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9|回复: 4

古代“最笨”的诗人

[复制链接]

599

主题

419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0
贡献
5504
金钱
100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0-30 17: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最笨”的诗人,一句诗纠结了一晚上,最后竟成了千古名句!
作者:逗是这么逗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不仅有李白杜甫,还有小“李杜”,以及戴有各种头衔的诗人,比如,诗佛、诗鬼、诗魔、诗豪,这都是历代写诗的名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名家都是“快乐”的。有“诗奴”之称的贾岛,虽然在诗歌的世界里,大放异彩过,但写诗对于他来说,其实更像是一种“折磨”。我们都知道诗歌是浓缩的精华,所以就特别看重炼字,而贾岛则被称为我国古代最笨的诗人,三年还写不出两句诗。不过,贾岛的诗歌成就还是很高的。
      现代有很多自诩为诗人的人,说作品吧,全是打油诗,还故作高深地宣称,“写诗只是兴趣,开心就好”。其实,写诗是很严谨的,往往一个“字”,一个“词”都需要推敲好几天。贾岛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贾岛身材修长,典型的书生模样,瘦瘦的,为人也比较孤僻。平时也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早早就做了修禅的和尚。孤寂的禅房生活,也让贾岛有大量的时间,对诗歌中的用词、用字进行推敲。因此,他也被人称为,“苦吟诗人”。
      苦吟诗人,并不是说苦吟就是诗人,这还需要天赋。苦吟仅代表后天的努力,如果没有天赋,读再多的书,只是累牍罢了。现代有很多中老年“文青”,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走上文学的道路,等年龄大了之后,心里就有了一个文学的梦,所以就想写诗、写小说,以此来圆梦。其实,大多都是心血来潮,并没有什么前途的。不仅天赋达不到,而且努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贾岛在写《题李凝幽居》 的时候,光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就想了很久。原来,他在“推”字和“敲”字上拿不定主意了。这两个字的目的虽然相同,但代表的意义却是全然不同的。“推”字,有一种安静的感觉,但如果用“推”字的话,这句诗则就平淡无奇了。“敲”字,则有一种访客的真实感。现在,我们好理解,可当时的贾岛却没有这种“后知后觉的智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图模式

       若不是韩愈,恐怕贾岛还在被“推敲”二字反复折磨呢。贾岛作为中国最下“苦功夫”的诗人,好好的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怎么能在拿不定用“推”字,还是“敲”字的情况下,就选择其一呢?于是,贾岛就在坐骑上,一直推敲和模仿这两个字。不料,苦吟中的贾岛,刚好挡住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有路怒症的韩愈大声质问,“你一个和尚,难道不会看路吗?”
      正是这句“不会看路吗”,唤醒了苦吟中的贾岛,“该用‘敲’字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推敲”轶事了。从这以后,贾岛也就结识了他人生中的贵人韩愈。其实,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是很讲究炼字,以及“陌生化手法”的。笔者有一个朋友,她写了一首三行诗,让我评价一下。如下:
朗朗的明月会照见万川
照见枯枝瘦鸟和故道
唯独照不见苦苦找寻的你
看后,我就想起了贾岛的“推”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样太平淡无奇,于是,我就融入到她的诗意中,改了改。如下:
朗朗的明月
映照了透明的山川,草木
我沿着黑色的路
像是追寻你,也像是离开你
改之前的诗,意思只有一层,“我找不到你了”。经过修改之后,多了一层值得深思的意味,“可能,我会同上一次那样,追回你;也可能,我还在追回你的路上,就被你伤了心。也就是,独自离开了”。短短几个字,其中的滋味却不可细品。古代最笨的诗人,一句诗纠结了一晚上,最后却成了千古名句。对此,你怎么看呢?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30 19: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如原句:唯独照不见苦苦找寻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0
贡献
5504
金钱
1003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09: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的诗以善用典故、巧于比兴著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但也因他的诗用典含蓄,寄托深远,许多典故晦涩难解,讳莫如深,长期受到人们的曲解。元代诗人由此感慨道“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清代的王渔洋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

大图模式
《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名作,以含意隐晦、意境朦胧著称,历来被众诗家视为难解的迷诗。从宋朝至今,千载以来,关于《锦瑟》主旨解读的说法不下数十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其中就有爱情说、悼亡说、怀人说、自伤说、咏物说、政治诗说等诸多说法,俨然成为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大图模式
有的人说,写的是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此诗疑为感国祚兴衰而作。有的人说,是悼念亡妻而作。朱彝尊曰: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大图模式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大图模式
对于这首难以理解的诗,有人认为李商隐是在故弄玄虚。清人黄子云就说:“必当日獭祭之时,偶因属对工丽,遂强题之曰‘锦瑟无端’,原其意亦不自解,而反弃之卷首者,欲以欺后世之人。”

大图模式
说这首诗是李商隐平日翻书用典时,偶然得工丽之句,但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卷首,是用来欺骗后世之人。

大图模式
其实,不管李商隐到底在悼念与亡妻王氏之间的爱情,亦或者是作者晚年“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说各种的猜测,都不可影响到《锦瑟》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大图模式
这首词,抛开诗人的平生,爱情,仕途来说,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因为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思来揣度诗文里,所告诉大家的含义。

大图模式
上学时,老师为我们讲解这首诗时,就告诉我们珍惜年华,不可虚度光阴;长大了,有了爱情,我们也可用这首诗来告白,亦或者聊表相思之意;后来,年龄大了,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

大图模式
这首诗,华丽隽永,争议不断。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学者来研究李义山的这首诗,但究竟引申义为何?一直都没有定论,毕竟佳人远去,才子亦不在人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0
贡献
5504
金钱
1003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三位小县令一起喝酒,每人写下首趣诗,读完只能说:都是人才
老邓侃趣事昨天15:36大图模式

如果说古诗是一座宝塔,那诗人们就是垒起它的工匠。这群工匠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坛名家,也有许多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的诗作名气不大,在正规的典籍中很难找到,基本上散落在民间。它们有的被存录在各地方志上,有的甚至刻写在寺庙、山崖上,但却同样流传至今。与名家巨匠的诗相比,这些来自民间的诗作不但更接地气,而且往往十分有趣。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三首这样的民间小诗,因为是民间诗作,所以关于它们的出处便不一定准确。

大图模式
话说当年宋代有三位秀才在赶考时相识,因志趣相投,便成了至交好友。后来三人高中后,被派往三个小县当县令。这三人都是两袖清风的好官,所以日子都过得颇为清贫。两年后三人都到京城办事,便坐在一起喝酒。席间每个人写了一首趣诗,读完只能说:都是人才!更有趣的是,这三首诗中的两首还被后世当成了灯谜。

大图模式
我们先来看第一位县令的诗。这位县令在一个名为三鸦的地方为官,姓名不详,他抛砖引玉先写了一首:

二年憔悴在三鸦, 无米无钱怎养家。 每日三餐都是藕,看看口里生莲花。

据说这首诗后来被题写在三鸦镇的墙壁上,所以又被称为《三鸦镇题壁》。这个镇在如今的河南,据说当时此地甚为贫瘠 ,但却盛产莲藕,所以这位县令便就此写了这首诗。最后一句“口里生莲花”是自嘲自己吃多了莲藕,可谓相当有趣了。后来这首诗被当成了一个灯谜 ,打一个日常俗语,谜底是:吃得开。

大图模式
第二位县令在靠太湖的吴中为官,当地最出名的吃食是河鲜。对于一般人来说这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可偏这才子是个爱吃羊肉的安徽人,这河鲜吃多了想上一点羊肉,却又买不起。于是也有感而发写下了首诗: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虾供两膳,肚皮今作小鱼塘。

与第一位县令相比,这位县令的名气要稍大一点,此人名叫高公泗,目前存世的诗有两首,以上就是其中一首,诗的名字叫《吴中羊肉价高有感》。吴中的羊肉太贵,所以他便只能餐餐吃当地的鱼虾 ,最后的结果就是肚皮成了小鱼塘,不得不说这位高县令也是不容易。

大图模式
第三位县令去地方盛产竹子,于是这县令平日里吃得最多的便是竹笋了。所以他便拿自己天天吃竹笋来写了这首诗:

东瓯倦客又西征,路入芝田已绝腥。每日三厨都是笋,看看满腹万竿青。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和诗的名字目前尚有争议,不过这首诗却写得同样有趣。第二位县令好歹还有鱼虾吃,但这一位却“已绝腥”。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句,如果那些竹笋还能长竹子的话,自己现在肚子里已是万竿青了。这首诗后来也成了一个灯谜,打一个常用的成语,谜底是:胸有成竹。

大图模式
通读这三首诗,每一首都是在调侃自己,可谓句句令人捧腹。虽然诗的水平并不没有多高,但三位县令高洁的品质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大家说呢?欢迎讨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