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0-24 17: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倒是,现在真的不多了。
诗词作品
饶宗颐的友人和门人成立了一个“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替他印行了一部《选堂诗词集》。夏书枚先生说他的诗“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靡不尽其神趣”。港大罗忼烈教授说他的词“才大拟于坡仙,格高无愧白石”。可见他的诗词所曾获很高评价。
饶宗颐先生
饶宗颐先生
少年饶宗颐先生创作的《优昙花诗》,这组诗刚一传出,便使当时潮州诗文界颇为惊叹,诗坛宿学皆与之唱和,这一年是1933年,饶宗颐先生只有十六岁,遂被称誉为“神童”。次年(193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文学杂志》刊载了这组诗。由于《文学杂志》发行量极少,世人多不见到,就是省内各大图书馆也未收藏。饶老本人曾托人多方寻觅。1997年才由中山大学研究人员检获,饶老闻知欣喜极了,即书成条幅,以作纪念。
《优昙花诗》
优昙花,俗称昙花,也称“月下待友”、“月下美人”,为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斯里兰卡(锡兰)。花白色,达20多瓣,极富香气。遗憾的是,昙花深夜开放、翌晨凋萎,观赏期只有几个小时,人们只有牺牲睡眠,才能欣赏到它那动人艳丽姿态,故有“昙花一现”的典故。饶宗颐的咏《优昙花诗》,既描绘了昙花的形神姿色,又赞美了她的品质情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饶宗颐的成熟思想和诗歌艺术特色。
第一首,作者吟咏了在自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植的两株昙花,每当夏末秋初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芳香袭人,恍若白衣仙女下凡。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美的花,却只开一个夜晚,次日凌晨就凋谢了,多令人伤感啊。当然,诗人歌咏的重点在于昙花的冰肌玉质,在于其不与群芳争妍、稍然离开污浊尘世,返回大苍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真是构思新颖,意趣横生。历代咏昙花的诗作不多,饶宗颐为何赋予昙花这么高的品格,这是因为饶宗颐自小谙熟佛典,《法华经》上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优昙花是佛家圣洁之花。饶宗颐少年时对它有特别的情感,并且高声赞美,正是其中的原因。
《优昙花诗》第一首主要是咏物;第二首则重在述怀。诗人在这里提出“人世衰荣,变幻难测”之理。他认为,即使“千载”也不足以言修身,转瞬就逼在眼前。“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是诗的结句。对此,他的“太夫子”温丹铭老先生给予爱护和勉励。还说,“饶子年方少,前途远大,吾愿其有以进之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