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燕赵文林常务管理
精华1
注册时间2019-10-30
威望278
金钱2704
贡献2174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燕赵文林常务管理
  
威望- 278 点
贡献- 2174 次
金钱- 2704 枚

|
本帖最后由 玉华子 于 2019-12-6 22:07 编辑
七律•劝老诗
平水韵/七阳
人生有死理之常, 老去何須久痛殇.
休哭刘伶埋冢醉①,应怜张咏少时狂②.
叔和难决亡魂脉③,仲景更无永寿汤④.
知命当从医与药, 临终犹要寄馨肠.
注①、此乃典故--刘伶醉酒的故事。传说杜康在陕西白水县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东晋同州“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天,刘伶打这里经过,看见酒店门旗下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 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见是雅士,举杯相敬。此酒果然不凡,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得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气,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注②、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张咏少年时任性使气,不拘小节。初学击剑,为人醩栵、好说大话,落为疾节。又爱好下棋,聚友舍下,饮酒施悦,晚年因此成疾。由于张咏出生贫寒,又有不良嗜好,少年未能深读。十九岁时,才开始着力学文,家贫无书,借到手之后再抄下来苦读。他读书十分勤奋,没有书桌,就在院子里背靠着大树的树干读,一篇文章读不完,决不进屋歇息。张咏写的《劝学》诗中有这样两句:“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可以说是他是少年张狂,青年时代刻苦攻读自学成才的典范。
注③、王叔和(201—280年),名熙,高平(今山东微山县)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由于他对脉学很有些研究,慢慢也治好了许多疑难病人,请他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逐渐传遍了整个洛阳城。王叔和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和精心研究,在吸收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脉诊经验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计10万多字,10卷,98篇。《脉经》总结整理发展了西晋以前脉学理论和经验,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类列为脉象24种,使脉学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
注④、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从小钻研中医理论,研究四时疾病及治疗方法,他广泛收集医方、检验疗效,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的原则,他的研究成果被中医确立为临床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史以来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病因、病机、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家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