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特邀嘉宾
精华2
注册时间2014-10-22
威望177
金钱990
贡献789
栏目嘉宾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特邀嘉宾
 
威望- 177 点
贡献- 789 次
金钱- 990 枚

|
本帖最后由 黄若初 于 2020-8-17 13:08 编辑
老规矩,在我大发感慨之前,还是先附庸下风雅再说。
朝步泰山青,来看众山小。 浮云接四合,沧海皆一笑。 万古兴衰事,半生酸腐调。 可怜谁与论,莫如皆忘了。 暮枕钱江碧,潮来若山倒。 高天压我顶,世界一何小。 恨不为侠客,仗剑行天道。 凛然不可侵,巍然长傲啸。 心当藏四海,私仇皆忘掉。 来幼人之幼,来老人之老。 五古/抒怀诗/老目 在许多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里,评价某个人武功高强,本领超凡的时候,常会有“此人内功深厚,内力雄浑”的评语。
其实,在民国以前,我国是没有内功这个说法的,所谓内功,最初出现在还珠楼主写的《青城十九侠》这本书里,然后又经金庸、梁羽生等人推广,逐渐为人所接受。
试想,罗贯中、施耐庵等人写《三国演义》和《水浒》的时候,一代宗师张三丰张老爷子已经名震天下,并在武当山上开宗立派,只是为何三国、水浒中的诸多英雄豪杰没有一个懂得内功的?像三国第一人吕布起码也要内功无比高深、震古烁今才对啊;关羽关二哥起码练了九阳神功,要不脸不会那么红;张飞张翼德多半练过狮子吼,那一声叫,都把当阳桥下的水喊得倒流了;至于刘备,估计通臂拳也没少练,要不他的手臂也不会长到膝盖。
只是可惜,罗贯中早生了几百年,害得我们的桃园三义与无限神奇的内功失之交臂,要不然不知又会衍生出多少神奇的故事。哎,真是惋惜!
既然内功是民国以后才出现的说法,那么与内功关系非常密切的另一个词语“内力”呢?在金老爷子的武侠世界里,内力仿佛是可以独立与他的载体人而单独存在的,比如“北冥神功”、“吸星大法”,都可以把别人的内力吸到自己体内,为己所用。真实的内力有那么神奇吗?
内力一般指的是同一个系统内部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武术的范畴里,内力指的是一种发力技巧,我们常说的丹田力就是这个意思。很明显这与武侠小说里的内力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虽然内功不存在,可是内家拳却是存在的。那么既然存在内家拳,是不是相应的也应该有外家拳的存在呢?什么又是外家拳呢?
内家拳与外家拳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据说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在此前有“天下武术源于少林”的说法,而僧人都属于出家人,也就是所谓的外家,因此将此前的拳法大多归类于外家拳。
至于内家拳也有相应的说法,武当派的张三丰被当作内家拳的始祖,张三丰虽然是道士,但是做道士并不代表出家,这也是为什么宋远桥会有个儿子宋青书,殷梨亭总惦记着峨嵋女侠纪晓芙的原因。所以就把这一派武学称为内家拳。
当然这只是内家拳与外家拳名称由来的一种说法。就技击效果而言,外家拳在搏斗时候,身体各部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下,攻击之时很少将目标击打得飞跌出去。而内家拳在进行搏击之时,讲究全身放松,攻击的时候,用较少的力量就能轻易将攻击目标击打得跌飞出去,因此内家拳也特别讲究借力打力。
今天,最常见的内家拳一般是指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2017年8月22日于广州白云面壁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