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5-25
威望130
金钱423
贡献273
高级会员

威望- 130 点
贡献- 273 次
金钱- 423 枚
|
林金建先生是理论界元老了,盘古开天时就见到林金建先生在理论版的影子,林金建先生诗写的好,海峡两岸唱和林恭祖《春节怀大陆》就见到其诗入选。
林金建先生理论探讨时一些独特的美学观令人注目,比如他认为咏物诗不是诗,认为诗是要寻找的,而不是坐在屏前堆砌。
林金建先生谈诗论词时欣赏现在的活的人的感受,而不欣赏搬家公司搬的死的古人的诗话。林金建先生多次力排众议,从饱受非议的唐尧诗作中发现优点。
这让我想起了清代性灵说,(“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性灵派主要活跃于清中叶,以乾嘉时期大诗人袁枚、赵翼、张问陶等为代表,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反对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
清代乾嘉时代距开国百年,约相当于我们这个时代。
性灵说兴起于乾嘉时代,是为了与当时流行的格调派相对抗,性灵派代表袁牧曾有一段为当代人津津乐道的论述: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其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没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
清代格调派,又谓之僵尸流,他们注重形制,排斥性灵。如今之大道无人欣赏刚刚的第一章,第二章式理论,镜山欣赏北戴河的高端转贴,他们欣赏的,只是高档的架式,对文章内容是从来不看的,仅仅用“阅过”来搪塞,观其诗,平仄合粘,内容无解,象蒙面的僵尸,无人能敌。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