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精华511
注册时间2020-1-3
威望15484
金钱48774
贡献17869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威望- 15484 点
贡献- 17869 次
金钱- 48774 枚
|
发表于 2020-1-13 06: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13 10:35 编辑
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我也谈一点看法。
古人有藏诗十年的说法。意思就是诗不轻易示人。为什么?一是怕诗不成熟,二是怕人笑话。在古人看来,诗是最不容易写和写好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诗是以最少字数写最难事物。最少字数说的是体裁,最难事物说的是情志和感悟。说明文是写一个东西,论文是说一个道理,小说是写一个故事。这三样东西,相对来说都有具体内容和刚性边缘;这三种文体都没有字数限制和具体要求。因此只要通顺、有秩序、不啰嗦就行。当然能写得文采飞扬更好。诗是写情志和感悟的。情志和感悟是无形状、无边界的,是独一无二且没有参照系的。而诗又是特殊的体裁,又有许多具体要求。其它文章虽然也不好写,但诗更难。因为难,所以难写好;因为难写好,所以不敢轻易示人。
古人不把自己不成熟的诗轻易示人,恐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古人更爱面子。在古代,写诗是一项高雅活动,因此为高雅人士所为。古代,高雅人士不多。如果一个读书人(文人)写了一首诗,被一般老百姓笑话,那就太没有面子了。但在高雅人士之间,其实是不存在不轻易示人这种情况的,他们可以雅集,可以唱和,在这种场合,一般是不以旧作为主的。高雅人士之间可以比试机智,展示功力。
古人在集结自己诗的时候更是如此。因为这是对历史的交代,对自己的定位,往往十分慎重。记得陆游好像有一句“整日课残篇”的诗,说得就是重新认真审视旧作。我没有出版过诗集,但我整理过诗集。一年写的东西,五年整理不出来。每看一遍都有若干改动。写诗是写当时感觉,改诗是以现在的感觉考察原来的感觉,是以已经提高的认识,修正原有的认识,是以诗的规范来约束没有规范的情志和感悟,是以新的文字联通法来审视旧的文字联通。因此非常难,非常烧脑筋。改诗比写诗难十倍,虽然改动的字数也许不是太多,当然也有干脆推倒重来的。
诗是写出来的,还是改出来的?诗既是写出来的,又是改出来的。论贡献,写、改各五;论费心费力,写三改七。
现在人好把自己不成熟的诗先拿出来展示。这虽然是浮躁的表现,但也无可厚非。因为现在基本没有高雅人士与粗俗人士的阶级划分,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现在在网上贴诗,实际上相当于古代高雅人士之间的诗互动。互联网实际上是大家的一个互动平台。没有谁笑话谁的问题。一是相互平等,二是隐姓埋名。有的是展示,有的是征求意见,有的是想在碰撞中受到启性。这没有什么不好和不可以。相信如果有人集结或出版自己的诗集,一定会十分慎重的。
诗是灵性写作,因此一定要抓住感觉,乘兴写作;改诗是理性活动,因此诗写成之后,一定要以字理、诗理、事理、世理进行校核。感觉较成熟时不妨拿出来展示。没有展示,那来的红火和热闹,也就是没有氛围。感觉不太成熟时,就放一放,过几天或一段时间再改。当下改还是当下的感觉,放放再改,是另一种感觉。
结论是:一,现在不需要藏诗十年。二,如果出版,最好是藏诗十年。因为一出版就木已成舟,且不可能隐姓埋名。
还想说一下评诗。评诗是什么?就是以自己对诗的感觉和认识,评判、分析别人的诗。想评诗,首先是自己须有对诗的感觉和认识。其次是评诗要心平气和,抓住要点,有理有气据。一切恶意攻击都反映出评议者心术不正,人品不端。虽然是隐姓埋名,但自己对自己总得交待过去吧。还有就是被评者,说你好,你也不用高兴,因为不值钱;说你不好,你也不用不高兴,因为不坏事。实际上评诗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评者可以教学相长,被评者可以受到启发,获得好处。在碰撞中发现,在碰撞中提高,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
诗人天生就是敏感的,但要把敏感这个优势用到对诗的感悟上,用到对事理的感悟上。评议别人的诗,就要准备迎接反评议。反评议就不是评议吗?你能评议人,人不能评议你?你是皇帝呀?人家没有听你的,也许是你说的不对,也许是别人还没有认识到你的高度,这有什么关系?在评议别人时,你动了脑筋,你提高了一次,被别人反评议,你会反思,你又提高了一次,多好的事呀?不要动不动就恼羞成怒,急扯白脸,不要动不动就封人帖子,逐人出坛。争论可以很激烈,那是观点和理论在交锋,不要把观点和理论交锋变成性恶的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