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附“天净沙”三首)
空谷足音 二零一九年十月一日,我独自骑摩托车去湖山周公源旅游,发现那里面空旷幽深,风光优美,时下天气晴朗,正是峡谷旅游的好季节。 周公源峡谷宽阔平坦,上游段农家错落,田亩毗连,乡土气息浓郁。下游经过多年的水库回水积淀,两岸形成多处金黄色的沙滩和绿幽幽的草甸,眼下正值枯水季节,可以踮起脚尖,踩着一个个光滑的鹅卵石来回穿梭。于是,那一个个被洪水冲刷得只剩枯骨的天然根雕,一块块经过几十万年水蚀风化而富有独特造型的顽石一跃变成雅石、美石、赏石,半遮半掩地出落在岸滩上。平时爱好此类造化尤物的我,今天得意低头俯拾,满载而归。 回家后,埋头整理这一大堆石木缘分,尽管老婆一面帮忙一面取笑痴啊憨啊的,自己却感觉一件件都爱不释手。由此及彼,遂想起沙滩上曾经俯身捡起,几经犹豫后终于又抛弃的那几个桩木天雕,遗憾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描述来,想象去,挖空心思地邀请远道朋友过来一游。 我六岁随父回乡务农,十二岁辍学,26岁前在县城里没有一个熟人,五十年至今几乎没有同学。眼看人们一次次地南来北往同学聚会,心里痒乎乎的,于是就把游历周公源时随手拍的几幅图片当诱饵发到温州去,发到永嘉去,把几位老工友约了过来,成就了一次两地六人周公源之行。 2019年10月11—12日一早,和老婆一起驾车到县城高速路口殷切等待。朋友来了,他们是胡海岚、王速敏、林晋辉先生和郑晓冬女士,其中胡海岚、林晋辉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佳作流传很多。 从大洞源下坡后到达上定村,找到周公源路口,从此顺流而下,一直到福罗淤左肩自然村,路程十七公里,是一条除了当地人以外少有人知,更少有人走的偏僻峡谷。其间汽车稀少,几乎没有工业痕迹和商业气息,峡谷两岸尽是悬崖峭壁、田园民居、沙滩草旬、渔船码头……一派原生态古朴景观。 通峡道路几乎是“凿刻”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崖壁下,每个转弯就像是一处“雄关漫道”,抬头仰望,不禁浑身哆嗦,朱颜凋损。 11号晚上在黄檀自然村住宿。因为干旱,酒店断水,一行六人只好在酒店门前的溪潭里露天沐浴。早秋时节,溪水文适可,观鱼、游泳、磨磨蹭蹭,在纯净水般清澈的山溪里洗去一天的路途疲惫,回味几十年前的乡村生活。 由于断水,生活不便,店主妇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客人表示歉意,那愧疚的情景,不禁使人久久地玩味“淳朴”一词的含义,但愿如此民风不至于将来游客的增多而成为最后的风景线。 晚餐间,店主人给我们奉上了农家白酒,同行中董酒道的照列问一声“是两年陈还是三年陈?”不料店主妇回答说,因为前段时间峡谷修路生意好,去年的陈酒都喝完了,“这……这是今年初做的”,说着说着,满脸歉意难以遮掩。 听完店主妇回答的那一瞬间,好像周围空气都凝固了似的,好大一会连各自的呼吸声音都听不见了。 有如此真诚(不,已然近乎“天真”了)而坦率的德性在此,我们还要求什么人为造作的两年陈,三年陈,抑或N年陈呢…… 鸟声婉转,晨曦高照,鸡鸣声此伏彼起。 溪滩上传来了一声声爽朗的笑声,响起了一曲曲四十年前的过时歌声,夹杂着一阵阵唏唏嘘嘘的岁月感慨声。 这天真无邪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今天周公源的崖壁上,深深地刻录在我五十年寂寞干渴的心海里,那是旷古质朴的天籁之声,是人间难得一闻的“空谷足音”…… 十七公里的峡谷有多长?前后两个半天的旅游经历有多少收获?恕我吝啬,仅以三首小令《天净沙》为此行作结:
天净沙·重游福罗淤(新韵) 天蓝水净沙白,四围空旷无霾。揖秀流丹响籁。江山遗爱,盛情邀我重来。
天净沙·周公源早秋 河滩水路沙洲,稻坪茶亩田畴。远道轻车旧友,黄昏时候,酒旗陶醉金秋。
天净沙·岁月感慨(新韵) 乘闲聚友优游,纵情峡谷高秋。往事消磨日久,青春失守,愿将年少从头。 ———————————— 注释 空谷足音:空谷:空旷的山谷。足音:脚步声。形容在空旷的山谷里听到的意外脚步声。比喻极其难得的音讯或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