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有一首疑是曹雪芹的诗引起了红学家重视:
诗为:题自画西瓜
冷雨寒烟卧碧尘,秋田蔓底摘来新。
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
此诗只“东门”一词用典,浅白易懂,有人说此诗是伪作,然此诗深得绝句三味,且末句孤平拗救,深于律法,不是现代人能伪造出来的。
红学家认为“碧尘”一词难解,尘是黄的,岂有碧的?于是开动考据功夫,最后认为是绿蔓覆盖的泥土,且看他如何解法:
……西瓜“卧”于“碧尘”中,“碧尘”指什么?“尘”有多个义项,最基本、最常用的有以下四项:(1)尘土、灰尘。(2)踪迹。(3)污染。(4)佛教谓色、声、香殊,胆、法为六尘,引申为尘世。
其中第(1)项“尘土、灰尘”应是“尘”的本义。这一义项的“尘”,是指那种细微的泥土及灰烬,有的飘浮于空间,有的粘附于泥土成其它物件上:,漂浮于空中的,如烟似雾,于是有时以“尘”指代“烟”或“雾”;粘附于泥土上的,很难说清楚它究竟该叫“尘”还是“土”,于是往往有以“尘”指代“泥土”、“大地”之意在《故训汇纂》关于“尘”的训诂中,就有将“尘”训作“土”的义项,曰:“尘,土。(左传·昭公三年》‘漱隘嚣尘’杜预注。”“在古诗词中也多有类似用法,例如唐·薛昭蕴《离别难》词句云:“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杨鸿儒对“香尘绿”注释曰:“香尘绿:月光下大地一派浅绿色。”即将此“尘”解作“大地”。唐·罗隐《漂母冢》曰:“青娥已落淮边月,白骨甘为泉下尘。”此“尘”指“泥土”。唐·白居易《观儿戏》曰:“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此“尘”也指“泥土”。宋·孙道绚《醉思仙·寓居妙湛悼亡作此》“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黄尘”即“黄色泥土”,前句意谓悼亡对象作古埋于黄土垅中日久矣。
宋,辛弃疾《摸鱼儿》“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此“尘土”由同义的“尘”与“土”组成的联合式词,其意仍是“泥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