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秋深换五光,周遭变景看炎凉。 胡然闻雁游情促,泊尔振衣行李装。 落帽从来惊墨妙,题糕自合发诗狂。 程途那怕桑榆晚,放意山川向远方。
注解: 关于拙作颔联“胡然闻雁游情促,泊尔振衣行李装。”中的“游情促--行李装。”可否对仗的问题,曾经在52网上有过较大的争议,最后大多数诗家认为是可对的。理由是“游情/促,行李/装”中“促”对“装”,“促”是使动用法,放在句中就是雁声使游兴急迫了起来,“装”在这里是动词,就是把行李装入、放进的意思。“游情--行李”,这里的“游情”是指游兴、游心,“行李”指是出行所带的东西,“游--行”是动词对动词,剩下的“情--李”是借音对,“情”借音为“秦”,这就转化为了姓氏对姓氏“(情)秦--李”,这种对仗的方法古人多有用之,我这是依样画瓢罢了。欢迎方家就此讨论,现举几例供参考: (唐·杜甫)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茅借音“毛”对“李”,姓氏) (唐·贾岛)行李经雷电,禅前漱岛泉。(李借音“里”对“前”,方位) (宋.方岳)邻州才半刺,行李只诸生。(州借音“周”对“李”,姓氏) (宋.王柏)行李又谋千里外,别情多在数联中。(情借音“秦”对“李”,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