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3

在文化上翻车的不仅有李小璐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20 08: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文化上翻车的不仅有李小璐,
还有北大校长、余秋雨、刘心武等人
原创 微史春秋 2019-11-17 09:25:51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上有不少缺失,以致于很多经典的传统语句经常被现代人弄错,出糗。
常见的糗事有读错字音,写错字形,记错出处以及理解错误字义等。
近期,明星李小璐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李小璐微博文字
李小璐李小璐微博发文,本来是想为自己离婚解释一番的,没想到因为将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出是孔子名言,而遭到了网友的指责。
这是属于记错出处。而这事实上也暴露了很多明星文化底蕴不足的痼疾。
事实上,若真是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谁说的,估计我们很多人也都不知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作者左丘明。
从这个角度我们并不该嘲笑李小璐,因为我们自己也经常犯错。当然,我说的是引用传统名句上的犯错。

不仅是李小璐,现代很多人也会在“学问”上犯错,出糗。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北京大学校长读错字的事。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以“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为题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林建华将“立鸿鹄志”中的“鸿鹄(hong hu)”念成“hong hao”,将“莘莘学子”中“莘莘(shen shen)”念成“xin xin”。
此事一出,几乎引发全民声讨和调侃。
5月5日下午北大校长发表了致歉信,但没想到致歉信将舆论推上了顶峰。
在北大120周年校庆时发生这样的事,对北大的百年声誉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北大百年声誉一朝丧尽。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北大校长致歉信片段
即便是有些带着“文学家”头衔的学问大家也会闹出笑话。
如散文大家余秋雨曾将“致仕”理解成“获得官职”。
但是事实上“致仕”是指古代官员年老退休,这和余秋雨的理解几乎是相反的。
这成为当时文坛的一大笑话,也成为余秋雨的糗事之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余秋雨
与余秋雨“致仕”齐名比肩的文坛笑话,还有刘心武的“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事。
刘心武,是著名作家、红学家,文化底蕴那自然是高人一等的,但是他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江南夜雨十年灯”出自北宋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一个名句。用学生的观点来看,这是要求一定会背的名句。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但是刘心武曾经撰文,说自己梦中得一佳句“江湖夜雨十年灯”,梦醒后想以此为上联,苦思一下句而不得。
在刘心武的文章中,“江湖夜雨十年灯”版本所有者成为他的了,很难相信刘心武不知道这是黄庭坚的名句。
人的记忆难免有错,然而刘心武更大的错误还在后面,这里的错误就涉及到刘先生的文化功底了。
刘心武竟然想以“江湖夜雨十年灯”为上联,续一句下联。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刘心武
作为一副对联,上下联是有格律要求的。简单来说就是仄起平收,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
也就是说,“江湖夜雨十年灯”主动只能作为下联使用的,你即便对也只能对一个上联。

不仅是现代,即便实在古代,有些很多被认为是“不无学术”的笑话,被人记载流传了下来。
如有人将“郁郁乎文哉”读成“都都平丈我”。
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记载道:
“社师读《论语》,‘郁郁乎文哉’,讹为‘都都平丈我’,委巷之童习而不悟。一日,宿儒到社中,为正其讹,学童皆骇散。 ”所以有谣云:‘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孔子
这里讽刺的是乡学(社学)教育质量很差,一些不无学术的老师误人子弟,竟然将“郁郁乎文哉”读成“都都平丈我”,等真正有学问的老师来纠错,学生却不信,都不来上学了。
不过故事中的老师也太不学无术了,五个字竟然读错了五个字。
名人《笑赞》中还记载两儒生争论“太行山”的读音。
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曰:“乃‘泰杭’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其碑也。”相争不决。
古代类似这样的笑话其实很多,毕竟字音、字形,字义等就容易犯错。
然而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错的态度。
上面的提到的北大校长,余秋雨和刘心武,在别人指出错误后,都在给自己找理由推卸,有的甚至还反复辩解。
这里,我们应当向北宋大臣姚祐学习。
姚祐宋哲宗元符年间“为杭州学教授”。有一次他出题考试学生,题为《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
这试题一出,学生们就懵了,不解其意,就请教姚佑。姚祐说此题出自《易经》,并按字面意思给学生解释了一样。
学生们也是饱读诗书的,听完姚佑的解释后,立刻有学生指出《易经》原文是“坤为釜”,而不是“坤为金”。
姚祐不信,拿过官本易经来看,果然是“坤为釜”。
原来姚祐出题时看的福建书籍,“刊板舛错,‘坤为釜’遗二点,故姚误读作金。”
姚祐大惭,曰:“祐买著福建本。”
不过他情商也高,当即表示“升堂自罚一直”,不但没有成为别人的笑料,反赢得时人的称赞。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刻版
这里我们顺便提提福建书籍,福建盛产犁木,犁木柔软易刻,是刻书的好材料。福建也盛产纸,便于印书,所以两宋以来福建印书业十分发达,尤其是麻沙镇的印书业,所印书被称为“麻沙本”,畅销全国,远至朝鲜日本。
不过“麻沙本”所刻之书不够精细,往往模糊不清,所以姚祐将“坤为釜”看成“坤为金”,大家没有嘲笑他也是因为很多人看到都是这样的书。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李小璐
就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那样,我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不可能不犯错。
相对于犯错,认错的态度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犯错了,我们可以改正,但是如果没有认错的态度,那永远也改不了。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9-11-20 11: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犯错,哪回认过错?都是百般狡辩。比如虹梯、溪不能载舟,风雾不共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19-11-21 06: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那样,我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不可能不犯错。
相对于犯错,认错的态度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是如此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9-11-21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果然是高手文章,滴水不漏。
中国字太多,即令是中文系毕业的,乃至于教中文的教授,也未必不读错、认错字,关键在于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