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57|回复: 78

填词一三字平仄可“不必拘谱”之谬说到底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发表于 2019-12-28 18: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源春 于 2020-8-1 18:08 编辑

                                    

                                    填词一三字平仄可“不必拘谱”之谬说到底从何而来
                                                                 刘源春
      很长时间以来,在词界填词创作中风行一种说法,即词的句子中的一三字的平仄可以“不必拘谱”,问其依据,他们则信誓旦旦地说,这是《钦定词谱》的“词谱凡例”中说的!于是,我身边也好,网上也好,就常见一三字不遵词谱的平仄而创作出来的作品,甚至还出现了以此原则而重新编制而出的新编词谱书!
      我从一开始学词起,就是读的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王力对此曾有专论:“词字的平仄,比诗字更为固定。譬如B式诗句,可作平平仄仄平,亦可作仄平平仄平(拗救);但在词里,该作仄平平仄平的地方(如李白【菩萨蛮】“有人楼上愁”),是不能随便改为平平仄仄平的。又如a式诗句仄仄平平仄,偶然亦可作仄仄仄平仄(第三字不论),但如辛弃疾【祝英台近】‘烟柳暗南浦’、‘十日九风雨’、‘哽咽梦中语’,吴文英【祝英台近】‘花信上钗股’、‘不放岁华去’,此时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必不可平。诗中所谓一三五不论,到了词里,有些地方就非论不可了(参看下文)。因此,万树《词律》和《白香词谱》等书,对于每一字的平仄都有规定。除了指明可平可仄者外,都是平仄不可互易的。一般说来,慢词比小令的平仄更严。”我读了王力这些平仄律语,立即在自己的心中根深蒂固地种下了这样一个意念:王力此话,无非就是说在词的句子平仄律上,一定要严格遵谱(词谱)!谱中是平,则一定要用平字,谱中是仄,则也一定要用仄字,不可有违!绝不能用律诗句式中的“一三五不论”来套词的句子中的平仄的使用!只有词谱中明确指定某字可平可仄,这才可视本句实际适当随意使用平仄!以后我还读到一些明清名人就此所作的阐述,莫不如此!
      那么,现在词界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且表现得还很强烈的这种词的句式平仄也可以“一三五不论”的现象,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其一三字“不必拘谱”的主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最近这两天,我在大中华诗词网理论版上偶然间碰到了一位网名为“潭州雨梦”的版主,就此问题他首先跳出来跟我争论!我们知道,《钦定词谱》乃是我们公认的一部权威词谱,因此他就擎出《钦定词谱》来对我说,《钦定词谱》的“词谱凡例”中就明白告诉我们词的句中一三字的平仄“不必拘谱”!我大吃一惊,我怎么就从来没在《钦定词谱》“词谱凡例”中读到这样的话呢?我只得再去读“词谱凡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即是我再读“词谱凡例”之后所写的回答“潭州雨梦”的帖子,现原样转录,其中有些言辞因当时争论双方都很激动之故可能有点情绪太过,但为遵真实,便一字不改地照录过来,还望读者体谅——

      潭州雨梦说:“3.词谱之凡例说得明白,一三处可依诗法,不必拘谱。今之词人十之八九不知凡例。从你撰文与蔡之争论,你也属八九之内。”

      我手头有三套《钦定词谱》,其中两套是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横排式的,上海常州各放一套,以便两地来去不时之用,还有一套乃是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康熙内府本《钦定词谱》的影印本。我反复读过这个影印本里的“词谱凡例”,因为你死命地坚持说这“词谱凡例”中“说得明白”“一三处可依诗法,不必拘谱”,我只得再把这部影印本拿出来又认真阅读几遍,怎么就是不见你所说的“一三处可依诗法,不必拘谱”这句话呀?难不成你这版主竟是个网上骗手吗?不过,这部影印本的“词谱凡例”中倒确是有这么一段话的,我按书上内容一字一字打给你看:“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至一定平仄别词有异同者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我把这段话键到这里怕有差错,便反复一字一字与书上核对,最后我确定确实没有一字键错或键漏!然而还是害怕你再看不懂这段话,因此,现在我再按我的理解而给这段话断句给你看,“词谱凡例”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至一定平仄,别词有异同者,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这段话前面还有内容,是因词谱书中的每词都配有一个由虚圈、实圈、上虚下实圈和上实下虚圈组成的图谱而专门讲解这些圈是怎么使用的,这个凡例讲到这里就接着说:
      碰到词中有些词的句子的句法就像诗中的五言和七言句子的句法一样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第一字第三字,好多看上去好像都可平可仄的不必限制(它们),(即这些字的平仄一时定不下来,)那么词谱里就也去参校一些旧词,找来这些旧词的实例作为依据之后,方才替这些字画圈作图,以至给它们最后一定平仄,即一下子为它们分别定下应该是平还是仄;如果还有别的词与这不同或相同的,那么必定将其中的句子也引以为证而注明在本例词的下面。
      以上是对“词谱凡例”的原话的翻译,其中“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这句话特别重要,其中“类多”相当于现在的“好多”,其中“似”字更重要,是现在“似乎”或者“好像”的意思!这些关键字绝不能理解不出来,更不能理解错!因此,“词谱凡例”中的这段话绝不是你反复指责的是我“不知”,而是你雨梦先生做胡梦,就像没有读懂我的《词谱和曲谱不可随意改编》一文一样,你更没有读懂《钦定词谱》的“词谱凡例”中的这段话!你老先生古文水平太差,不仅没有读懂“词谱凡例”,相反把“词谱凡例”替词的句中的一三字定下它们的平仄,也即固化它们的平仄,竟理解成了可以不拘平仄!你最臭的臭不可闻的就是,“词谱凡例”中的“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是两句话,你竟把属于上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的“拘”字与下一句话的头一个字的“谱”字连读成“拘谱”而变成了“不必拘谱”了!又一个天大的大笑话啊!难怪你会死命地咬住“词谱之凡例说得明白,一三处可依诗法,不必拘谱”呢!最后请你自己看看,你我二人之间到底谁才是你断言的“也属八九之内”的人吧?按你雨梦先生的梦话来说就是,康熙花那么多的人力财力好容易编出个“词谱”来管束人们的填词,他居然又会在“词谱凡例”中叫人们“不必拘谱”,我不知道这是康熙颠三倒四呢还是你雨梦在颠三倒四!你也稍许用点自己的脑子来想想啊,一边编词谱一边又叫人家“不必拘谱”,是神经病吗?可笑至极啊,老先生,看来你根本不配做这个版子的版主,水平太臭!

      ——给潭州雨梦发了以上这个帖子之后,为慎重起见,我又打开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钦定词谱》,这才看到学苑出版社为 “词谱凡例”这段话的断句是这样的:

      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至一定平仄,别词有异同者,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又可平可仄中遇去声字,最为紧要。平声可以入声替,上声不可以去声替,宋沈伯时《乐府指迷》论之最详。

      按照学苑出版社这样的断句,那么“词谱凡例”的这段话翻译成现在的话也应当是这样的:
     
    碰到词中有些词的句子的句法就像诗中的五言和七言句子的句法一样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第一字第三字,好多看上去好似可平可仄的不必受限制,那么词谱里便也就此问题而去参校一些旧词,找来这些旧词的实例作为依据之后,这才替这些字作图即给这些字画上平仄的圈圈。等到给这些字一旦都画上圈圈确定了它们的平仄以后,如果还发现有别的词与这不同或相同的,那么必定将这些句子也引以为证,而注明在本例词的下面。又,凡在可平可仄字中遇到了去声字,那么去声字是非常紧要的,即去声字是不能随便改动的。平声字可以用入声字代替,上声字却不可以用去声字代替,这一点在宋代沈伯时《乐府指迷》一书中就有论述且论述得最为详细。

      看到了吧,这段话全都是在为确定每一个字的平仄而给它们如何画圈这件事作出说明的,而绝不是在说词中五言七言句内的一三字平仄可以“不必拘谱”这件事情的!而且,这段话甚至还特别强调说,这些定下平仄的字中,如果碰上了去声字,则更不能动这个去声字,即非用去声字不可!而且上声字也绝不可用去声字代替,必须一定也要用上声字!看看,这里的平仄要求是何等的严格!既然如此严格,那么我们怎么可以认为“词谱凡例”这段话说的是词的句中的一三字平仄可以“不必拘谱”呢!
      从我上面的这些论述终于可以得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我们当今诗词界之所以会产生填词时句中的平仄也可以“一三五不论”的根源就是,网上及网下的一些当今所谓的诗词大咖们因古文水平太差,没真正读懂甚至是理解错乃至整一个弄颠倒了《钦定词谱》“词谱凡例”中的这段话的意思,“词谱凡例”这段话是说明要为那些看似可以不拘平仄的“一三字”确定并固化它们的平仄,而这些大咖们却错误地理解成“一三”字可以“不必拘谱”,然后把自己理解颠倒了的意思说成是权威词谱《钦定词谱》“词谱凡例”的观点,从而打着《钦定词谱》的旗号到处贩卖!弄得初学者乃至已有一定写作水平的词界老手因未对此深究而竟都信以为真!于是,网上网下这种错误的观点便僭越了《钦定词谱》的名义到处以讹传讹,泛滥成灾!
      今天,应该是已到了要彻底复还《钦定词谱》“词谱凡例”中这段话的真实面目的时候了!同样,今天也应该是已到了要彻底肃清“填词时句中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必拘谱’”这种流毒遗患的时候了!故,写此小文,以为辨白,以事正本清源,以还词界在此问题上的一个朗朗乾坤!
                                                                                               2019、12、28
   
    其实,《钦定词谱》也没有说错,它并没有在词律中引用诗律,而是现在的一些所谓诗词大咖们理解错的!我现在仍在反复咀嚼《钦定词谱》“词谱凡例”中的这段话,并结合这个词谱中具体给每个字定平仄圈的实际做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每一个词的词谱都是对前面的“词谱凡例”指导思想的具体落实,即“词谱凡例”是整个具体词谱制谱时候所依循的原则!那么,在词谱中有许多词的谱子,归结起来,全词谱中第一字第三字画的圈共有四种:第一种圈是上虚下实,表示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本来平但也可用仄;第二种圈是上实下虚,表示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本来仄但也可用平;第三种圈是全虚,表示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只能用平而不能用仄;第四种圈是全实,表示这个第一字和第三字只能用仄而不能用平。那么,现在就可以用词谱中对第一字和第三字画圈的这个铁打一般存在着的四种情况的钢铸事实,来反证“词谱凡例”中这段话的真正含义了!现在我们就来反证!
    词谱中画圈的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归结起来就是,词的句中的第一字和第三字填词使用字时既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这种可平可仄情况的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呢?这就是“词谱凡例”中所说的“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这就是说,碰到词里那些句法类似于诗中的五言七言句法的句子,好像它们的第一第三字的平仄都可不拘,那怎么来定它们的平仄呢?于是就去参校原始的旧词,就某一同词牌的词如果最早的那首旧词中这个字是平声,而后来一些词中这个字却用了仄声了,于是就给这个字画一个上虚下实的圈,以表示这个字本来平但也可用成仄,就某一同词牌的词如果最早的那首旧词中这个字是仄声,而后来一些词中这个字却用了平声了,于是就给这个字画一个上实下虚的圈,以表示这个字本来仄但也可用成平。根据“词谱凡例”中的这一原则,现在词谱里为属于这种情况的所有第一第三已经全都给它们打好了这种可平可仄的圈了!这个原则就是管束的这些可平可仄字的以上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圈的情况!它并不包括第三种和第四种圈的情况!而事实上词谱中的确还大量存在着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而这第三第四种情况则充分表明,当在参校旧词时,发现另一些某一同词牌的词最早的旧词中,第一字或第三字是平声,而后来的一些旧词呢,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则也全都是用的平声,没有发现后来任何一首旧词用过仄声,于是谱里就给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打上全虚的圈,表示只能平不能用仄!同样,又有一些某一同词牌的词最早的旧词中,第一字或第三字是仄声,而后来的一些旧词呢,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则也全都是用的仄声,没有发现后来任何一首旧词用过平声,于是谱里就给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打上全实的圈,表示只能仄不能用平!如果我们现在硬要认为“词谱凡例”的“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词的句中一三字平仄‘不必拘谱’”的意思的话,那么请问,《钦定词谱》为什么不直接就把这些属第三种和第四种的圈全都打成第一种和第二种圈呢?何必还要使用不同于可平可仄的第一第二种圈的第三第四种圈呢?第一第三字既然可以“平仄不拘”,为什么词谱中第一第三字有许多都不打可平可仄的圈呢?于情于理这种观点在这里说什么也站不住脚呀!词谱里的事实铁铮铮地明摆在这里,它毫不留情地表明着,“词的句中一三字平仄‘不必拘谱’”的说法乃是根本不符合《钦定词谱》的词谱实际的,这种观点很明显乃是完全错误的!
    且,所谓“凡例”,乃是书前关于该书体例的说明,如果我们脱离了《钦定词谱》这本书中词谱的实际而来奢谈“凡例”中的某一点的含义,这不等于就是在缘木求鱼而南辕北辙吗?
                                                            2019、12、29补述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8 19: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12-28 19:21 编辑

【譬如B式诗句,可作平平仄仄平,亦可作仄平平仄平(拗救);但在词里,该作仄平平仄平的地方(如李白【菩萨蛮】‘有人楼上愁’),是不能随便改为平平仄仄平的】
王力的这种说法,纯属胡说八道瞎掰活,有词为证15首:

菩萨蛮 其二(唐·冯延巳)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残日尚弯环,玉筝和泪弹。

菩萨鬘 其一(唐末宋初·孙光宪)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镮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菩萨鬘 其四(唐末宋初·孙光宪)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扣船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沈西,烟中遥解觿。

菩萨鬘 其五(唐末宋初·孙光宪)
木绵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菩萨蛮(唐·李煜)
寻春须是阳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閒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其二(唐·欧阳炯)
红炉煖阁佳人睡,隔帘飞雪添寒气。小院奏笙歌,香风簇绮罗。
酒倾金盏满,兰烛重开宴。公子醉如泥,天街闻马嘶。

菩萨蛮 其四(唐·欧阳炯)
画屏绣阁三秋雨,香唇腻脸偎人语。语罢欲天明,娇多梦不成。
晓街钟鼓绝,嗔道如今别。特地气长吁,倚屏弹泪珠。

菩萨蛮 其二(唐·毛熙震)
绣帘高轴临塘看,雨翻荷芰真珠散。残暑晚初凉,轻风渡水香。
无憀悲往事,争那牵情思。光影暗相催,等闲秋又来。

菩萨蛮 其十五(唐·温庭筠)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菩萨蛮 其一(唐·魏承班)
罗裾薄薄秋波染,眉间画得山两点。相见绮筵时,深情暗共知。
翠翘云鬓动,敛态弹金凤。宴罢入兰房,邀人解佩珰。

菩萨蛮 其二(唐·魏承班)
罗衣隐约金泥画,玳筵一曲当秋夜。声颤觑人娇,云鬟袅翠翘。
酒醺红玉软,眉翠秋山远。绣幌麝烟沈,谁人知两心。

菩萨蛮 其三(唐·魏承班)
玉容光照菱花影,沈沈脸上秋波冷。白雪一声新,雕梁起暗尘。
宝钗摇翡翠,香惹芙蓉醉。携手入鸳衾,谁人知此心。

菩萨蛮 其二(唐末宋初·无名氏)
黄昏月暗清溪色。帘垂小阁霜华白。一夜玉玲珑。横斜水月中。
小行孤影动。生怕惊花梦。半夜得春归。屏山人未归。

菩萨蛮 夫寿妻(唐末宋初·无名氏)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瑶觞。花先著酒香。

菩萨蛮 其一(唐·李晔)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点评

谢谢三羊先生! 但我认为,王力所说的“但在词里,该作仄平平仄平的地方,是不能随便改为平平仄仄平的。”这句话是对的,即这个结论是完全对的,只是举李白这首词中的这一句来作为例证举错了而已!他应该举刘禹锡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8 21:0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12-28 19:4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至一定平仄,别词有异同者,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

……
这个断句与翻译似还可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8 19: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9-12-28 19:41
“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至一定平 ...

即便是楼主的意思,也是【第一字第三字,可平可仄不拘】!

点评

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至一定平仄。别谱有异同,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又,可平可仄中遇去声字,最为紧要,平声可以入声替,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8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2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源春 于 2020-8-1 18:1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9-12-28 19:07
【譬如B式诗句,可作平平仄仄平,亦可作仄平平仄平(拗救);但在词里,该作仄平平仄平的地方(如李白【菩 ...

谢谢三羊先生!
但我认为,王力所说的“但在词里,该作仄平平仄平的地方,是不能随便改为平平仄仄平的。”这句话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2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源春 于 2019-12-28 22:3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9-12-28 19:45
即便是楼主的意思,也是【第一字第三字,可平可仄不拘】!
我今天又打开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钦定词谱》,该社为这段话的断句是这样的:
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至一定平仄,别词有异同者,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又可平可仄中遇去声字,最为紧要。平声可以入声替,上声不可以去声替,宋沈伯时《乐府指迷》论之最详。

照学苑出版社这样的断句,那么其翻译成现在的话当也是这样的

碰到词中有些词的句子的句法就像诗中的五言和七言句子的句法一样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第一字第三字,好多看上去好似可平可仄的不必受限制,那么词谱里便也就此问题而去参校一些旧词,找来这些旧词的实例作为依据之后,这才替这些字作图即给这些字画上平仄的圈圈。等到给这些字都画上圈确定了它们的平仄以后,如果还发现有别的词与这不同或相同的,那么必定将这些句子也引以为证,而注明在本例词的下面。又,凡在可平可仄字中遇到了去声字,那么去声字是非常紧要的,即去声字是不能随便改动的。平声字可以用入声字代替,上声字却不可以用去声字代替,这一点在宋代沈伯时《乐府指迷》一书中就有论述且论述得最为详细。


看到了吧,这段话全都是在为确定每一个字的平仄而给它们如何画圈这件事作出说明的,而绝不是在说词中五言七言句内的一三字平仄可以“不必拘谱”这件事的!



点评

感觉这是一句: 至一定平仄,别谱有异同,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8 2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12-28 21:4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源春 发表于 2019-12-28 21:40
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 ...

感觉这是一句:

至一定平仄,别谱有异同,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8 22: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12-28 22:14 编辑
刘源春 发表于 2019-12-28 21:02
谢谢三羊先生!
但我认为,王力所说的“但在词里,该作仄平平仄平的地方,是不能随便改为平平仄仄平的。”这句话是对的,即这个结论是完全对的,只是举李白这首词中的这一句来作为例证举错了而已!他应该举刘禹锡的【纥那曲】中的“竹枝无限情”,这句词按钦定词谱就是不能改成平平仄仄平的!所以我们不能说王力这句话的论断是胡说八道!不知三羊先生以为如何?为避免误解,我把王力举的李白句子删掉!
再次感谢三羊先生,您火眼金睛!我历来主张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谢谢您!
纥那曲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云:“《纥那曲》,不知所出。考唐天宝中,崔成甫翻《得体歌》,有‘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那’之句,岂其所本欤?”   按唐人于舟中唱《得体歌》,有号头,即和声。“纥那”者,或曲之和声也。

纥那曲 单调二十字,四句三平韵 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中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此即唐平韵五言绝句。 按《尊前集》刘词别首第一句“蹋曲兴无穷”,“蹋”字仄声。第三句“愿郎千万寿”,“愿”字仄声,“千”字平声,“万”字仄声。



【平韵五言绝句】,第三句的第五字哪有平声的?!
王力错了就是错了,您为其打补丁,精神可嘉,罪不应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12-28 22:3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
   至一定平仄,别词有异同者,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又可平可仄中遇去声字,最为紧要。

两段以“至”起头。
   

点评

您说得很对!我就是因为后来再读,觉得这两个“至”字是否都是分别一句开头时使用的开头字呢?就是带着这种怀疑,我再去找其他有关的书,能否找到这个怀疑的依据,当拿起学苑出版社的《钦定词谱》一看,该社已为“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0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08: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9-12-28 22:38
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 ...

您说得很对!我就是因为后来再读,觉得这两个“至”字是否都是分别一句开头时使用的开头字呢?就是带着这种怀疑,我再去找其他有关的书,能否找到这个怀疑的依据,当拿起学苑出版社的《钦定词谱》一看,该社已为“钦定词谱”断了句了,怎么以前读了竟忘了呢?这同样给我一个教训,以往我总是只读影印本而很少读现在的版本,因为影印本原汁原味!
谢谢您,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09: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源春 发表于 2019-12-29 08:29
您说得很对!我就是因为后来再读,觉得这两个“至”字是否都是分别一句开头时使用的开头字呢?就是带着这 ...

三羊忠告楼主刘源春老师,原文换新贴,也是属于:本色不改的换汤不换药。

点评

不错!加上新内容,进一步说明我原来的理解是正确的!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加水煮透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10:44
不错!加上新内容,进一步说明我原来的理解是正确的!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加水煮透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1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0: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12-29 09:52
三羊忠告楼主刘源春老师,原文换新贴,也是属于:本色不改的换汤不换药。 ...

不错!加上新内容,进一步说明我原来的理解是正确的!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加水煮透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0: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12-29 09:52
三羊忠告楼主刘源春老师,原文换新贴,也是属于:本色不改的换汤不换药。 ...

不错!加上新内容,进一步说明我原来的理解是正确的!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加水煮透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1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源春 发表于 2019-12-29 10:44
不错!加上新内容,进一步说明我原来的理解是正确的!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加水煮透药”! ...

说明一下:三羊使用的【本色不改】,并无贬义!

点评

请再去读读我在文章下面新写的“补述”内容吧!不要再东扯西拉了,“词谱凡例”是就具体的词谱制作而言的,我们还是应该就具体词谱的实际来理解“词谱凡例”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1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10: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12-29 10:51 编辑
刘源春 发表于 2019-12-28 21:02
谢谢三羊先生!
但我认为,王力所说的“但在词里,该作仄平平仄平的地方,是不能随便改为平平仄仄平的。”这句话是对的,即这个结论是完全对的,只是举李白这首词中的这一句来作为例证举错了而已!他应该举刘禹锡的【纥那曲】中的“竹枝无限情”,这句词按钦定词谱就是不能改成平平仄仄平的!所以我们不能说王力这句话的论断是胡说八道!不知三羊先生以为如何?为避免误解,我把王力举的李白句子删掉!
再次感谢三羊先生,您火眼金睛!我历来主张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谢谢您!
在下三羊,非常乐意与您交流,皆因非常敬佩【我历来主张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肚量和胸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10: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23、223节奏的五七句来说,潭州雨梦没有错,错了的是你和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1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12-29 10:59 编辑

对于钦定词谱23、223节奏的五七句来说:
潭州雨梦的说法,是正确的!

你和王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评

你们长期以来理解错了“凡例”形成了错误观点,为此花心血写了大量的东西,因此现在你们要认错势必要把你们以前的许多东西都要否定掉,你们当然一时难以转弯!这种情绪,可以理解! 所以你坚持:“即便是楼主的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1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1: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12-29 10:58
对于钦定词谱23、223节奏的五七句来说:
潭州雨梦的说法,是正确的!
你和王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你们长期以来理解错了“凡例”形成了错误观点,为此花心血写了大量的东西,因此现在你们要认错势必要把你们以前的许多东西都要否定掉,你们当然一时难以转弯!这种情绪,可以理解!
所以你坚持:“即便是楼主的意思,也是【第一字第三字,可平可仄不拘】!”你去“可平可仄不拘”吧,我自遵循词谱,词谱怎么规定的我就怎么填!哈哈!留待后人去评说谁的词写得对吧!我自有正式出版的《江南词草》和《钦定词谱今咏》两本词集在!《钦定词谱今咏》一书目前在淘宝、当当、京东等都有网购,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点评

唐宋没有平仄词谱,他们怎样填词。回家饮多D茶,想通了再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1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主题

88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78
贡献
9783
金钱
12288
发表于 2019-12-29 1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怪就怪老祖宗没发明标点符号,引出多少麻烦来。
古本中那么多字,中间就没有间隔吗?那读起来确实很费力,古文功底不行的,脑袋不聪明的还真玩不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12-29 11:4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律与词律不同源,以诗律之法混入词律感觉不严谨,清朝《钦定词谱》没有象王力一样全面系统研究,还是觉得王力说法合理。

点评

非常赞赏您的观点!大赞一个! 其实,《钦定词谱》也没有说错,它并没有在词律中引用诗律,而是现在的一些所谓诗词大咖们理解错的!我现在仍在反复咀嚼《钦定词谱》“词谱凡例”中的这段话,并结合这个词谱中具体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1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5
贡献
3121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19-12-29 12:2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源春 发表于 2019-12-29 11:26
你们长期以来理解错了“凡例”形成了错误观点,为此花心血写了大量的东西,因此现在你们要认错势必要把你 ...

唐宋没有平仄词谱,他们怎样填词。回家饮多D茶,想通了再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65

帖子

4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6
贡献
953
金钱
1850
发表于 2019-12-29 12: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森林生态 于 2019-12-29 12:39 编辑

                   荷叶杯
【荷叶杯】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双调”。单调小令,二十三字。温庭筠体以两平韵为主,四仄韵转换错叶。韦庄体重填一片,增四字,以上下片各三平韵为主,错叶二仄韵。


【定格】
例词:(温庭筠)    
中仄中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
山羊说 223的七字句第一个字一定平仄两可,我在网上查龙谱 第二首词牌 荷叶杯(正格23字),
其中 仄平平仄仄平仄 首字注明仄并非中。山羊你说可以平仄两可,有例子(正格23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5
贡献
3121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19-12-29 12: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两代皆无词谱。盖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

先读懂这段文再讲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12: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9-12-29 11:47
诗律与词律不同源,以诗律之法混入词律感觉不严谨,清朝《钦定词谱》没有象王力一样全面系统研究,还是觉得 ...

【诗律与词律】。怎么不同源呢?

点评

词和诗是同源的,词律与诗律却不能混同! 请您再读读我在我的文章下刚发的经过我深入思考而又写出来的一段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14: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65

帖子

4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6
贡献
953
金钱
1850
发表于 2019-12-29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纥那曲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云:“《纥那曲》,不知所出。考唐天宝中,崔成甫翻《得体歌》,有‘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那’之句,岂其所本欤?”   按唐人于舟中唱《得体歌》,有号头,即和声。“纥那”者,或曲之和声也。

纥那曲 单调二十字,四句三平韵 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中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此即唐平韵五言绝句。 按《尊前集》刘词别首第一句“蹋曲兴无穷”,“蹋”字仄声。第三句“愿郎千万寿”,“愿”字仄声,“千”字平声,“万”字仄声。

===================
钦谱表明:纥那曲平仄符合五绝,逻辑上并不是说五绝可代替纥那曲。纥那曲只符合五绝中的部分格式。纥那曲的第一第三句首字平仄两可,但第二第四句首字并非平仄两可。小山羊可以举宋词纥那曲哪一首第二第四句首字平仄两可的例子出来证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13: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生态 发表于 2019-12-29 12:34
荷叶杯
【荷叶杯】


鱼游春水 《复斋漫录》:”政和中,一中贵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无名无谱,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

鱼游春水 双调八十九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 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 燕子还来寻旧垒 馀寒犹峭 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碧玉茵 媚柳轻窣黄金蕊 
  平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句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平中中中中句中仄平中平中仄韵
莺啭上林 鱼游春水 
平仄仄平句中平平仄韵
  几曲阑干遍倚 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怪归迟 梅妆泪洗 凤箫声绝沈孤雁 望断清波无双鲤 
  中仄平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中仄韵平平中仄平平句平平仄仄韵仄中中中中中中句中仄平平中中仄韵
云山万重 寸心千里 
平中仄中句仄平平仄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张元干、马庄父、卢祖皋词悉与之同,若赵词之多押两韵,乃变格也。 按卢词前段第二句“好梦别来无觅处”,“别”字仄声。马词第三句“天涯目断”,“目”字仄声。张词第四句“几片花飞点泪”,“花”字平声,“点”字仄声。第五句“清镜空馀白发添”,“清”字平声。卢词“软红尘里鸣鞭灯”,“红”字平声,“里”字仄声,“鞭”字平声。第六句“新恨谁传红绫寄”,“新”字平声。卢词后段第五句“宝香拂拂遗鸳锦”,上“拂”字仄声。张词“梦想浓妆碧云边”,“碧”字仄声,“边”字平声。第六句“心事悠悠寻燕语”,“心”字平声。张词“目断孤帆夕阳里”,“夕”字仄声。第七句“芳草暮寒”,“草”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赵词。


嫩草方抽碧玉茵:中中平中中中中。
三羊评论:假定第三字,有人用仄声,《钦定词谱》必定就是七中全会:中中中中中中中。
凤箫声绝沈孤雁:仄中中中中中中。
三羊评论:假定第一字,有人用平声,《钦定词谱》必定就是七中全会:中中中中中中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13: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12-29 13:31 编辑
森林生态 发表于 2019-12-29 13:02
纥那曲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云:“《纥那曲》,不知所出。考唐天宝中,崔成甫翻《得体歌》,有‘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那’之句,岂其所本欤?”   按唐人于舟中唱《得体歌》,有号头,即和声。“纥那”者,或曲之和声也。
纥那曲 单调二十字,四句三平韵 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中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此即唐平韵五言绝句。 按《尊前集》刘词别首第一句“蹋曲兴无穷”,“蹋”字仄声。第三句“愿郎千万寿”,“愿”字仄声,“千”字平声,“万”字仄声。
===================
钦谱表明:纥那曲平仄符合五绝,逻辑上并不是说五绝可代替纥那曲。纥那曲只符合五绝中的部分格式。纥那曲的第一第三句首字平仄两可,但第二第四句首字并非平仄两可。小山羊可以举宋词纥那曲哪一首第二第四句首字平仄两可的例子出来证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纥那曲 单调二十字,四句三平韵 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中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纥那曲(唐·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顾,听唱纥那声。

纥那曲(唐·刘禹锡)
蹋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愿郎千寿,长作主人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2-29 13: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源春 发表于 2019-12-29 11:26
你们长期以来理解错了“凡例”形成了错误观点,为此花心血写了大量的东西,因此现在你们要认错势必要把你 ...
三羊考证:王力教授《汉语诗律学》的甲乙说。即:
甲说,平仄平平仄(不作仄仄平平仄)。
乙说,仄平平仄仄(不作平平平仄仄)。

1、
《汉语诗律学》甲说:平仄平平仄(不作仄仄平平仄)。
解语花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 秦观
窗涵月影,瓦冷霜华,深院重门悄。画楼雪杪。谁家笛、弄彻梅花新调。
寒灯凝照。见锦帐、双鸾翔绕。当此时、倚几沉吟,好景都成恼。
会过云山烟岛。对绣襦甲帐,亲逢一笑。人间年少。
多情子、惟恨相逢不早。如今见了。却又惹、许多愁抱。
算此情、除是青禽,为我殷勤报。
王力例证【深院重门悄】

解语花 咏焚香美人,和长卿(明·俞彦)
日烘帘压,花衬檐牙,别是添情界。沁人无赖。随分例、了却闲中些债。
水沉初买。更拂拭、商彝周鼐。唤小鬟、分火熏笼,捻取兰煤待。
乍觉郁纷杳蔼。渐盈盈随处,沾惹襟带。留伊常在。
将红袖翠衵,缓笼轻载。昭仪浴罢,谁近得、暗香柔态。
较海棠、纵似娇姿,输一般难赛。
三羊百度【别是添情界】

解语花 题美人捧茶(明·王世贞)
中泠乍汲,谷雨初收,宝鼎松声细。柳腰娇倚。薰笼畔、斗把碧旗碾试。
兰芽玉蕊。勾引出、清风一缕。颦翠蛾、斜捧金瓯,暗送春山意。
微袅露鬟云髻。瑞龙涎犹自,沾恋纤指。流莺新脆。
低低道、卯酒可醒还起。双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
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
三羊百度【宝鼎松声细】

解语花 题美人捧觞(明·王世贞)
檀槽细压,紫溜泠泠,滴碎珠千斛。鹔鹴初赎。谁揩醒、卓女远山黛绿。
朱樱小蹙。风袅处、山香几曲。捧屈卮、徐露春芽,一样纤纤玉。
何事锦围翠簇。只枝头一点,买断金谷。灵犀轻嘱。
微酣后、记取夜来题目。双鬟趁逐。扶俺向、碧纱厨宿。
誇醉乡、还傍温柔,此际平生足。
三羊百度【滴碎珠千斛】

解语花 鸳鸯梅(明末清初·王夫之)
罗浮月下,豆蔻胎中,许结同心侣。渐启朱唇。含浅笑、不倩绿衣歌舞。
暄风疏雨。红袖敛、芳心自吐。一双双、永不分离,何事还含醋。
照影银塘低觑。向香泥玉藕,暗中增妒。彩禽欲唼。
还应惜、自趁桃波飞去。绿阴深处。尽抛与、多情细数。
不差池、三十六双,作宜男绣谱。
三羊百度【许结同心侣】

2、
《汉语诗律学》乙说:仄平平仄仄(不作平平平仄仄)
玉漏迟(宋·宋祁)
杏香飘禁苑,须知自昔,皇都春早。燕子来时,绣陌渐熏芳草。
蕙圃夭桃过雨,弄碎影、红筛清沼。深院悄。绿杨巷陌,莺声争巧。
早是赋得多情,更遇酒临花,镇辜欢笑。数曲阑干,故国漫劳登眺。
汉外微云尽处,乱峰锁、一竿斜照。归路杳。东风泪零多少。
王力例证【杏香飘禁苑】

玉漏迟 送官东南(宋·李流谦)
东南应眷倚。当年丽绝,今其馀几。云锦飘香,好在藕花十里。
六月长安徂暑,只一雨、滂沱都洗。君好为。携将苏醒,三吴生齿。
总道秦蜀讴吟,但消得雍容,笑谈而致。稍待秋风,也拟买舟东逝。
收拾尘编蠹简,更饱看、江山奇伟。歌盛美。还送往趋天陛。
三羊百度【东南应眷倚】

齐天乐 正宫秋思(宋·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衾,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王力例证【但愁斜照敛】

齐天乐 严县尹度上和李观我韵(宋·刘天迪)
瑞麟香软飞瑶席,吟仙笑陪欢宴。桐影吹香,梅阴弄碧,一味微凉堪荐。
停杯缓劝。记罗帕求诗,琵琶遮面。十载扬州,梦回前事楚云远。
人生总是逆旅,但相逢一笑,如此何限。采石宫袍,沈香醉笔,何似轻衫小扇。
流年暗换。甚新雨情怀,故园心眼。明日西江,斜阳帆影转。
三羊百度【斜阳帆影转】

齐天乐 其三 戊寅登高,即席和秋崖韵(宋末元初·刘辰翁)
蒋陵故是簪花路。风烟奈何秋暑。候馆凋梧,宫墙断柳,谁识当年倦旅。
余怀何许。想上马人扶,翠眉愁聚。旧日方回,而今能赋断肠语。
登高能赋最苦。叹高高难问,欲望迷处。蝶绕东篱,鸿翻上苑,那更画梁辞主。
来今往古。漫湛辈同来,远公回去。我醉安归,黄花扶路舞。
三羊百度【黄花扶路舞】

齐天乐 其一 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宋·文天祥)
南楼月转银河曙,玉箫又吹梅早。鹦鹉沙晴,葡萄水暖,一缕燕香清袅。
瑶池春透。想桃露霏霞,菊波沁晓。袍锦风流,御仙花带瑞虹绕。
玉关人正未老。唤矶头黄鹤,岸巾谈笑。剑拂淮清,槊横楚黛,雨洗一川烟草。
印黄似斗。看半砚蔷薇,满鞍杨柳。沙路归来,金貂蝉翼小。
三羊百度【金貂蝉翼小】

齐天乐 八月十八日寿妇翁,号菊圃(宋末元初·陈深)
秋涛欲涨西陵渡,江亭晓来雄观。帝子吹笙,洛妃起舞,应喜蓬宫仙诞。
斗墟东畔。望缥缈星槎,来从河汉。明月楼台,绣筵重启曼桃宴。
庄椿一树翠色,五枝芳桂长,金蕊玉干。自笑狂疏,尊前起寿,不似卫郎温润。
一卮泛满。羡彭泽风流,醉巾长岸。老圃黄花,清香宜岁晚。
三羊百度【清香宜岁晚】

绮罗香 红叶(宋·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
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王力例证【夜窗听暗雨】

绮罗香 和百里春暮游南山(宋·赵必象)
办一枝藤,蜡一双屐,纵步翠微深处。无限芳心,付与蜂媒蝶侣。
红堆里、杏脸匀妆,翠围外、柳腰娇舞。有吟翁、热恼心肠,肯拈出、美成佳句。
九十光阴箭过,趁取芳晴追逐,春风杖屦。消得几番,风和雨、春归去。
怅莺老、对景多愁,倩燕语、苦留难住。秋千影里送斜阳,梨花深院宇。
三羊百度【梨花深院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3: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源春 于 2019-12-29 16:19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9-12-29 11:47
诗律与词律不同源,以诗律之法混入词律感觉不严谨,清朝《钦定词谱》没有象王力一样全面系统研究,还是觉得 ...

非常赞赏您的观点!大赞一个!
其实,《钦定词谱》也没有说错,它并没有在词律中引用诗律,而是现在的一些所谓诗词大咖们理解错的!我现在仍在反复咀嚼《钦定词谱》“词谱凡例”中的这段话,并结合这个词谱中具体给每个字定平仄圈的实际做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每一个词的词谱都是对前面的“词谱凡例”指导思想的具体落实,即“词谱凡例”是整个具体词谱制谱时候所依循的原则!那么,在词谱中有许多词的谱子,归结起来,全词谱中第一字第三字画的圈共有四种:第一种圈是上虚下实,表示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本来平但也可用仄;第二种圈是上实下虚,表示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本来仄但也可用平;第三种圈是全虚,表示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只能用平而不能用仄;第四种圈是全实,表示这个第一字和第三字只能用仄而不能用平。那么,现在就可以用词谱中对第一字和第三字画圈的这个铁打一般存在着的四种情况的钢铸事实,来反证“词谱凡例”中这段话的真正含义了!现在我们就来反证!
词谱中画圈的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归结起来就是,词的句中的第一字和第三字填词使用字时既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这种可平可仄情况的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呢?这就是“词谱凡例”中所说的“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这就是说,碰到词里那些句法类似于诗中的五言七言句法的句子,好像它们的第一第三字的平仄都可不拘,那怎么来定它们的平仄呢?于是就去参校原始的旧词,就某一同词牌的词如果最早的那首旧词中这个字是平声,而后来一些词中这个字却用了仄声了,于是就给这个字画一个上虚下实的圈,以表示这个字本来平但也可用成仄,就某一同词牌的词如果最早的那首旧词中这个字是仄声,而后来一些词中这个字却用了平声了,于是就给这个字画一个上实下虚的圈,以表示这个字本来仄但也可用成平。根据“词谱凡例”中的这一原则,现在词谱里已经为属于这种情况的字已经全都给他们打好了这种可平可仄的圈了!这个原则就是管束的这些可平可仄字的以上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圈的情况!它并不包括第三种和第四种圈的情况!而事实上词谱中的确还大量存在着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这第三第四种情况则充分表明,当在参校旧词时,发现另一些某一同词牌的词最早的旧词中,第一字或第三字是平声,而后来的一些旧词呢,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则也全都是用的平声,没有发现后来任何一首旧词用过仄声,于是谱里就给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打上全虚的圈,表示只能平不能用仄!同样,又有一些某一同词牌的词最早的旧词中,第一字或第三字是仄声,而后来的一些旧词呢,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则也全都是用的仄声,没有发现后来任何一首旧词用过平声,于是谱里就给这个第一字或第三字打上全实的圈,表示只能仄不能用平!如果我们现在硬要认为“词谱凡例”的“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词的句中一三字平仄‘不必拘谱’”的意思的话,那么请问,《钦定词谱》为什么不直接就把这些属第三种和第四种的圈全都打成第一种和第二种圈呢?何必还要使用不同于可平可仄的第一第二种圈的第三第四种圈呢?第一第三字既然可以“平仄不拘”,为什么词谱中第一第三字有许多都不打可平可仄的圈呢?于情于理这种观点在这里说什么也站不住脚呀!词谱里的事实铁铮铮地明摆在这里,它毫不留情地表明着,“词的句中一三字平仄‘不必拘谱’”乃是完全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55

帖子

33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1
贡献
638
金钱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4: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12-29 12:52
【诗律与词律】。怎么不同源呢?

词和诗是同源的,词律与诗律却不能混同!

请您再读读我在我的文章下刚发的经过我深入思考而又写出来的一段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1 0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