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2|回复: 3

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

[复制链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6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


705 次点击
2 个回复





孙继胜 于 2020/1/6 8:54:29 发布

[size=1.35em]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公元1176年,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三年,这首《扬州慢》横空出世,整个南宋文坛为之轰动,连续数周雄踞宋词金曲排行榜榜首,不但在文人中广为传抄,更是青楼客人的必点曲目,一时间,《扬州慢》的旋律在大街小巷四处飘荡,经久不衰。

    自古写扬州的诗词歌赋可不少,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杜甫的“商胡离别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十年一觉扬州梦”,苏东坡的“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等等,都是经典之作,扬州作为江南名城,繁华之都,早已深入人心。

    而当这首全新词牌的《扬州慢》一出,古今所有写扬州的诗词全部黯然失色,可以说是力压群雄,一枝独秀,无人可与争锋。

    赞叹之余,大家纷纷猜测,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是柳永?苏轼?秦观?陆游?周邦彦?李清照?还是辛弃疾?

    这首词长期入选高中语文课本,且要求全文背诵。当年高考,就有一道这样的题:“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出自哪首词?作者是谁?”

    就因为这道题没有答对,我以2分之差,与北大失之交臂。对,那一年北大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是672分,我考了670分。

    多年以后,当我从蓝翔毕业,开着挖掘机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拆迁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时候,仍对此耿耿于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改变了我命运的作者。真的,我有预感,这道题2020年语文高考还会考,信不信由你。

    生活中有些事,有些人,是不应该忘却的,现在,就让我们牢牢记住他的名字,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

    1.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出生于江西鄱阳一个官宦之家,据说是三国大将姜维的后裔,父亲是湖北汉阳知县,姜夔从小跟着父亲在汉阳生活。

    14岁那年,父亲去世,家境落败,姜夔依靠已经出嫁的姐姐完成了学业。

    作为一个曾经的官二代,姜夔多才多艺,会填词,会作曲,能作文,善书法,是个标准的斜杆青年。但学习成绩,怎么说呢,有点偏科,在应试科目上,长期稳定在年级后十名。

    姜夔曾先后4次参加科举考试,每次都是名落孙山,连乡试都没过。

    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落榜生,日子有多难,心里有多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懂。姜夔一咬牙,不考了,出去找工作,总不能一直让姐夫养活对不对。

    就在外出打工的那段时间里,姜夔在扬州亲眼目睹了昔日繁华都市经历战乱后的破败凋零,感慨万千,提笔写出了轰动一时的千古名篇《扬州慢》,在文坛崭露头角。

    那一年,姜夔22岁。

    我们知道,宋词是用来唱的,姜夔不光擅长依照已有的词牌填词,而且能自己作曲,说是词人,不如说是个音乐家。

    《扬州慢》一炮走红之后,由他作词作曲的作品,在江南娱乐圈广受欢迎,青楼歌妓无不以能拿到姜夔写的歌为荣,颇有当年词界天王柳永的风范。

    也就是在那时,姜夔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是的,是青楼的歌妓。不是一个,是一对姐妹,没办法,两个都喜欢,你说咋办。

    姐姐叫燕燕,妹妹叫莺莺,都是合肥天上人间的当红歌妓,那一日,赤阑桥上,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初恋总是美好的,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幸福时光,在爱情的滋润下,姜夔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爱情歌曲,每次一写完,马上就跑去送给这对姐妹。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因为总能得到姜夔的新歌首发,燕燕莺莺的身价也扶摇直上,很快成为合肥娱乐圈最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

    可当姜夔鼓足勇气,向燕燕表白的时候,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再去找莺莺,同样吃了闭门羹。

    尽管那时姜夔在合肥文艺界已小有名气,但毕竟是没有正式工作的“肥漂”,我们女人要的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安全感,你有房吗?有车吗?有存款吗?小姐姐连发三问,让姜夔无地自容。

    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这段恋情对姜夔来说,可谓刻骨铭心。

    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词有80余首,其中竟有22首是写给这对姐妹的,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用情之深,天地可鉴。

    其中,最著名的是这首《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2.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果连窗户也关了,不要气馁,那可能是上帝要开空调了。

    公元1185年,31岁的姜夔离开合肥这个伤心之地,辗转漂泊到了湖州,情场失意,穷困潦倒之际,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肖德藻。

    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当时,肖德藻的诗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齐名,是南宋文坛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更重要的是,肖德藻与姜夔已故的父亲是同科进士,如今在湖州任县令,对姜夔的诗词文才颇为赏识,不但在文坛极力抬举姜夔,见姜夔三十好几了仍孑然一身,还主动提出将自己的侄女嫁给姜夔。

    姜夔虽然对前辈的厚爱十分感激,但心里仍放不下合肥那对姐妹,一时颇为踌躇。

    肖德藻苦口婆心地劝他:你说你爱了不该爱的人,你的心中满是伤痕,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心中满是悔恨,你说你尝尽了生活的苦,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因为爱情总是难舍难分,何必在意那一点点温存,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在肖德藻的极力劝说下,姜夔痛斩情丝,在湖州成婚,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湖州生活的这十年里,肖叔父为了侄女婿工作的事儿真是操碎了心,带着他频繁出入官场文坛,结识了不少社会名流,并把他介绍给了在杭州任职的著名诗人,写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杨老师对姜夔也十分欣赏,称赞他“为文无所不工”,是个好苗子,又将他推荐给了文坛更厉害的人物范成大。

    范成大官居参知政事,副宰相,位高权重,虽说当时已经退居二线,在苏州休养,但老干部的声望地位仍在,范老看了姜夔的诗词,赞不绝口,不但主动向别人推荐,还邀请他来家里共进晚餐。

    那是岁末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席间,宾主双方把酒言欢,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并在饭后移步后花园,踏雪赏梅。

    作为后生晚辈,姜夔受宠若惊,依照范老的指示,当场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咏梅佳作《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范老读完连声说好,兴之所至,马上让家中一个叫小红的歌女学习演唱,姜夔现场教授,耐心辅导,不厌其烦,眉眼之间,竟与歌女暗生情愫。

    这一切当然没能逃过范成大的眼睛,毕竟是老司机了,男女声二重唱《暗香》演唱完毕,范成大主动提出,将小红赐予姜夔。

    一首词换个姑娘,姜夔喜出望外,生怕范老师是酒后冲动,事后反悔,除夕之夜,冒着漫天大雪,带着小红乘船回家,一路上,按捺不住兴奋地心情,一口气写了10首七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这首诗曾被歌手多次翻唱,其中的“小红低唱我吹箫”一句尤为传神,被誉为姜氏情歌的经典之作。

    3.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在范成大、杨万里两位大佬的极力提携下,姜夔在文坛的声名如日中天,就连朱熹、辛弃疾这样的大咖也开始主动为姜夔点赞。

    公元1196年,借着这股势头,姜夔干脆移居杭州,毕竟在京城的机会多一些,要知道,已经42岁的姜夔,此时依然是个布衣,既没有职务,也没有工作。

    认识那么多高官,这不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吗?

    不行,我大宋朝在干部任用方面还是非常严格的,没有学历就无法入仕,谁打招呼递条子也不行,如果想要被破格录用,除非有特殊贡献,特殊才能。

    当时,由于多年战乱,南宋宫廷乐谱大多散落失传,公元1197年,姜夔呕心沥血,搜集整理了《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两部宫廷音乐典籍,献给朝廷,希望以此获得提拔,但有关部门只是口头表扬了一下,连音协副主席这样的职位都没给姜夔安排一个。

    姜夔不死心,两年后,再次向朝廷献上填补国内空白的音乐巨著《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终于打动了朝廷,下诏特许他破格参加礼部进士考试,也就是说,不用参加初赛复赛,直接进入决赛,呐,别说我没给你机会啊。

    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姜夔仓促上阵,再次落榜。这么多年不摸课本了,谁特么能考上?姜夔从此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

    因为一直没有固定收入,姜夔的生活始终飘忽不定,幸好后来又结识了杭州富家公子张鉴,张公子是个文艺青年,虽然与姜夔经济地位悬殊,但与姜夔一见如故,结为至交。

    张鉴说:“我交朋友不在乎对方有没有钱,反正都没我有钱。”张鉴曾想花钱为姜夔买官,姜夔怕让人笑话,婉言谢绝了。但在生活上,在杭州的那些年,姜夔基本上是靠张鉴包养的,倒也衣食无忧。

    可惜后来,张鉴病故,姜夔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开始走向困顿。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久,杭州城内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两千多户民房被烧,姜夔的屋舍也在其中,因为没有买保险,只能自认倒霉。

    既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社保,姜夔晚年一贫如洗,仅靠微薄的稿费,几乎难以为生。

    公元1221年,67岁的姜夔在穷困潦倒中去世,死后靠朋友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

    4.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留参差舞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与唐诗,就好比少林与武当,蓝翔与新东方,双峰对峙,并称双绝。

    唯一不同的是,唐诗是专属于文人的高雅艺术,而宋词则属于通俗文学,自诞生以来,就与流行音乐紧密相连,青楼歌妓演唱会,是宋词的主要传播方式,歌词内容多是些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之类,不免流于艳俗,所以,学术界素有“词为艳科”的说法。

    特别是婉约派领军人物柳永自暴自弃变雅为俗以来,词坛更弥漫着一股淫靡之风。不单是柳永、李清照这些婉约派,就是苏轼、辛弃疾这样的豪放派,遣词造句,也偶有低俗之语。

    而姜夔就不一样了,虽然是个普通群众,但却能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反俗为雅,下字运意,空灵含蓄,力求醇雅,即便是写男欢女爱,字里行间也是满满的正能量,其“清空、骚雅”的词风,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此,姜夔词自成一派,被奉为“雅词”的典范。

    姜夔本人被后世尊为与辛弃疾并列的词坛领袖,浙西派词人甚至称姜夔为宋词第一作家。

    姜夔多才多艺,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留给后人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是现存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这其中包括14首他自己创作的曲目,是南宋唯一以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

    总之一句话,相当牛逼。

    既然评价这么高,那为什么感觉姜夔一生潦倒,穷得连个恋爱都谈不起,混得不咋地呢?而且,好像也没有那么出名,我打赌,好多人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知道的也不一定会读,会读的也未必能写出来那个字。

    我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大宋词坛人才辈出,柳永、李煜、苏轼、秦观、陆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等等,群星闪耀,姜夔置身其中,其光芒难免有所掩盖。

    其次,姜夔差不多是宋代词坛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做过官的人,不仅没做过官,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

    而其他词人,几乎都是体制内的,有的曾做过一国之君,比如李煜;有的是朝廷大员,比如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有的是官太太,比如李清照;最不济也当过副县级、正科级的基层干部,比如柳永、晏几道。

    这些领导在本职工作之余搞创作,作品一发出来,下面一堆人点赞,平时策划个宣传报道,出个书开个作品研讨会啥的,那都不叫事儿,这些优势都是作为平民百姓的姜夔所不具备的,客观上也影响了姜夔诗词的广泛传播。

    第三,姜夔在词坛的崇高地位,更多是后人给予的。姜夔生前虽一度颇有声名,但并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就像河南的杜甫,荷兰的梵高,生前也是穷困潦倒,混的一塌糊涂,直到死后,才被人们认识到价值,将其推举到了一个高峰。名不见经传的杜甫被尊为诗圣,与李白齐名;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的梵高,如今作品已经卖到了数千万美元。

    只是,人都没了,整这些,于当事者而言,又有什么用呢。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6 1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夔属江湖派诗人,他的诗初学萧德藻,并受黄庭坚的一定影响,后渐醒悟,走自己的路,深得杨万里、范成大等人的称赏。其诗语言锤炼而又自然,尤其是七绝,情韵兼胜。《过垂虹》是他的名作,前两句写他潇洒舒畅的情致,神情毕现;后两句写他对范成大的顾念之情,深沉含蓄。全诗语言流转,音调悠扬,颇有风韵。他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著有《诗说》,强调作品的风格个性,强调独创。应该说他在诗歌创作成就在当时诗坛有一定的名望,但是由于他在词的创作方面成就卓著,掩盖了他的诗名,后人往往知道其词而不太注意其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10: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1-6 12:59
姜夔属江湖派诗人,他的诗初学萧德藻,并受黄庭坚的一定影响,后渐醒悟,走自己的路,深得杨万里、范成大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6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