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想说爱你不容易
梅坞13---中国龙
学联,最初并非我本意,实乃误打误撞,虽屡有却步之念,一路走来亦跌跌撞撞,不想却也走至今日。
话说自己和对联的渊源,那还得从很久以前说起。虽说不上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两小无猜。
那还是自己刚刚记事儿的时候,每到冬天年末,总有村里的男女老少袖着双手,腋下夹了红纸到家里来,让父亲给他们家写对联。父亲研磨蘸笔,翻着已经飞边的一本对联书给乡亲写对子。我也有时凑手给父亲抻一下红纸、闻一闻墨臭(那时墨不香)。同时也对对联这个神奇的家伙产生了兴趣。后来上学也修了毛笔书法课,毛笔字也练个幼儿园水平,每到过年放假回家,我也就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免费为乡亲们写对联。算是与对联的结缘吧。因为平时喜欢诗词,还随手乱写几首打油诗。偶然的机会,经一个朋友的推荐,加入到古风十六期学习班,不惑之年又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学习经历。
一、初识对联
1.入声字
平水韵中读音为仄的汉字分为上声、去声、入声。上声、去声与我们普通话中三声、四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入声是平水韵字的一个声部的集合。也就是说平水韵里有五个声部。如何区别入声字呢?在授课练习时,我当时最头疼也是查找入声字,期间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好在从网络找到了“入声字自动标注工具”网页,临时解决了燃眉之急。老师也一直劝解:“常查找,后期入声字就不是问题了。最笨的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查搜韵”。听了老师的话果然没错,后期除了极个别特例,入声字已迎刃而解了。
2.平仄规律
古风所讲的对联的平仄规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诗律 马蹄律
意节律
⑴诗律 正格、变格。
⑵马蹄律正格、变格。
有的对联是马蹄律的正格,但是却是诗律的变格。有时马蹄韵的正格也是诗律的正格,反过来诗律正格不一定是马蹄韵的正格,说不定是马蹄韵的变格。例: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个是马蹄韵变格,却是诗律正格。
⑶意节律是对诗律和马蹄韵的补充。马蹄律解决了多个分句的联句的句脚安排问题;对联的平仄规律有时三种规则未必全部相符,只合其一。而有时则三种都适合。
回忆一下12月18日
周二练习题(兰亭组出题)
一、给下面的词组标示平仄,找入声字。有基础的试对。
梅坞13-中国龙
1.烹茶=论道 觅句
平平 仄仄
2.渔火=寺钟 远星
平仄 仄平
3.云卧水=柳随风 雁栖云
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客,觅
感受:对联对联,即对又联。比如论道对烹茶;寺钟对渔火,他们必须是平仄相对,内容相关的。这是我刚刚接触对联的对句,现在看来,起点还是不低的。
3.对联禁忌
在对联中,有一些是必须要避免的,比如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等,这些情况的存在,就决定了1、3、5在有些时候必须也要分明。2、4、6分明是正确的,但是1、3、5不论是不准确的。例如:
仄仄□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不论,则就可能犯孤平。
平平□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不论,则就可能三平头。
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五字不论,则就可能三仄尾。
平平仄仄□平平,如果第五字不论,则就可能三平尾。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发现:第一个字的平仄是可以不论的,但是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还是要讲究一下的,不然就会出现违反格律的问题。三平尾是对联大忌,上联末三仄尾也是大忌。
感受:每次对联练习出句、对句,都必须几经斟酌校对,防止犯禁。
二、纠结对联基础
对联六要素,看似简单地二十四个字,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对于我来说,最摸不着头脑的是词性相当和结构相称。简单地词性结构在初中上学时姑且学过,但是大部分都已还给了老师,现在突然要字斟句酌,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主谓宾、定状补尚可蒙混过关,词组结构就很难拿捏了。不过硬了头皮也得继续呀!在老师的热心指导下,对词组结构也有了些许心得。
常用的诗词联词组结构主要有五种: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还有一些结构如介宾结构、方位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就更不好判断了。判断词组属于哪种结构,主要依据是组成词组的前后词的词性。不同的词性组合,其结构不同。而具有兼类性或活用性的词,组成词组后的结构,要根据整个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其结构类型。
比如:翠减 红消 春 过半 【白衣】
形动 形动
红肥 绿瘦 春 刚好 【白衣】
形形 形形
其实,这里的“红”“绿”指的是红花、绿叶。看字面好像是“形+形”,其实是“名+形”。所以,“绿肥”、“红瘦”是主谓。
偏正词组一般不好分辨,动词性偏正词组前面的修饰词可以是副词、动词、时间处所的词、指示代词及数词等,在词组起状语作用;后面的中心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等或充当谓语成分的短语。动词性偏正词组的词性由中心词决定:中心词是动词,词组的词性是动词,称为动词性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形容词,词组词性是形容词,称为形容词性偏正词组。一般不特别分出形容词性偏正,而是都归在动词性偏正里。
说到这些,我的头大了,头绪又乱了。
三、尝试析联对句
(一)要对句首先得做好析联。
当我们拿到一个出句的时候,想对好句第一要做的就是弄明白出句要说些啥,所以审题的第一步就是弄明白出句的主题。其中大部分的出句主题是很明显的,基本上读过就清楚,
比如出句:一曲相思弹到痛== 直接点出主题是相思。
比如出句: 青山望断斜阳远== 这个出句的主题就需要仔细体会和分析了。青山望断,表示长时间的凝望,但看到的只是一轮远处的夕阳,这时候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要长久的凝望?他想看到什么?
一个出句,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解读,这是很正常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同一个出句才会有不同的对句,比如这个句子:青山望断斜阳远=,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思乡,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也可以理解为相思,主人公从早到晚的在等待,盼望远隔千里的爱人,如望夫石一般。
古风楹联16期初级第八讲练习题1月26日(荷塘组出题)
梅坞13-中国龙
半窗梅影入诗眼=联友
析联:时隐时现的梅花从半开的窗户映入诗人眼中。诗人不觉诗兴大发。
出句:半窗梅影入诗眼==联友
对句:一室清风动我怀==中国龙
搁浅师点评:【对句有点小问题,前四的“清风”与后三的“动我怀”,根本连不上关系。清风乃是无形之物,你是如何感知?室里的清风无色无味更是无形,你又是如何体验?如果入堂之风可能拂面而来还可以感觉,但是动不了你的怀,铺垫欠缺,物象使用不当。满室幽香动绮怀,香可以闻到吧,看到花,通常都会想到花有味道吧。】
看了东风校长的原句:
半窗梅影入诗眼==联友
一研春风到我家【东风】,
比照自己的对句,有点找不到方向。斗胆再次试对:
出句:半窗梅影入诗眼==联友
对句:四壁书香教我闲==中国龙
析联作为我们对联不可或缺的一环,必须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而不是拿到句子就一通乱对,那样对把自己误入歧途,析联之后,要充分把握语境,对联当中,语境和谐,应景贴切,也是必修的一课。
(二)再说对句。对句的要求简单总结为:
工、稳、贴、切、新、奇。要做到“工、稳、贴、切、新、奇”首先要审题,琢磨出句的所有信息是先决要件。把别人的出句当成是自己写的,出对句如出一人之手,才有可能合拍。拿到一个出句后,先仔细读出句,明确出句的立意、把握出句素材的选用、明晰遣词造句方法(表现手法)等。对于一些意境出句,还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画面,将自己置于那个情境当中;对于出句中含典故的句子,一定要清楚典故的内容以及它在本句中的作用……在读懂出句的基础上,构思对句。一般的步骤为:立意(联句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或者是联句所能体现的审美情趣,对句要与出句和谐)、选材(选取能够表现主题的物象)、构句(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用与出句相称的形式组织句子)、炼字(对句中的个别字进行仔细推敲,筛选最恰切精当的字的过程,是对句子进行雕琢的过程)。
四、虐心“流水对”
(一)说起虐心,不得不说起流水对的八种逻辑关系
古风主讲的是意境联、流水对。
意境是笔者的思想与客观的事物结合,也就是“意与境合(东坡语)”。意境联不是由单个的字或词组展现出来的,而是由整个作品完成的。流水对是对联形式的一种,其核心在于意的流转、承接,而不是单纯地字面工整。要求上下句的句意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八种逻辑关系也是针对流水对而言。
1.连贯关系(顺承关系)2.递进关系3.条件关系4.假设关系5.转折关系6.选择关系7.因果关系8.目的关系
掌握了逻辑关系,在对句时可以尝试各种思路,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些对联并不是只存在一种逻辑关系,往往可能几种逻辑关系并存,这需要在学习中会慢慢体会。八种关系貌似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流水对的对句练习却让我头痛不已,此时腹中墨水的匮乏让凑句都成了奢侈,虐心呀!
(二)试水“流水”
流水对是对联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形式,就是像流水一般自然连贯的一种对联形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上下联衔接自然,下联是对上联的补充或者解答,两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上下联内容区分明显,撇开格律不看,光看内容,也一定能分出上下联,下联的内容一定是和上联紧密连接的,不能逆转。所以好的流水对,一定是要严格把握上下联的联意的。三是上下联一定要有动感。上下联一定要给人既连接又有变化的一种感觉,就好比拍电影似的,两个分镜头,说明一件物事。流水对也保持了流水的这个特性,动感十足。
古风楹联十六期基础班第十讲作业:
梅坞13-中国龙
1:试用流水对法对句:
看花并蒂徒生羡【梦曦】
忆我当年又惹愁【中国龙】
恨我当年不懂情【中国龙】
怜我如今不在春【中国龙】
对比天涯孤星老师的流水对句,更觉自己差距太大。
出句:挥竿敲月落[不小心]
对句:摇橹搅星稀[天涯孤星
想着“挥竿敲月落”,那么月在水里了,然后用“橹”
搅动水,水里的星星也稀了。多么自然的“流水”,羡慕也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九、用简短白话文析联并对句(要求流水思路)。(20分)
出句1:幸有梅花成莫逆【听琴】
析联:幸好有梅花做我的莫逆之交。
对句:何须势友绕身前【中国龙】
出句2:寻方净土埋名姓【再嫁东风】
析联:寻找一方净土,隐名埋姓过隐士的生活。
对句:烹盏清茶种竹梅【中国龙】
搁浅师评语:【对句一,势友,有歧义,指势利眼之友,还是有能力之友,甚至是强势不明礼之友?对句二,种改伺,理由烹清茶当时是清闲了,既然清闲,在梅竹旁喝茶不是快意人生。这样才前后协调。】
修改:出句1:幸有梅花成莫逆【听琴】
对句1:才无俗事上心头【中国龙】
出句2:寻方净土埋名姓【再嫁东风】
对句2:烹盏清茶伺竹梅【中国龙】
再看初升中级考试第九题的对句,要求流水对思路,而对句2明显正对思路,一切还在路上啊!
五、出句成联
(一)出句要做的就是炼字→炼句→炼意。要多看古诗词,积累多了,自然能懂得化用。说实话,我以前酷爱古诗词基础对于出句还是有帮助的。
古风十六中级班第七讲作业:
1:以“雨”为立意原点出句,要求一冷一暖,七字,不得成联。
暖色:春雨数滴花几朵【中国龙】
一城细雨催春色【中国龙】
搁浅师评语:【第一个出句毛病出在数滴个几朵,天真会整,几滴雨养活几朵花。问题这数滴雨能不能滴到这几朵花都不知道。第二个也有问题,后三直接是凑。“一城春雨”怎么样了?改:一城春雨披山翠。一点逻辑都没有。春色是抽象的东西,前四没铺垫好,怎么催看不见摸不着的春色?】
冷色:廊檐滴雨石阶泪【中国龙】
梧叶不堪秋雨重【中国龙】
搁浅师评语:【这两句不错。】
2:以“辛苦最怜天上月”为意出一七字联,并对句。
出句:圆月难承游子意【中国龙】
对句:乡音总揽故人情【中国龙】
搁浅师评语:【第一个还行。第二个重新练字“总揽”】
修改:出句:圆月难承游子意【中国龙】
对句:乡音不掩故人情【中国龙】
古风楹联十六期中级第六讲梅坞组作业帖
结合本讲内容,以“水”为物像出两个七字联,要求一冷一暖,意境饱满,语言精炼,仄收。
出句1:残阳铺水风萧瑟【中国龙】
冷色调,取自一道残阳铺水中,可叹岁月催人。
出句2:一池翠影游人醉【中国龙】
暖色调,平静湖水,翠柳倒影,荡舟其中,游人如织。
搁浅师评语:【二句可以,残阳铺水画面感已经很强了后三抒情比较好】
修改:一池秋水卧残月【中国龙】
古风楹联十六期中级第八讲梅坞组作业帖
一、对句:
1.剪径花香迟我步【东风】
绕衣蝶影乱春庭【中国龙】
二、以“芳草萋萋”为意出句,七言,仄收,不得成联。
连云碧草传莺语【中国龙】
茗韵书香老师评语:【问好小龙,对句一很好,对句二对字了,太牵强。 出句漂亮,继续努力。】
修改:1.剪径花香迟我步【东风】
绕衣蝶影吻桃腮【中国龙】
通过学习,我认为,出句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出句,首先立意要精准,布局要合理,格调也要高雅,话不可说尽,要给对句留下发挥的空间。要言之有物,联句流畅,推陈出新,富有余味。有一定的意境,也就是意境联。意境联,就是意思和环境相结合的一种联句形式,你所要表达的意,借助某种合适的物像,不需要你直白的说出来,而是以物寄情,含蓄的表达,这就是意境联的具体表现形式。
另外,对联用字一定要反复推敲,要把用的每一个字,除他之外无可替代后才可放过。这就需要我们在造境造意修辞语法上面,更多的投入一点精力,不能马虎,不能用“差不多”的心理来使用文字。用字,力求精益求精。达意,力求字到意到。语境,是意境联里面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你要表达的意思,所借助的物像,必须要带有大家认可的情感。意与境,必须协调统一起来,否则,你所造的境,达的意,一定是不伦不类,甚至南辕北辙,这是意境联所必须做到的几点。
(二)成联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楹联。形式多样。不管写哪种联,立意必须正确,如果不正确,哪怕再华丽的词藻堆砌也于事无补。上下联之间脉络一定要清晰,不能让人看着似是而非的感觉。关于成联,我也不会写,但有胆量,努力向前冲。老师一直说,成联才是真正的作品。成联也是最难的。以咏物联来说,大千世界的种种物像无不可以成联,咏物联,顾名思义要以物寓人,借物言志或借物言理,不能停留在对物象的描写之上。
13 自题
中国龙
自在清闲,乐把虫鱼花鸟弄;
朝阳气盛,羞为绿丛一抹红。
一肩落梅老师评语:【上比可以,下比意的表达不够明朗,前后分句和上比都不对仗这个要特别注意。】
1.题古北水镇 中国龙
浊水扁舟,集市农工商于几处;
搬迁乌镇,聚东南西北自一身。
冷燕师点评:【首先,前分句的对仗不工整,再就是分句之间关联不紧密。后分句的逻辑关系不够通顺。】
2,桥 中国龙
喜鹊登临,才几步未知深浅事;
游仙别去,未回头已成过来人。
蓝朵朵老师点评:【如果不看题目,这一联还是有些诗意的,但是,若看了题目就觉得不太相符了。鹊桥是喜鹊架成的,而不是登临。况且题的是桥,而不是鹊桥。所以上比这个内容其实不合适。下比,也是写得虚了。神话色彩模糊了题目。结句富有哲理。并且是成联正确的手法,写出了物像富有内涵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描摹。这一点是必须肯定的。但是前分句的内容应做好铺垫,后分句才会显得踏实有根基。梅坞13-中国龙有潜力,
赞一个。(老师的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
题黄鹤楼 中国龙
独立矶头,俯瞰蓬莱龙饮水;
闻声起舞,招来云朵客登仙。
搁浅老师评语:【前四结构有点问题,上下比都用了典,赞一个,客登仙有点别扭。】
每次的作品虽然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却记录了我学联的历程,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希望自己珍惜这段难忘的经历。
六,结束语
近一年的学联生涯很快结束了,期间有着初期的新鲜、中期的挠头、升级考试的焦虑、过关的窃喜、凑不出对句的抓耳挠腮……其实在这一年里,收获的不仅是对联知识,更多的是真诚和友谊。感谢再嫁东风校长搭建这个学习平台平台,让我有幸来到这里学习对联,认识了这么多不求名利、一心为别人的评阅和辅导老师。那年老师清晨就分享《水煮声律启蒙》,蓝朵朵老师深夜还在点评练习……还有其他各尽其责的老师们……
一年来的学习让我结识了梅坞组的众位兄弟姐妹,是你们真诚的友谊一直支撑陪伴着我,才使我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毕业。我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毕业不意味着分别,对联让我们相识、相知,一定也会让我们相守永远。
古风结缘 中国龙
结缘网络,幸遇严师,一载寒窗习联对;
虚拟江湖,喜逢同砚,十堂微课叙友情。
2019年12月28日
审核老师: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