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燕赵文林常务管理
精华1
注册时间2019-10-30
威望278
金钱2704
贡献2174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燕赵文林常务管理
  
威望- 278 点
贡献- 2174 次
金钱- 2704 枚

|
本帖最后由 玉华子 于 2019-12-19 14:52 编辑
七排•秦关游 - 新韵/八寒 - - 西风疏雨到秦关, 松径萦纡上峁原。 - 蛙响夕昏穿星际, 豁冲峰矗入云端。 - 一登共睹秋阳落, 再看方知暮载艰。 - 清渭东流合洛水, 黄沙西走聚凃滩。 - 中条太华通塞道, 众壑群溪汇浒潭。 - 忽断地维秦峭殁, 猛回涛涌似狼烟。 - 厮杀战场无活士, 尸横粱沟囿命泉。 - 荊谷常闻冬兽吼, 芦林又见雁迟还。 - 唯欣孤月知人意, 未向寒山讨亮单。 - 汾醉满怀歌管鲍, 苏丝九簇绣齐桓。 - 真如爱善先知懂, 何至君臣斗痛年。 - 花落乌藏无靓影, 临河省脑倚栏杆。 - -
①、中条、太华:中条山、太华山的简称。太华山即今华山。 ②、管鮑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早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里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但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得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对鲍叔牙的友谊也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非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和困惑,还不如不办的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事,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来到而已。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也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咬舌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都,继承了王位,史称为齐桓公。公子纠迟误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不授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后来,果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晚年曾感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同鲍叔牙谋事,事情办砸,他不认为我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受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齐桓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 ,姜姓,吕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莒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听从鮑叔牙推荐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平定了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的华夏诸侯国不堪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孜扰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 但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国乱频发,最终抱病憾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