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精华511
注册时间2020-1-3
威望15484
金钱48774
贡献17869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威望- 15484 点
贡献- 17869 次
金钱- 48774 枚
|
发表于 2020-1-7 20: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其实不必过于解释。
诗人因为是写诗,所以只能循着诗的规矩来。也就是在这里只能是五言。不能去解释。他觉得“遗恨失吞吴”就说清了当时自己的感情和感觉。
诗人的意思往往不是读者的意思。
读者读诗是再创作。是一次审美活动,是一次在审美活动中的享受。
诗人给出的是形象,而不是一个判断。读者把玩这个形象,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什么?视角不同。张三可能是仰视,李四可能是俯视,王五可能是平视,赵六可能是透视。形象越复杂,越浑然,越少对照系,读者得到的东西就越模糊,越不同。不同是形象浑厚与单薄、复杂与简单的试金石。不必强求一致。因为得到就是享受。
张三已经从自己 视角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李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如果自己有了新的视角和发现,当然可以分享。如果想证明原有不同结论哪个正确,那个谬误,是不可能的。因为各有道理。
你赞成哪个结论,你赞成就是,你不必说别人如何错。因为他未必错。
诗人的任务就是给出形象,给出的形象,越深厚越好,越复杂越好。因为深厚或复杂的形象包含多侧面 美,可供不同人群把玩和在把玩中享受。在这方面,杜甫是高手,李商隐是高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