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精华1
注册时间2017-11-4
威望472
金钱5821
贡献5189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威望- 472 点
贡献- 5189 次
金钱- 5821 枚
|
实例测量理论高手与"木疙瘩"的距离
说在前面的话。
因为在论诗时被所谓理论高手喻为木疙瘩,特找个实例来剖析一下何为"木疙瘩"。
下面我粘贴一下某理论高手的原帖。
~~~~~~~~~~~~~~~~~~~~~~~~分割线~~~~~~~~~~~~~~~~~~~~~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鞦韆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一句,不知道有没有翻译作“燕子翻飞的时候,绿水围绕着小村庄”的。
这样译难免会遭来质问:其他时间浑水啊?没水啊?还是河流改了道?
蛮想想,词的上片,花褪残红、青杏小、绿水绕人家、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齐戳戳主谓结构,次句“燕子飞时”怎就降格为时间状语了呢?
这一回,鉴赏“翻译”好像没犯错,“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那么,“时”哪里去了?
~~~~~~~~~~~~~~~~~~~~~分割线~~~~~~~~~~~~~~~~~~~~~~
剖析开始。
这一句,不知道有没有翻译作“燕子翻飞的时候,绿水围绕着小村庄”的。
这样译难免会遭来质问:其他时间浑水啊?没水啊?还是河流改了道?
//请各位仔细体会作者所提的三个问题。是不是很别扭很奇怪很钻牛角尖?但是最别扭的还不是三个问题本身。
而是问题之前的那句假设。假设也在其次,最核心的词汇是"难免"。各位仔细体会。
蛮想想,词的上片,花褪残红、青杏小、绿水绕人家、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齐戳戳主谓结构,次句“燕子飞时”怎就降格为时间状语了呢?
//注意文中核心词"降格"与"时间状语"及断句方式。
说下我自己的解读。
花褪残红青杏小。/静态。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动态。
枝上柳绵吹又少。/动态。
天涯何处无芳草。/静态。(描写兼议论。)
视线所到之处,(由近及远)一句描写一个画面,合而成一幅静中有动的春景图。
这一回,鉴赏“翻译”好像没犯错,“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那么,“时”哪里去了?
//这种问题的确不是一般人能问出来的。
"时"哪儿去了?被诗题吃了。"时"在"春"景里。
燕子飞时,完全可以写成燕子飞飞,同样合平仄有美感。为什么大苏要用"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呢。为什么用"时"?
只不过是为了切合当时景象,就如我们现在拍照时的"抓拍",为了将那个动态的画面以文字定格。
想象你欣赏着绿水环绕的人家,恰巧有燕子飞来,整个画面是不是更富有生机与春天气息?
这句的潜台词之一,便是相较之下,大苏更喜欢有"燕子飞"的"绿水环绕的人家"。
剖析完了。
说点关于诗论的个人感想。
论不在多,入心就好。
言不在新,合理就好。
理论不在高低,让人说就好。
格调不在输赢,别扣帽子就好。
在这一机深藏百万电子书的时代,谁还不是个学者或伪学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