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40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310
金钱28615
贡献2185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310 点
贡献- 21856 次
金钱- 28615 枚
 
|
发表于 2019-11-14 09: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
切韵: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切韵》原本已佚,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是目前所存最古的、与陆法言编撰《切韵》最相近的版本。
唐韵:由唐人孙愐著,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后,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但原书已佚失。据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韵数的记载,全书5卷,共195韵,与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同,其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韵。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也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较《唐韵》更早。但孙愐曾利用朝廷扩大《唐韵》的影响,所以《唐韵》虽是孙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却带有官方的性质,比起较它早出的《刊谬补缺切韵》更有名气。《东斋记事》上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和孙愐的《唐韵》,都对韵字加入注释,并且引文都有出处,于是韵书便同时具有辞书和字典的功能。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中国诗歌起源很早,为写作诗歌服务的韵书产生的时代也比较早。东汉末由于佛教的传入,中国学者在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新的注音方法“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的产生为编写韵书创造了条件。
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西元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唐宋音韵在长江以北多失正,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参纂者有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宋濂、待制王僎、修撰李淑允、编修朱右、赵埙、典薄瞿庄、邹孟达、典籍孙蕡、答禄舆权;预评定者为左御史大夫汪广洋、右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刘基、湖广行省参知事陶凯。于洪武八年(1375)成书,宋濂奉敕撰序。洪武正韵继承了唐宋音韵体系,作为明太祖兴复华夏的重要举措,在明朝影响广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