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68
注册时间2019-10-29
威望2098
金钱5551
贡献2093
金牌会员
 
威望- 2098 点
贡献- 2093 次
金钱- 5551 枚


|
本帖最后由 无想思 于 2019-11-30 08:21 编辑
一,立秋天文台
孤蝉鸣倦叶,灼日照嶙嶙。
地陌旋经纬,星云耀简浑。
爆发由致密,摄动对因循。
长夏鞠天问,高台半月沉。
东国延夏日,南海送凉秋。
长气旋经纬,环礁抵涌流。
梦翔一带路,情系几金鸥。
烟雨黄昏末,啾鸣过望楼。
满庭芳 夏曲秋声
初起川滇,末泅黑水,假中欧陆城城。
抱屏秋静,新作暑天铿。
倾慕清音猜调,月牙更、听懂哈哝。
别来后,火声南徵,桑梓也闻笙。
流光谁异彩?二泉印月,茉莉花争。
太湖美,堤萤侬语昆亭。
此曲谁堪共说,潮淮海,刘汉歌风。
佳期在,商声和徵,此刻更闻泙。
二,处暑南京眼
处暑南京眼
清歌几曲抚秋风,开觑双眸览浩空。
浪底洪流承巨挚,榜中才俊授玲珑。
朝穿明镜焦光冕,夜戴繁星聚彩瞳。
穿戴远来犹此地,明星都市总江东。
溽渍萦薄苦去秋,雨敲园碌硕禾蔸。
问扉菱刺池花鹜,移岸莲灯海火舟。
退浪凝眉思切切,送潮举目怅悠悠。
轻风又度如初见,执手栏桥数起鸥。
阮郎归 处暑双子楼
清风心慕入香篝,系泊易暑秋。
工归雀阵悦长眸,鸣飞避烈鸺。
云处立,隧川流,无寻阡陌头。
陆离光影照闲愁,孤芳双子楼。
三,白露双闸
白露
秋晨粱菽露清芳,寒沁茹白泪挂芒。
点点垂枝滴浅月,风归川壑岁阑仓。
白露双闸
吴侯街住五十层,更上摩天道轨行。
绿岸低拍疑海景,白云仰止认闸城。
官威王气名皇胄,公社人民号赤瓴。
留忆秋茗芦遍野,飘飞笑眼付菊农。
青瓷白露雨花茶,秋落江南水岸家。
清淡只缘离酷溽,暖香也取未霜花。
大江北转飘灵秀,紫气东来逸发华。
子现纤毫荒不老,采菊篱下沫烟霞。
浪淘沙 新亭野营
藉卉野孩横,绅士男丁,
美眉畅想付歌鸣。
身在江心席在侧,盏对秋伶。
却意外栏笙,楚泣风情,
周候余景佐羊更。
巡罢长澜只夜色,霓火繁星。
四,秋分幕府山
五马渡·达摩洞
梁皇思渡憾涛升,彼岸达摩看似明。
佛履云中八百寺,江流永济一山晴。
九根寺
不尽秋窗别望楼,檀香九柱缘西投。
文殊无静心书静,淡墨江天揽海舟。
不烬狼烟起望楼,笔投离憾剑西求。
文殊无静无书静,无语惊天动九州。
济江幕府九根澜,几度秋分又聚园。
出战何嗟生与死,入佛得悟贯为虔。
远帆犹向豪情去,偏阙仍听细语喃。
踉跄一扶人笑问,再无青涩显羞颜?
钗头凤·莲花手(词林正韵入声)
青灯瘦
莲花手
度缘相遇残垣叟
萧梁廓
九承格
一汤秋水
磬鱼烟却
寞寞寞
雷云后
峰如绣
众生依佛宏堂叩
诗毫落
巾无濯
馨园兰舍
与吾禅觉
若若若
五,寒露秦淮河
【元曲正宫·鹦鹉曲】寒露秦淮河
侬家白鹭洲边付,
责怪不问价三处。
乍凉中几片初菊,
锦重秦淮烟渚。
意悠悠未见南山,
兴致浅黄归渡;
采金菊不在东篱,
甚也有一园艳慕。
寒露秦淮河
六朝遗梦牵霓彩,绽露菊舟自驶来。
扎染绣姑渔唱起,升飞画凤锁云开。
玉弦天上娥眉阙,金钓凡间烁目才。
独向繁华寻旧燕,一弯秋月视秦淮。
秦淮说唱(白局)
霓虹天籁古阁轩。喃语香君隐绣帘。
文木公心独讽世,武魁私教只施兰。
一洲烟水浮云细,开济渔翁对韵宽。
重载清歌桃叶渡,桨声灯影碎揉弦。
六,霜降栖霞山
蝶念花·霜降栖霞山(二首)
其一
目许高烟舒卷处。浓若栖霞,袅袅升禅步。
一叶无求为最悟,枫红真的斜阳暮。
众里霜山从未古。间或荒疏,胜日从前路。
跸道佛光留不住,品斟土味寻乡故。
其二
总比秋枫花又树,二月初妆,阑末开心酷。
去也翩翩春叶促,霜红舞的霞云妒。
素浅浓深凝雨露,尽点寒唇,似火风情妩。
不让梅花芳艳吐,先得冰雪藏娇怒。
摄山枫情
看真红叶今霜叶,捉对寒腮是朵花。
风紧漫山霞似火,可怜新嫁一袭纱。
游记:
一,立秋天文台,一点星萤报秋信。
公历8月8日前后进入立秋。农历六月底。立秋当日赤日炎炎,第二天受台风影响大雨。立秋称长夏(zhangxia),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这些都是指北方和中原地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火星偏),九月授衣”。立秋后江南还有一个“秋老虎”。南京地区气象学上的立秋要到秋分时节。即便如此立秋节气的秋天的征兆还是明显的。立秋当日往往晚风已凉。唐 贾岛《夏夜登南楼》诗:"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宋 姜夔《湘月》词:"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秋信有信,会按时报给信息的。“一点星萤报秋信”,星在寰宇,萤也夏秋。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上,毗邻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据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017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简浑:陈列的古代天文仪器简仪,浑仪。致密,因循句:指超新星爆发,行星轨道摄动。
望楼:古代称军事瞭望塔为望楼。
二,处暑南京眼,轻柔的目光,丰收的守望。
轻风:一年四季春天风最大秋天风最小。而处暑是秋季中风力最柔和的节气。
公历8月23日前后进入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前后的节气是立秋和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江南地区“秋老虎”过去,气温逐渐下降。然而真正的秋高气爽尚未开始。
南京青奥文化体育公园步行桥是长江上首座观光步行桥,连接河西和江心洲。由南京青奥组委会指导,南京河西新城区委员会主办的南京青奥文化体育公园步行桥征名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征集海内外热心市民及网友发来的桥名近5万个。由于两个圆形的主塔好像人的两只眼睛,格外醒目,最后,80后南京姑娘卢晓艳起的”南京眼”获得的网友支持率最高,达28.85%。该步行桥于2014年六月底竣工,南京青奥会前正式开通。
南京眼也酷似两面巨大的透镜,聚焦这座江南名城。
江东:长江在此自南向北流转,故前往南京眼的大道称江东中路。汉末三国时期,江东指江东六郡。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处暑是开渔节,沿海渔民有祭妈祖祈福的习俗。民间还有放河灯的习俗。
萦薄:萦绕密接。这里指汗湿的衣服贴着身体。
禾蔸:禾苗的根颈部。
菱刺:处暑菱角成熟,菱角可以当小食,也可以当粮食。菱角成熟意味着粮食收获季节很快就会到来。
青奥会双子楼是地标性建筑,和南京眼是一组摄影构图。本人曾经是双子楼的建设者。处暑日故地重游。
双子楼造型如竹篝,就是竹笼。香篝,古人熏香的竹笼。明汤显祖《牡丹亭》:晚妆销粉印,春润费香篝。
双子楼设计者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竹篝是她使用的中国元素。
三,白露双闸,白露凝兮岁将阑。
公历9月7日前后进入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所以得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清康熙年间,在今邺城路与龙王大街交界处建水闸,闸的南北端均有闸门,即双道闸门,因而得名双闸。现有双闸遗址一处。双闸街道地处河西南部,西依长江夹江,南邻秦淮新河。辖区面积17平方千米。原以农业为主。自2002年3月河西南部新城开发建设启动。
历经十运会、亚青会、青奥会三个重大赛事洗礼的双闸,已经成为城市形象”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名词。青奥中心双塔楼为代表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2014年青奥会双闸作为南京的重要窗口,接待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CBD三期汇聚高端产业,将建全省第一高楼。明天的双闸,正从一个偏僻的农村街道变化为现代化国际性河西新城的标志性区域。
海峡城楼盘在双闸吴侯街。“江景房”却取名海峡城。楼前的有轨观光电车直通规划中的六百米高的核心区标志性建筑。
吴侯街的来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孙策派张纮向朝廷贡献方物。曹操欲安孙策,与之结纳,上表奏准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加封为吴侯。
双闸公社螺塘机站旧址。楼墙上的名号依然保留完好。颜色鲜红,高屋建瓴,醒目巨大。
秋茶芦花的美景却只能在湿地公园,生态公园里再现原来的风貌了。
流行语,笑眼弯弯如桃花。芦花弯弯更似笑眼。
菊农:早年双闸地区有饮用菊花种植。品质优良,和雨花茶齐名。可惜现在已经不再种植了。成语“新亭对泣”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新亭原址在南京西南部。现为滨江风光带。亦有街道被命名为新亭街。原文:“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白露凝兮岁将阑。—《宋孝武宣贵妃诔》
四,秋分幕府山,高天白云雷声后。
公历9月23日前后进入秋分,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后雷声收: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高天白云雷声后。高空水汽减少,真正的秋高气爽到来。据气象专家观测,此时北京白云欠少显单调,成都白云太多抢蓝天。南京的白云浓淡相宜,天空颜值最高。(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
此为一段佳话。60年代末,秋。某中学男生海舟即将去西北当“内招兵”,女生书静也即将和同学一起下乡。他们一行人去南京幕府山少年游。来到古寺“九根寺”前。海舟数了大殿的柱子只有七根,大惑不解。此时古寺损毁严重,而寺内仍有一孤僧在整理打扫禅院。海舟上前询问,老僧口占一诗:“梁皇思渡憾涛升,彼岸达摩看似明。”不再说话。众人不明就里也不便多问。
书静来到文殊菩萨前,见文殊损毁很遗憾。说儿时母亲总是带她来拜文殊菩萨。文殊是掌管智慧的菩萨。海舟对书静心仪,此时正是表白的时机,既吟七绝一首“文殊无静心书静,淡墨江天揽海舟”。书静当即回赠一首“文殊无静无书静,无语惊天动九州”。老僧听罢大加赞赏:二位小施主年纪轻轻知道古韵平水,定鹏程高远且有情人终成眷属。海舟借机再问,老僧这才说出一段缘由。此寺建于梁朝。建寺时候本来是九根柱子。而地方官员以“僭越”为由干预,只允许建七根。寺庙建好梁王来游,对地方官员加以申斥,并钦定寺名“九根寺”。末了又说:小施主两玉老衲记下。二位与佛有缘二十年后再来禅茶。
后海舟参加了中苏边境冲突对峙,援越抗美,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成长为一名军事指挥员。书静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并被贫下中农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但是因为白卷风波被顶替。恢复高考书静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并读研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二人也结成伉俪。光阴荏苒二十年过后。老同学又聚游幕府山。旧貌新颜,九根寺金碧辉煌。海舟兴致勃勃的写下了七律“出战何嗟生与死,入佛得悟贯为虔。”。在禅房里他们居然看见了二十年前吟诵的二首七绝装裱在画框里。唤来寺僧询问。寺僧说道,此为已故主持觉云大师墨宝。觉云大师交代说日后如有一位军官携妻来访,如能说出二首诗的来由尔等当代我赠于施主。海舟提出将墨宝捐给寺庙。书静感慨万千当即在禅房挥毫写下了《钗头凤 莲花手》
此为笔者网络小说的部分情节。
幕府山:幕府山是横贯于南京市鼓楼区和栖霞区燕子矶的一座丘陵山脉,位于长江南岸边,长约5.5公里,宽约800米,劳山主峰高190米。清代的金陵四十八景,幕府山有幕府登高、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嘉善闻经、燕矶夕照六景。
幕府山山峦延绵起伏,登临幕府,远望景天一色,万里长江从山下奔腾向前。据说幕府山是因东晋丞相王导于此建“幕府”而得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者在本地区发现的东吴墓中出土有“莫(幕)府山”之名,可知幕府山至少在三国时期已见著于金陵。
(北宋)杨备:六朝繁华一瞬间,平芜远树不胜闲。依楼天冥云如幕,知是琅琊幕府山。
幕府山有岩山12台洞奇观,有头台、二台、三台洞三处溶洞。三洞皆为观音道场。现沿山沿江整修一新为江南地区最大的观音道场。
永济寺:因为大殿有七根柱子俗称七根柱。明英宗时,建造了弘济寺,后代又改名为永济寺。
传说达摩祖师自古印度来中国南朝传教,到建康(今南京)时拜会梁武帝。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一苇渡江”。而幕府山一带正是达摩渡江之地。达摩洞景区内有一组雕塑刻画了武帝与群臣追赶不及,后悔莫及的故事。“九根寺”是笔者网络小说的演绎。
五,寒露秦淮河,清歌变奏快,岸洲多俊杰。
公历10月8日前后进入寒露节气。寒露节气菊花进入开放期,民间也称寒露为菊花节。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是秋季气候变化最快的节气,之后的“霜降”是寒露的累积效应。
白鹭洲在夫子庙景区内。李白“浮云”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升飞画凤:动态的霓虹灯龙凤。
旧燕:乌衣巷在夫子庙景区秦淮河畔,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吴敬梓自号文木老人,故居秦淮河边。鲁迅称《儒林外史》乃“公心讽世”。
施耐庵在秦淮河畔江南贡院中文举,其老师却是一位武举授“武魁”匾。因为老师坚持只教文不教武,施耐庵“观师学艺”三年武功精进而感动老师。遂得其真传。这一经历对施耐庵创作小说《水浒传》影响极大。
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戏剧家,时尚文化学者。秦淮河畔筑“芥子园”别业,此时文字狱犹在。而李渔乃开时尚文化之先。芥子园2018年修缮开放,称李渔在封建专制下之难能可贵。开济:形容情操志向开通美好。《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才爽开济。”《梁书·张惠绍传》:“ 志略开济,干用贞果。”
香君: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孔尚任《桃花扇》女主角。媚香楼是李香君故居。
重载清歌:朱自清意,秦淮河上的清歌是历史的重载。
桃叶渡:秦淮河上的―个古渡。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白局:南京本地说唱艺术。以委婉见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霜降栖霞山,百草枯,不悲秋。礼千佛,无所求。
公历10月23日前后进入霜降节气。霜降节气后枫最红。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栖霞山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千年古刹、佛学”三论宗”祖庭、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古栖霞寺就座落在栖霞山西麓。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
栖霞山以千佛洞和千亩枫树而知名。乾隆帝五次去登栖霞山,驻跸行宫前后四十五天,(驻指行宫,跸指专用通道)。将栖霞山赞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写出了赞美栖霞山各名胜的诗120首,匾联44副,佛赞一篇。
秋栖霞枫树层层叠叠,霜降节气后为最美。南京民间有春牛首,夏钟山,秋栖霞,冬石城的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