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8|回复: 10

联十六期高级班10月18日练习 题幽州台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发表于 2019-10-18 23: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十六期高级班10月18日练习(梅坞组)题幽州台。


资料自查,字数不限。要求布局合理,有意境,无联病。


蓝朵朵老师点评。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晚上好,今天的练习题由我来为大家简单说一下。
我看了一下,一共有七位同学参与了练习,首先,对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示敬佩。

成联,有多种类型。幽州台,属于名胜联的范畴。
记得以前曾经说过,题名胜联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一、必须让读者看的出来你写的是什么。
也就是说,一定要抓住题目本身独有的元素。
比如:题唐太宗
你写好了之后,人家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写的是李世民,而不是朱元璋,也不是汉武帝。
虽然后面几位也都是明君,但是同为明君,肯定也会有不同。就是要抓住其独有的点来展开。
如果你只是笼统地写,勤政爱民,发展生产力,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
但是如果你把玄武门之变写进去,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写进去,那么就只能是李世民,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位帝王。
这一点,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

二、不能写成说明文。
一定要融进创作者自身的感情在字里行间。
白开水一样的文字,永远不具备感染力,也不应该是诗词联应有的语言。
好,下面具体说一下,今天的练习题。

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著名诗人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关于幽州台的诗《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
提起幽州台,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陈子昂的那首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说起来有点惭愧,关于陈子昂,我知道的作品只有这一首。
但由此也可以想见,这首作品的影响力之广。
而且我想,幽州台如果不是陈子昂写下了这首作品,大概也不会这么声名赫赫。
这就和姑苏寒山寺一样,如果没有张继的枫桥夜泊,寒山寺也许就不会名垂青史。
文人之于名胜,如同伯乐之于千里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题幽州台    君心

矗立幽州,沐千年雪雨,唯闻去者;
闲登台阁,看世事沧桑,不见来人。

蓟北台中,居安不忘招贤士;
幽州城里,励治图精是圣君。

看第一联,很明显是化用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最后一个分句,是将陈子昂的原句分开来做上下比的结句,其实不大妥当。
或者说,没有什么必要。
唯闻去者;
不见来人。
这两句在表述上并不清晰,是说幽州台吗?
如果是,上比‘’唯闻去者‘’的闻,不合适。
闲登台阁,看世事沧桑,不见来人。
看第一分句,应该写的是人。
‘’不见来人‘’这几个字显得很笼统。很难与前面的分句融为一体。

1、题幽州台    君心

立幽州沐千年雪雨,似观来者;
登台阁感世事沧桑,如见古人。
如果这样写,可能意思会明确一些。

第二联,其实写的是幽州台的历史,而不是幽州台本身。
也就是说,回顾了与幽州台相关的典故。写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2、题幽州台  笑红尘
台立春秋,思远士高贤,多少风云归寂寞;
心怀天地,看青山绿水,分明岁月正峥嵘。
上比还可以。第三分句写的也很有感觉。
下比,感觉有些凑了。心怀天地,写的应该是人。
青山绿水,岁月峥嵘,只是泛泛之谈,没有切中要害。
总体来看,联的语言风格比较符合题目内容。
协调是很协调的,下比需要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3、题幽州台   小鱼

逆旅每惊秋,叹雨饰风雕,千古高台归寂寞;
燕云皆有致,趁天青月白,一壶诗酒酹河山。
此联的开头用了逆旅两字,逆旅,一般指的是旅居他乡。
我不知道陈子昂,或者幽州台和逆旅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典故,因此,无法判断这个词的正确含义。
或者这个逆旅是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叹?
单就联作本身而言,从气脉道用语都是很不错的。
分句之间的衔接也比较顺畅,感情的表达很到位。尤其最后一句很有点豪迈的风格。
苏东坡赤壁怀古有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比第一句说道燕云。历史上,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五代 时期, 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 了契丹。
在以后,燕云就泛指华北地区了。但我想这里的燕云,应该指的是幽州的云。而不是并列结构。
小鱼的成联,渐入佳境了。加油。


百劫身一揽燕云,秋去秋来,浮世几回翻旧雨;
斜阳里遍寻客迹,秋来秋去,此台千古怅诗人。

上下比第二分句使用了重字,前人或有使用,但放在这里,我个人不看好。
我觉得第二分句去掉,并不影响此联的整体意义表达。
下比的‘’此台‘’,换做一台或者高台,是不是会好些呢?
百劫身一揽燕云,
百劫,本身已经具备了时间感。
斜阳里遍寻客迹,
遍寻,也具备时间感。
所以我觉得第二分句或许可以去掉。
但是如果从气脉上讲,第二分句存在更好一点。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和题目比较协调。
联语具备一种苍凉感。符合幽州台的身份。
这种题材如果写得婉约,或者平和,那就没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荷凝露 于 2019-10-18 23:44 编辑

4、题幽州台  角楼

往事皆成空,两千年悲歌犹入耳;
荒台安可在,八百里沧桑已如烟。

励精图治,燕帝招贤纳士,筑金台实为复收失地;
仰古俯今,陈公报国无门,叹世道任凭涕泪横流。

先说一下用词。悲歌犹入耳;入,不如用在。
第一联,点题不够明确。
整体看内容,没有突出题目的点,比较笼统。
两千年悲歌犹入耳;
八百里沧桑已如烟。
这两句,作者应该是想点出幽州台。
但是句子本身存在通顺的问题。
沧桑不能论多少里。
幽州台本身也不能算做悲歌。
最开始它是用来招贤纳士的。
幽州台和幽州台歌毕竟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联,写的有点偏离题目了。陈述的是历史事件,而不是幽州台本身。
另外,对仗上也不甚工。最后两个分句都需要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5、题幽州台  减简

数尺亭台,自上置黄金,燕国贤才由此纳;
千年风雨,藏诗于伯玉,蓟楼旧事有谁知。

招贤堪比黄金贵;
自古徒馀叹息多

第一联,对仗不算工。在用词上,也不够准确。
燕国贤才由此纳;前四个字,虽然点明了地点,但用得累赘了。
下比,前两个分句之间的衔接有点勉强,伯玉一词,我没有理解。
枫桥副组-减简(1751562734) 2019/10/18 21:16:37
陈子昂字伯玉。
总辅导-蓝朵朵(1477153745) 2019/10/18 21:17:05
尾句,结得弱了。

枫桥副组-减简 21:16:37 陈子昂字伯玉
@
枫桥副组-减简 那句子就不通顺了
黄金对伯玉,字面上很工整。

第二联,没看出来写的是幽州台。
感觉用词比较边缘,似是而非。
其实就是着力点没找好。要写的是台,不是某人,也不是某个历史事件
这就好像写杜甫和写杜甫草堂不是一回事一样。
枫桥副组-减简(1751562734) 2019/10/18 21:21:26
上午匆匆写的,下午忙去了没作修改,谢谢老师!
总辅导-蓝朵朵(1477153745) 2019/10/18 21:21:32
写杜甫是写人,写杜甫草堂写的却是处所,
可能是我的要求有点过高,其实你比以前进步很多了。
或者说,找到了成联的那种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6、题幽州台  秋风
岁月沧桑,金台高筑仍旧貌;
春秋兴废,国士无非变云烟。

这个成联,格律不大对劲哈。
第二分句是诗律,还是应该遵平仄规律的。
另外,第一分句上下比意思基本一样,这个不可以哈。
关于成联格律的从宽,不是任意从宽。
一般来说,散句的形式,可以考虑从宽。
有时候为了意的表达需要,马蹄律的也可以从宽。
比较短的句子,可以从宽到只论句脚。
诗律的句子,一般来讲,不从宽。
但即使是从宽,那也是在不得不宽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能工还是要尽量工。
其实,在古人的成联中,马蹄律的句子,也基本都是工的。
只有少数的,意好的前提下,才会不工。我们,最好还是工整,
现代人的成联,马蹄律不工的情况很常见。
但人家是大家,即便不是大家,也比我有名气得多,对此,我无权评论。
我只是希望大家还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比较好。
本人小字辈,绝无挑衅大师的意思。
老师-有女如玉(394280901) 2019/10/18 21:35:12
一般不工有不工的道理不会胡来。当然,初学一定要严。
总辅导-蓝朵朵(1477153745) 2019/10/18 21:36:04
在成为大家之前,最好还是工。
老师-有女如玉(394280901) 2019/10/18 21:36:20
到了一定高度才可以明白哪些是能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7、题幽州台  水常东
纳士聚贤,燕昭王励精图治;
伤今悼古,陈子昂慷慨悲歌。

这一联,也是写偏了。写的是典故,而不是有此台本身。
东坡不是东坡肉,大家要谨记哈。
发现今天有好几个作品都是犯了这个错误。看来在平时对这方面的强调还不够。
其实,关于招贤纳士,有很多佳话流传,自然也涉及到很多名词。这有点像数学上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你要证明自己写的是什么?可以用典故开证明,记住,只能是用于证明,不能喧宾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8、幽州台  晏清
黄金台上贤才纳;
伯玉诗中今古悲。

你觉得写的是典故呢,还是幽州台?
我感觉有点模棱两可,感觉铺垫不够。
陈子昂,肯定写过不止一首诗
成联,短的不好写。因为没机会铺垫。
两三个分句的,比较容易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9、幽州台  梦绿
历经风雨门楼,述说燕王有道,金石台前终有士
为问世间不挤,细听诗感伤怀,云天涕下落斜阳。

对仗不太工整哈,
历经风雨门楼,
为问世间不挤,
述说燕王有道,
细听诗感伤怀,
成联,讲究对仗工稳。比流水对要求严格。
分句之间的衔接有点勉强。
为问世间不挤,细听诗感伤怀,
这两句接不上。
不挤,没懂。
能不能把第二分句缩短为四个字?
第一分句前两个字用领字,后四个字与第二分句用自对,
用一个领字也可以。
这样读起来语感会好一些。
你可以试一试。

今天的练习题就简单说这些,谢谢大家收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