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3

努力用好新韵(一)

[复制链接]

1327

主题

25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068
贡献
2070
金钱
5476

勤勉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20-1-2 22: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想思 于 2020-1-3 07:50 编辑

努力用好新韵(一)

新韵基于普通话。现在一般都会说普通话,尤其是青少年说的还很好。平常怎么说话写诗就这么用韵。为什么还要特别强调 “努力”用好新韵呢?首先“说好”普通话就很不容易。笔者是朗诵爱好者。写诗出来并非通过检测程序平仄合格就大功告成了。还应该自己先朗诵,不拗口才拿得出手。能做到字正腔圆当然对写诗不无益处。再者韵不等于白,有韵味肯定更难。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除了声调外,它还是现代汉语。唐宋元明清都是用古汉语写诗。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现在是用现代汉语写古体格律诗。因为我们的思维用的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之极大不同,不可能在这里展开说,但不言而喻。写格律诗词要高古。用古韵写会有高古风。但不是最重要。笠翁李渔说,诗词首在结构。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用古韵就能高古真的就不一定。因为词采第二。现代汉语有大量的新词。我们写格律诗词用还是不用?如笔者的拙诗《立冬阅江楼》有句:

狮岭眠冬缈霭澜,兀突一隅卫西桓。
这里突如果读仄,问题还不大。

再有《高铁儿歌》有句:
拍拍高铁突击队,看看新歌解放军。
突击队是现代汉语词汇。是不可以读成“吐击队”的。

再有笔者的词《卜算子•雨水珍珠泉》:

倩影月池澄,止水何人弄。 漫落纷云促雨飞,礁露滴心动。
无雨也淅淅,疏密听轻重。 问有缘由珠泪多,点点滴心痛。

这里滴如果读仄问题也不大。如果写出这样的诗句:

一滴露珠情也切,三春田野竞光辉。

很明显诗句里面有“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的含意。这是用现代汉语写诗。是不可以读成“一地露珠情也切”的。
上面的例子说明结构第一。就是诗的整体结构是古雅的,那么可以用古韵。如果诗的整体结构是反映现代生活,那一定要注意了。弄得不好就不是高古而是“拗古”了。其实就是写的拗古,连作者自己都不会读成“吐击队”“一地露珠”的。那古韵用的有什么意思呢?现在有的诗词或楹联比赛居然规定不用新韵。多少有点食古不化。比如楹联。出对是平水韵,那么对人的当然也应该用平水韵。如果是自己做上下联,新韵为什么不可以用呢?规定用新韵必须注明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规范的新韵毕竟时间短。但不等于新韵就很肤浅。古人不受平水韵约束的大有人在。这就是所谓邻韵通押。

宋杨万里
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
新拜南湖为上将,更率白石作先锋。
可怜公等俱痴绝,不见词人到老穷。
谢遣管城依已晓,酒泉端欲乞移封。

翁、功、穷为一东韵字,锋、封为二冬,东冬韵混用。

今人闻一多
春绾香闺镇彩霓,  东莱贷笔漫灾梨.
杖摇藜火兼燃梦,  管秃龙须半扫眉.
手假研诗方剖旧,  眼光独道故疑西.
洛阳异代疏泉出,  谁订黄初二月疑!

霓,梨,西八齐,眉,疑四支。八齐四支混用。

诗词比赛要求“一韵到底”。并非做不到就不是好诗,而是为了避免争议。古今名家用邻韵的比比皆是。现在如何用邻韵居然成了一门学问,神乎其神,玄乎其玄。其实问题在于平水韵韵部过多。没有必要。所以用起来不方便。新韵是在现代语音学基础上制定规则的。其先进性主要在于使用了汉语拼音。当然比古人先进科学。韵部减少,不必纠结于邻韵。邻韵和新韵很相似,你能说杨万里,闻一多的诗不“高古”吗?
再就是入声是否等于仄声。
      有一次谈拗救。我认为现在弄的有些复杂。其实“可孤仄不可孤平”就可以了。如允许用“平平仄平平平仄”,无需救。可以算作“宽律”吧。还有“仄仄平平平仄平”也可以用,无需救。岂不省事的多。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就是平平仄平平平仄。没有拗救。而不孤平是底线。举名家大家为证。非不敬也。
       有好意网友指出。拍为入声本不需救。我反问那时已经通行白话文,拍不读平声?又有网友指出主张白话文的新派人士写诗词仍用旧律,诗用平水,词用正韵。你的观点可以表达,而例子用的不妥。我的帖子本是质疑别人的观点的。现在自己反受质疑了。而且说的对。当然应该接受批评。我删了这一段话。当然也有不依不饶的。说你就这个水平,连入声都不知道,还在这里论什么诗?
       讨论争论是好事。可以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我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入声等于仄声吗?
      清代写《词林正韵》的戈载在《词林正韵发凡》中说。韵书可分两类。时音和古音。时音大约就是当时的“普通话”。 《词林正韵》研究的是宋代的古音。他是怎么研究的呢?研究材料有二:古人词作“总以彼此相符灼然无弊者。即可援为准的焉。那“彼此不相符”而“有弊”可不可能?二是韵书。前人韵书也可有时音古音。如何分辨?
      古代也没有录音机。清朝人研究宋朝的发音。可见难度之大。戈载还提到“平水韵”。平水韵的作者是南宋末年的刘渊。刘渊是南宋人研究唐朝的发音,难度肯定也不小。
      刘渊的平水韵不分诗韵词韵。戈载自称他才完美的区分了诗韵和词韵。词韵和“曲韵”是千丝万缕的。“曲无入声”。词牌是用于歌唱的,歌唱和朗诵对平仄的感觉当然不同。戈载又说“入派三声”。 “凡入声之正次清音转上声。正浊作平。次浊作去。随音转协。始有所归耳”。我的理解是歌唱时入声是不必“三派”的。“曲无入声”,就这么混着唱。而朗诵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上平去”不分合适吗?而刘渊只管分辨韵律,并没有说诗里面平仄应该怎么分派。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入声就一定归仄呢?诗主要是用于朗诵的。喜欢用平水韵写诗的朋友要当心了。按照戈载的高标准严要求。遇到入声可要仔细的“三派”一下哦。
首先入声字或古仄字最好用在可平可仄的地方。如:芙蓉国里尽朝晖。国读平声没有问题。而:万众齐心中国梦。国要求读仄声,你在台上读“中过梦”,那成何体统呢?所以遇到入声字你最好按照戈载的要求“入派三声”。可以对照新韵表区分平仄。诗词是要讲究质量的。并非通过电脑检测就万事大吉了。诗词论坛是作者群体,而我们写诗需要面对读者群体。作者自己觉得很高古,而听众听的很拗古,那是不行的。
当然作者应该了解古韵。因为你是作者,对格律诗词的历史应该有所了解。而读者未必一定要知道。读者读的朗朗上口就是好诗。普通话并不简单。作为一个朗诵爱好者,有一个体会大家可以评论。词林正韵入声韵很美。而用普通话是读不出来感觉的。我说的南京话还保留了入声字。凡入声韵的词用南京话朗诵韵味十足。所以我写词入声韵的一般都用词林正韵。其他的无所谓。诗就更不用说了。诗一般是平韵。入声字不用在韵脚上,用在其他位置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感觉。
所以我写诗一般都用新韵。除了朗诵的感觉外,还受闻一多的启发。闻一多那个时代还没有所谓的新韵。而闻一多等是“新格律诗” 的开创者。他们的新格律诗用的就不是平水韵。是“白话韵”,也就是戈载所说的“时音”。我说的时人会用白话音写格律诗词是大而化之了,但非空穴来风。“新格律诗”难道不是新韵之前卫?

黄昏
黄昏是一头迟笨的黑牛,
一步一步的走下了西山;
不许把城门关锁得太早,
总要等黑牛走进了城圈。

黄昏是一头神秘的黑牛,
不知他是哪一界的神仙——
天天月亮要送他到城里,
一早太阳又牵上了西山。

还是谈入声。笠翁李渔说“少填入韵”。入韵宜于北而不宜南。北曲无入,与他声无异。南曲四声皆备,遇入声字定唱做入声。可见现在如果还想听入声韵可以在“南音”里面找。南京话几乎把去声全部都读成了入声。我尝试着用普通话朗诵词的时候,遇到入声韵脚时借鉴南京话的发音,有韵味。此举在圈子里得到好评。可惜论坛没有语音上传,无法和诗友老师们分享。
以上是努力用好新韵的第一部分,主要从“韵律第三”的角度讲。第二部将分从“词采第二”的角度讲。主要谈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和古文多用单音节词的不同特色。
且听下回分解。

网名偶获慰浮云,揖拜檀香谢此门。无想思禅无想寺,有缘号赐有缘人。  慧觉苦度行相应,寡欲清心锦绣文。羞涩袋囊佛受累,天机得悟入凡尘。

15

主题

1599

帖子

51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5
贡献
1642
金钱
1727
发表于 2020-1-3 16: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赏赞,推荐交流!
得时岁月思高节,何事功名望竞津。
常似烟波多素淡,随风散去也调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599

帖子

51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5
贡献
1642
金钱
1727
发表于 2020-1-3 16: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赏赞,推荐交流!
得时岁月思高节,何事功名望竞津。
常似烟波多素淡,随风散去也调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599

帖子

51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5
贡献
1642
金钱
1727
发表于 2020-1-3 16: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赏赞,推荐交流!
得时岁月思高节,何事功名望竞津。
常似烟波多素淡,随风散去也调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8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