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9-10-11
威望137
金钱524
贡献336
高级会员

威望- 137 点
贡献- 336 次
金钱- 524 枚
|
本帖最后由 剑雨随风 于 2019-11-1 01:30 编辑
在作评之前先把这首诗帖上以便对照…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代: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唐诗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自不用我多说了。这里我仅仅说一下自己对唐诗的一些理解与看法。这些年我几乎一直都在鉴赏、研究、学习和揣摹唐诗并按唐诗的特点、手法、语境也尝试着写了一些粗陋的作品,自觉在这方面有了一点点皮毛上的收获和心得。但是每次写完之后,再拿过来与唐诗做比对,发现自己写的东西总是差了些什么,但差的那些是什么那(大家是不是也有我这样的感受)?除了灵感和见识,我最近乍然间似乎有了答案,就是~~~~~~!(这个答案现在暂时不能说出来,原因是自己还正在梳理打磨中还没成型那,所以为了严谨起见用了 “似乎有了” 几个字,抱歉哈!)。
继续往下看………………………………………………………………………………………………………
我在研读的过程中发现,那些历史上著名的、备受后人推崇的、被传诵下来的唐诗都会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通俗易懂、用词简单。二是,读感甚佳(就是朗读起来流畅、节奏感好)、逻辑清晰。三是,浑厚自然、格高气足。四是,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就像:王昌龄的【出塞】【凉州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崔颢的【黄鹤楼】、王维的【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的【春晓】【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李白的【静夜思】【朝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春望】、杜牧的【清明】【泊秦淮】、贺知章的【咏柳】、张继的【枫桥夜泊】、许浑的【咸阳城东城~远眺】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珍品。当然,还有很多佳作因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列举了!。以上列举的和没有例举的诗都具备我所说的那几个特征。当然也有一些另类的诗也是非常著名的,比如:李商隐的【锦瑟】【无题】【重过圣女祠】………… 但这并不影响后人对唐诗的整体评价和感受。
开场白之后,咱们就回到要简评许浑的这首诗,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首联:首句 “一上高城万里愁” 直切主题,一个 “愁” 字引领全篇,让人想知道是怎样个~万里愁?我个人觉得这个 “愁” 涵义应该是很广的。其实像本诗首句,这类起点很高的写法,对于下句和整篇的承接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铺垫好了不会让人感到突兀,铺垫不好会令人觉得虎头蛇尾,不知所云!二句 “蒹葭杨柳似汀洲” 蒹葭暗用【诗经 秦风】“蒹葭苍苍,白露…………” 之境,连同杨柳、汀洲这三个物像,首先带出了这个 “万里愁” 其中所包含了的一份思乡思念之情,承接上句,令人伤怀,诗味溢出。
额联:三四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间接的指明了作者是在夕阳即将落下的傍晚,登楼远眺、触景伤怀。紧接着乌云渐涌、风声肆起,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到来!这联即景又即事,形象传神、动感十足、涵义深刻,即表现了作者本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又十分贴切的道出了晚唐时期唐王朝危机重重的衰败局势的大背景,更紧乘首句的 “万里愁”,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愁,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感到担忧之愁!反之如果作者在这座有着如此厚重和底蕴的历史名胜之城,登高远眺仅仅是为了思念之愁而写~那就略显小家子气了!这联写的干净利落、用笔老道、意蕴无穷,真可谓是神来之笔、深警之语也!如此境界、今人不可道也!此联虽有拗句,但下句已救,所以读起来并不感到涩口。这其实也是许浑写律诗的一个特色,他的很多作品都有这样的拗句。
颈联:五六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这联深得七律之法,也是七律颈联经典的写法,以能看到的实景 “鸟下绿芜” 和 “蝉鸣黄叶” 对比时空交错的虚景“秦苑夕” “汉宫秋” 兴起,通过虚虚实实的景致,寓意出作者对历史的变换、沧海桑田,王朝更替、人间世事兴衰存亡之理发出的感慨,拱托首句的 “万里愁” !此联承前启后、虚笔实出,毫无滞怠。忆古思今,以景物暗着悲感之情却又不留痕迹,令人遐想万千,此乃大家之手笔也!
尾联:七八句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其实一首诗从前几句到结尾是很有难度的,结好了锦上添花,结不好整篇失色。但高手就是高手,高手自有高人一筹的大缘之笔……!当读者还沉浸在历史和现实交错之中时,作者笔锋一转,借他人之口问自己所要问的,“莫问” 其实就是自己想问的,但情到深处却又不想再说了!正所谓~话到嘴边时竟无语凝噎!但不说是不说,可你得结尾呀、得画句号啊?于是就逼出了 “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句意蕴深厚的结语。而且这个结句又显示出了作者的高明之处,就是不正面予以回应,却以景语作为回答,令人感到似答非答却又更加余味绵长,浮想联翩,又契合首句 的 “万里愁”!即不离不脱,又警策全片!这个尾结的真是精彩啊!
总揽全篇:许浑的这首七律是一篇非常难得的 “登临咏怀” 的佳作。不管是从谋篇立意、思想境界;还是措辞用语、笔法曲直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我个人认为此诗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可与杜甫的【登楼】【登高】这两首被后人称为 七律 的巅峰之作~相提并论!甚至论其在可读性和思想性上我认为高出杜甫的这两首诗一筹。因为杜甫的诗沉郁顿挫、高远深厚、博大精深,但杜甫的诗总会把自己的不幸融入到诗里,让人感到凄惨和衰飒,没有超脱小我。比如:【登高】的结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本来前三联写的雄浑博大、气象磅礴、意境高远,思想已经达到了很高境界,本该在结束句上继续升华的,然而尾联却出乎意料的回到自己的小哀怨和牢骚上面,使整篇作品的气氛一下子掉了下来,令人唏嘘不已,甚至可以说~有些煞风景!而许浑的这首诗却完全没有这些令人不爽之语,整首诗已超脱了自己,升华到了一个很高的无我境界!当然杜甫在诗歌上的成就和地位是远远大于许浑的,许浑是不可与杜甫相提并论的。上面的评论我只是就诗论诗,摘出这首诗与杜甫的两首类似的作品相比而言。
[结束语]以上的文字仅仅是我个人之语,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和偏颇之处请谅解并及时给予斧正。
剑雨随风写于 2019.10.30.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