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怃琴 于 2019-12-21 15:19 编辑
子衿11-怃琴 第二讲作业
一、回答问题
1、古体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的。古体诗不讲究格律,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2、近体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近体诗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其格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字句要求。格律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绝与五律都是五言句,各为二十字与四十字,七绝与七律都是七言句,各为二十八字与五十六字。排律则字数不限。 (2)平仄要求。一句之中和句与句之间平仄,都有特定的规定。 (3)用韵要求。格律诗用平声韵脚,除有时首句入韵外,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双句平脚入韵。 (4)对仗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 答:二者的区别是: (1)字数合律。五律为40字,七律为56字,绝为28字,五绝为20字。 (2)律诗对仗合律,中间两联对仗。 (3)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须依一定的格式并讲究粘对。
二、请回答格律诗的韵、四声、平仄、对仗的基本概念 答: 诗词中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在拚音中,韵母a、e、o前面的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律诗中的对仗的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