗词的前世今身还未研究透! 个见,严厉了点,见谅,希以警醒,远握,晚上好!
270
1740
9518
金牌会员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20-1-11 20:37 唐初只不过是过渡期,所以出现崔某这样的样式诗就不奇怪了,只到沈宋时期声律才趋于完善并成形。 ……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20-1-11 21:13 不管怎么说,社戏这段文字还是说的有道理的,只不过律诗趋于守律是在中晚唐,而初盛唐时律诗格律环境相对 ...
社戏 发表于 2020-1-11 22:05 没有说的全,沈宋时趋于完善,直至杜甫死后近体格律方为严谨。 三羊的精神很好,但千万别走进死角,走水入 ...
社戏 发表于 2020-1-11 22:29 数据再多,也逃不过历史的演变,声律的变迁只是个过程,况有许多无从考证,多读点诗文就知道了,千万别身陷 ...
1779
1862
8188
3万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版主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20-1-11 19:33 写律绝诗是可以“不以律害义”,但绝不可反过来以“不以律害义”为幌子而反对遵律写律绝诗,更不可以以此为 ...
385
4万
律诗绝句副首版
副首版
安铜川 发表于 2020-1-12 09:58 参考着格律来写,即遵循,又变通,或突破,相比于死守格律,更好,应开绿灯,而不是挥棍棒。 ...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 19:34 你和楼主,大概不知道【唐朝律句蜂腰法】! 所谓【蜂腰法】,也可以简称【四声律】。 也即是说,唐宋律句 ...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20-1-12 09:59 我的看法,以守律为常,以变通为权。试举一例,首先声明诗不耐品,仅求说明常与权的关系: 《徒骇河垂钓 ...
三羊 发表于 2020-1-12 10:32 何为【变通】?何为【突破】?
三羊 发表于 2020-1-12 10:39 高,也有仄声!
刘源春 发表于 2020-1-11 15:46 我的诗词曲发在我的空间,你进入我这篇文章的我的个人主页,在这篇文章题目下不有我的好多诗词曲作品吗? ...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20-1-12 10:42 啊?!是真的吗?三羊从哪本韵书上查到的,告诉我。
安铜川 发表于 2020-1-12 10:30 我不知首蜂腰法。 问题是平仄律早已深入人心。也就是说三人已成虎,谎言已重复一万篇,已成了真理。 ...
三羊 发表于 2020-1-12 10:48
安铜川 发表于 2020-1-12 10:47 周啸天有一首诗 题目记不清了,暂定为访北疆。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20-1-12 11:41 我也曾写过有关河西走廊的,其中的‘西域“,原作“走廊”,后来从律改。用的是新韵。 观气象,沙尘暴云 ...
皆大欢喜 发表于 2020-1-12 11:55 崔颢的黄鹤楼能否称得上千古第一律,评论不一,但业臻一流,不存非议,唐诗是不能按近体要求来评判的,只 ...
三羊 发表于 2020-1-12 12:00 新韵第四句,也难办! 腹卧长城欺大漠,尾出西域扫天山。斯张巨口吞渤海,利爪微伸探中原。 仄仄通平平仄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勤勉版主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0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