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魂诗韵》——序 甲子冬月,余有幸拜访《潍坊文化》编辑部李金良主任,寒暄未几,即被李主任案上李克敏先生所著《昆仑魂诗词》书稿所吸引。翻开首页,一阕“高阳台.有情漫向长空”把我拽上巍巍昆仑:“军号凌云,昆仑浴雪,清光此地犹浓。仰对冰山,有情漫向长空。”画面顿开,但见一轮红日喷薄,军号响彻,云霄霞光万丈,洒满昆仑。“苍然远景披彩霞,问紫台、可有仙踪?岭暝暝,旷望高深,无迹寻鸿。”昆仑山的高深只能在旷望中,诗人几欲寻仙觅宗,然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连飞鸟都没有!“参横月对持枪手.......古意今声,梦中常见旗红。景落一幕无虚过,把情怀、静撒芳丛。”昆仑山上,祖国神圣的哨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守卫者祖国的大好河山。这里没有仙踪,也没有飞鸟,只有披在这万丈昆仑上皑皑白雪,还有解放军战士用浴雪的青春年华,所熔铸的一尊尊神圣英姿。在他们的睡梦里,没有艰苦,没有怨悔,只有使命和永远飘扬的五星红旗。这是多么壮丽的画卷啊!我的心被震撼着。我仿佛看到了,在这一尊尊雕像中,也有李克敏先生手握钢枪的坚毅身影。此时,泪水已跳出我的掌控范围,不由夺眶,几欲潸然。 我用急促的呼吸咀嚼着诗稿,沏好的香茶因忘记了喝,而凉了再换凉了再换,这时候,自己身处哪儿早已忘乎所以,李主任见我如此投入,也没有打扰,任由我读下去。一气把先生大作读完时,时钟已指向了十三点,我终于透出一口积郁大半个上午的气来,深深地呼吸着诗稿里的一词一句。古人云“诗言志”(汉代大学者郑玄注释说:“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今人亦云“诗为心声”。故古今诗人无不以抒情言志为己任。唐之李杜,宋之苏辛,今之毛泽东柳亚子诸辈,皆能含英咀华,遂成华章,以诗词名满天下;逮之今人,精研诗词,著述丰厚者亦不乏其人,盖李君克敏即此中人物也。每览古人诗词,常觉逸兴遄飞,神思泉涌,锦词华章,不绝于篇。今读李君诸作,顿感风云迭起,声律浩荡;词章华彩,诗意深邃。即被昆仑之雄伟,高天之迥阔所梦回神往。所念顿起,几欲登临山巅,领略昆仑其浩瀚长空浩然之势也! 览李君诸作,锦词佳句迭出,妙作华章频仍,犹如从洪荒天外拽来时空。其风格旷古,又不失清新;遣词典雅,却倍显张力。又见残红寄远,胸襟坦然。禅心佛意,飘忽有度。好一个洒脱飘逸的修行者,好一幅清风道骨的尘外肖像。人言,思想者,物我相融,阑珊处,灵光再现。大彻云雾里,小彻俗尘风。先生诗词,秋声偶遇,心境高洁;洪钟鸣处,天音落笔。思绪幽折回旋,情感纵深穿越,均达到有我无我的境界。 我与李君至今不曾谋面,然先生之诗词深深地打动了我。纵观诸作,先生对格律颇有研究,其平仄严谨,格律规范,虽不能轻冠方驾前贤,而就规范其格,拓颖其调,令余耳目一新,实乃眼下格律诗词不可多见之佳作也。我作为《昆仑魂诗词》先睹为快的一名读者,又颇惠李金良主任抬爱,为“序”自忖才疏,不谙诗词,心中不免惴惴。及至捧颂,不由情感使然,随提笔应命,写下这几句感言。 持取清风一竿,月钓寒江;慨望昆仑雪开,冰山梅笑。值此《昆仑魂诗韵》付梓之际,由衷地祝愿李君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春风得意,越走越远,迈向更大的辉煌!谢谢这位不愧为啸傲昆仑,勇射天狼的军旅诗人! 奉上辘轳体五首“诗舟载梦傲昆仑”以示忱贺。(孤雁出群格) 一、 诗舟载梦傲昆仑, 青碧浮云气象新。 欣慕兰笺千阕律,慨望椽笔一枝春。 携来莲叶益穷节,借得梅花赋达人。 花影半庭筛作纸,苍山泼墨写红尘。 二、 气象浮声妙韵陈,诗舟载梦傲昆仑。 江天抖落半轮月, 云榻捎回一碧痕。 更喜丹青呈玉骨,犹怜菊色向高鲲。 秋光悄吻桂花酒,一枝香雪到烟村。 三、 冰姿玉骨涤苍津,梅影留香丹桂盆。 玉露乘风翻李杜,诗舟载梦傲昆仑。 文思经纬金声挽,律满田畴陶令论。 但将华章邀碧月,浮声指下蕙兰存。 四、 坐就清寒自在身,心拈玉律净缘尊。 浮云岂障清源眼,荒野难侵正本根。 般若惠乘怀法雨,诗舟载梦傲昆仑。 三生抚爱凭荷叶,万籁有知无道恩。 五、 晴川携律洒乾门。一卷流芳满玉坤。 秀指抚弦声抚月,苍山为骨海为魂。 扬清法镜澄天色,拂乱宗风扫暮昏。 片片卿云欣与约,诗舟载梦傲昆仑。 甲午年初霜月凌川由子写于风筝都倔人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