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化作诗章 才华山水润诗章,蜀道难中险峻芳。 天地之间容幻境,长空一笑古今狂。
在二十岁以后的几年中,李白游历了蜀地的不少名胜古迹。在益州,他游览了司马相如的琴台,瞻仰了扬雄的故宅,写有《登锦城散花楼》和《白头吟》等诗。李白一生一方面积极要求为世所用,有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一方面又热切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着的生活理想,早在他蜀中生活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到了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二十六岁的时候,这年秋天,他怀着对事业前途无限美好的憧憬,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走向了他生活的另一阶段。在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写了如下一首名作《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在短短二十八字中,嵌入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和渝州五个地名“占十三字,却安排得那样自然,丝毫没有堆砌的痕迹,表现了诗人驾御文字的功力。诗的中心思想是抒写诗人去三峡途中望月思友的感情,我们也不妨看作是诗人出蜀远游时对哺育他成长的故乡的依恋。从此以后除了晚年因流放而一度到过蜀地东境的奉节外诗人没有再回到过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