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北京某诗人为体验生活,于树上建一钢筋鸟笼,住宿生活于内。报刊照片,诗人正与笼旁高楼上某女对话。 后续类似报道:
10天待在一个木制的笼子里,不能和任何人说话,不能刷牙、洗脸、换衣服,吃喝拉撒睡全在这个笼子里解决。昨天,流浪诗人也夫在浦东某高级别墅区开始了他的“都市生存体验”行为系列作品上海站活动。一个26岁的四川女白领毛遂自荐,与他共同体验这种行为艺术。去年,也夫因为在北京建外SOHO“鸟巢”住了一月而一夜成名,他的行为引来众多争论。(据9月6日《新闻晨报》报道) 据说这位名叫也夫的流浪诗人,近期是很有名的。他的名声似乎与他的诗作关系不大,而是利用各种形式多样的奇特生活方式炒作出名的。去年4月下旬,他攀上建造在北京建外SOHO的“鸟巢”,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都市生存体验。用这种自虐式的炒作让自己一举成名。如今又开始了新的自虐式炒作,即把自己关在木笼子里吃喝拉撒睡。这种依靠折磨自己而出名的做法,我们这些平常人既做不到,又无法理解。 如果仅仅想出名,我认为这已经足矣,仅此两个奇特的举动,就已经足以使此君成为名人。如果想成为名诗人,如果采用如此折磨自己的方式,我敢断言,他一辈子都做不了名诗人。 据说这位流浪诗人已经写过20多本诗集,但都没有发表。不知是他不愿意发表,还是其水平够不上发表的程度。作为爱写作的人,应该说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见诸报刊,可能没有一个作者只想孤芳自赏、不愿发表。20多本诗集里,没有一首能发表的诗。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就能想像出其作品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