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刘先森诗词赏析(邓国琴)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0-22 07:3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简介:刘先森,字:古木,号:诗砚斋。中华诗词学会高级研修班导师,《诗词世界》执行主编,原《湖北诗词》常务副主编。                           赏析古木导师诗词作品

                   邓国琴
                                   
退休抒怀
七彩人生五味肠,亦真亦幻写沧桑。
焉能唤取黄昏梦?拽住晚霞追夕阳。

        绝句易学难工,写好更难。古木导师的绝句“在语言、意象、立意上有别古人,有别今人,有别自己,这叫诗有别裁”。(摘自《古木博客》)他的诗词作品自成一体。语言浓缩清新,意象分明为情,情景交织融合,立意巧妙含蓄,意境高雅耐品。
        作者退休后,乐观豁达,且思进取,非常珍惜这个美好时光,欲实现青春时代没有实现的梦想,悉心习诗弄墨,且收获颇丰,多姿多彩。且看:
        起句:人生在世,七彩斑斓,真乃酸甜苦辣五味杂存;
        承句顺接:回想起陈年点点滴滴旧事,如真如幻,写满沧桑。
        转折发问:怎么能够唤取晚年梦想呢?
        结尾回答:拽住晚霞追太阳。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从朝霞到晚霞,假设拽着晚霞追夕阳,是不是永远可以看见太阳不落山呢?
        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的憧憬,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浪漫主义和积极进取精神,意象超然,立意绝妙!
        超然:为超凡脱俗,高超出众,豁然,怅然,超越常人的想法和行为。(出自《楚辞·卜居》)
        尾句已超越古人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和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
        绝句写好难,如何在四句话里,把事情发生,发展,结果表达清楚还要波澜起伏,结尾妙不可言,这需要作者谋篇布局,精心构思,然后用洗炼的语言浓缩地表达出来,方成佳作。
        绝句结构一般需要起承转合:
        平起,开头如跳高起步,尽量不过猛。
        顺承,起跑加快速度,即承接自然,有所递进。
        跳转,关键时刻到了:弹跳起来,为越过栏杆蓄势待发.即:转折荡开一笔,造成波澜新意。
        结尾贯性让弹跳者飞跃高空画个狐线然后干净利落着地结束。这个动作最精彩,使人心里为之一惊一咋,然后鼓掌叫绝。
        老师四句安排正符合以上说的八字要点。尤其是结尾:“拽住晚霞追夕阳”。非常出彩,用的拈连修辞手法表现。
        何为拈连手法: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本来夕阳不能追赶,晚霞不能拽,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奇妙的效果。

        下面看看作者还是用八个要点:平起,顺承,跳跃,妙合写的另外一篇绝句。

黄山迎客松
壁立千秋迎远客,风霜雨雪不龙钟。
莫言绮丽倚高岭,除却斯山还是松。

        平起:黄山的迎客松是此地独特景观,扎根悬崖峭壁已经上千年。
        顺承:任它风霜雨雪浸袭就是不老态龙钟。
        跳转:莫说迎客松的绮丽仰仗着高山峻岭。
        妙合:换个地方它还是一棵不老松。
        开头和承接平淡无奇,无需技巧。第三句巧妙发问,顿起波澜。第四句富有哲理回答,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是栋梁到哪里都做顶梁柱,是劲松移植哪里都昂首挺立。
        前人论“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杨载),老师的绝句就是如此!

        欣赏了古木老师绝句,再欣赏七律:

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
仕宦难成走华州,流离颠沛草堂秋。
针言时弊几多恨,体恤黎民三别愁。
世上疮痍三吏解,诗中圣哲一生求。
徽文笔底波澜史,天下穷通九叩头。

        律诗写作特色与绝句一样需要起承转合。
        首联起句要么点明时间地点,要么统写或者起兴;承句继续递进补充细写;转句要有跳跃,又不能脱离了主题;“合”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
        七律与绝句区别在多出中间对仗的两联,起着补充和升华作用。
        要用七律五十六个字来表达出诗圣的悲惨命运和其诗词的辉煌成就,对老师是个挑战!下面再看老师如何写的?
        开头:诗开头两句极其精炼浓缩地概括描写了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又遇战乱,颠沛流走九州,一个“走”字表达诗人居无定,孤独而暂住华州的飘零。晚年,得亏朋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定居下来。
        颔联:分写杜甫对当时社会弊端怀有刻骨的怨恨,体恤民情含泪写下《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别史诗,深刻地表达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颈联:继续分写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所耳闻目睹老百姓的痛苦又写下《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吏著作,诗人穷尽一生去追求真理和理想啊。
        结尾:转折抒发情感:您的笔端下历史风云变幻,您史诗般的著作流芳百世,让后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俯首叩拜。
        中间两联巧用数字对:
        “三别”对“几多”;“三吏”对一生。“三别”“三吏”系列著作高度浓缩地巧妙融合一起去对仗,真是匠心独运!
        “针言”对“时弊”动宾相对;“世上”对 “诗中”方位相对,恰到好处!
        将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只用针言时弊和体恤民情言简意赅表达出来了,可见导师文字功底之深。
        尤其结尾抒发感情,歌颂诗圣佳作永垂不朽!
        此律立意高远,以铺述为主,夹述夹议,同时抒情,其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章法结构严谨,对仗工稳,语言典雅含蓄,寓意深刻。因为表达的需要,转折设在尾联出句,也是妙招。

        下面再欣赏导师的词:

鹧鸪天·中秋夜与诗友畅游十三陵水库
        枕月露怀秋水寒,相思几缕过燕山。银波染却双蓬鬓,冷意催鸣一只蝉。     凭水性,捉婵娟,会当水击两三千。今宵谁在长相忆?遥指长江挂远帆。

        中秋之夜,诗人结伴畅游十三陵水库,头枕着圓月,敞胸露怀,悠然自得,慢慢地目光越过燕山思念起远方家乡。水波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好像染白双鬓。耳边不时传来蝉鸣声,冷意,更加增添了乡愁的孤独寂寞之感。
        这时诗人突发奇想,展开双臂击水三千捉月亮。唉,在这个月圆之时,谁会想我呢?作者又幻想水库连接着长江,然后载船挂上远帆,千里武汉一日还,与家人团圆。
        其中“枕月露怀”显示作者仰泳胜似闲庭信步的悠然姿态。
        “相思几缕”,为后面结尾起铺垫作用。
        “过燕山”在交代水库的具体地点燕山脚下,
        “银波染却双蓬鬓,冷意催鸣一只蝉”。
        对仗巧妙机智,因情设景。这里以动衬静,既增添中秋夜的宁静,又显得作者内在孤寂。
        下阕首句转折“凭水性,捉婵娟”,本来水中月是捉不到的,可作者展开丰富的浪漫想象,满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其实寓意诗人有水击三千里的满满自信,去遨游人生长河,去搏击大风大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会当击水两三千”化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佳作读起来韵律流畅,朗朗上口,语言清新冲淡,极富浪漫色彩,意境幽美恬静,寓意深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令人沉醉,读后顿时产生无限共鸣和遐思。
        诗画结合,即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这种结合,开始于唐代的王维。王维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结合。从理论上宣扬并扩大这种影响的是苏轼。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通过以上几篇佳作浅显赏析,感觉其作品确实符合老师自己诗词观:
        “力图用简约的文字,寓情于美好的意象,借助形象的语言,把通过意象思维构造出来的意境暗示给读者,而不是用韵语去诉说。倘若能晓明某一事理或哲理,便是慰藉。”
       老师诗词理念确实有新颖独道之处,在此向大家推广,供诗友学习借鉴。

赏析者:邓国琴 湖北武汉人,网名绿绮,狼社成员。其诗词散见于《中华诗词》《湖北诗词》《九州诗词》等各诗词刊物。也有多篇评论文章登载各诗刊和网络平台。几次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评论文章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2 1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