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太阳和月亮之战,还在唐诗的各个战场上演。
李白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拿到唐诗里的七言绝句第一名: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我说过,他是月亮的朋友,但这一次却奇兵突出,为太阳代言,眼看真要拿第一。
但另一位绝句大师王昌龄却不答应。他纵马扬鞭,吟出了关于月亮的不朽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后世很多学者评论说,这一首才是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该当第一。
那么,哪一首又是最美的边塞诗?高适写出了壮美的《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不想,隔壁老王又出手了。作为边塞诗狂人,王昌龄拒绝向“孤城落日”妥协,又一次交出了关于月亮的名篇: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别离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一时间,罕有人敢挑战王昌龄的边塞诗。老王傲然群雄,四下无人敢当。
然而,到了中唐,一位少年侠客却斜刺里杀出,他叫做李贺。
仗着一身鬼才,他写出了名篇《雁门太守行》,重新点燃了太阳的光辉: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胭脂凝夜紫。”
它一度震动了大唐的诗坛。据说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读完,本来是宽衣解带的北京瘫姿势,一下惊呀得跳起来,裤子都掉在脚脖子上。
但即便是李贺,也无法终结边塞诗的日月之战。
这一天夜里,在遥远的灵州边关,有一位诗人,孤独地登上了一座城池。
他满脸风霜之色,看来在边关已经漂泊很久了。靠在城垛上望去,遍地的白沙像是无边积雪,冷冷的月光洒下来,如同满天飞霜。
一阵清幽的笛声随风送来,在城上飘荡。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位诗人叫做李益。他的这一首诗,就是千古名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首诗被谱成曲子,天下传唱。明代的文坛领袖王世贞读了之后,当场给跪了,说:有这样的诗,何必王龙标、 李供奉?
“王龙标”就是王昌龄,“李供奉”就是李白。在唐朝,只有难以逾越的杰作,从来没有不可挑战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