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0|回复: 39

为何拗救不为部分人理解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19-10-12 07:4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天书史 于 2019-10-12 08:25 编辑

拗救的情况是唐诗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唐代没有相关理论传世,宋代对此的描述是:“盖 唐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宋代还没有提出拗救的概念。清代对唐诗的拗救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清代乾隆年科举考试中加入了五言八韵试律诗,严格要求按平仄粘对的格律做诗,不允许拗救。拗救法只用于非科举考试的日常创作中,出现了科举试律诗以合律为贵,平常作律诗却以拗救为妙的不同追求。
   现代人经过新文化运动,由于不再有科举试律诗,只有平常的律诗,律诗创作环境由清代二维变为一维,于是把平常律诗当科举律诗来看,把平常律诗创作法与科举律诗创作法混为一谈,于是有了拗句是不是律句,格律能不能拗救,拗救后算不算合律的争论,这是一维世界的人看二维世界的法,有很多看不懂是自然的。
王力说:我们要注意把技巧和格律区别开来,这些讲究只是技巧,不是格律。王力说的技巧就是拗救,有人对此不理解,疑惑道:“莫非技巧是独立在格律之外另外一种东西”,王力的格律说是继承清代格律说,由于现代没有科举,造成好多人不理解王力的拗救说。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08:2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段今人对拗救的态度:

我们学习拗救,主要还是为了欣赏唐宋古诗,特别是杜甫、黄庭坚等人的拗律体。

先声明一遍,今人创作格律诗,规则完全成熟,知识足够丰富,完全没必要故意去拗救显示水平,除非诗意到了那个位置,用字实在不能更换(比如专有名词,典故之类的),用也无妨,但是即便喜欢,也不建议多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0-12 10: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吴可《藏海诗话》:
苏州常熟县破头山有唐常建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唐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禅房花木深”。“遇”与“花”皆拗故也。
==========================

宋朝吴可的这段话,与清朝的拗救理论,没有任何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0-12 12: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试问:
王力的【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是技巧还是格律?

点评

是我主贴说的不明白,还是你就没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12 1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3:1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10-12 12:46
三羊试问:
王力的【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是技巧还是格律?

是我主贴说的不明白,还是你就没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0-12 13: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19-10-12 13:16
是我主贴说的不明白,还是你就没看?

你的主贴,没说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8
贡献
10208
金钱
12878
发表于 2019-10-12 13: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也就是王力说的那几种,有时为照顾专有词或诗意需要用到,按常规写法没办法做到,拗救还有其他一些妙用,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我经常那么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0-12 13: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19-10-12 13:40
拗救也就是王力说的那几种,有时为照顾专有词或诗意需要用到,按常规写法没办法做到,拗救还有其他一些妙用 ...

清朝科举既不见【特拗句】,也不见【大拗句】!

点评

清代科举考试不能有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12 15:29
所以清诗没啥地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12 1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8
贡献
10208
金钱
12878
发表于 2019-10-12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10-12 13:50
清朝科举既不见【特拗句】,也不见【大拗句】!

所以清诗没啥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0-12 14: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19-10-12 13:58
所以清诗没啥地位。

清诗的地位,与格律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77

主题

8297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88
贡献
9489
金钱
11602
发表于 2019-10-12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5:2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10-12 13:50
清朝科举既不见【特拗句】,也不见【大拗句】!

清代科举考试不能有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5:3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博文 发表于 2019-10-12 14:19
现代人经过新文化运动,由于不再有科举试律诗,只有平常的律诗,律诗创作环境由清代二维变为一维,于是把平 ...

清代有科举考试的律诗和平常律诗,是二维环境,现代只有平常律诗,是一维环境,环境不同,格律的观念也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0-12 15: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19-10-12 15:29
清代科举考试不能有拗句。

拗救理论,既然神通广大,为何清朝的科举废止不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9-10-12 16:0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19-10-12 13:16
是我主贴说的不明白,还是你就没看?

有人蠢,看不明白。恩德斯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277

帖子

14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7
贡献
336
金钱
524
发表于 2019-10-12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你只有说明书却没有图示,所以有人就看不明白了!你可以给他举几个例子不就看明白了!:如果再看不明白就回小学重读吧!多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36
贡献
3139
金钱
4579
发表于 2019-10-12 23:3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近体格律诗格律标准前什么都不用说。王力不懂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10-13 1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9-10-12 16:03
有人蠢,看不明白。恩德斯坦?

王力说:我们要注意把技巧和格律区别开来,这些讲究只是技巧,不是格律。

拗救法只用于非科举考试的日常创作中,出现了科举试律诗以合律为贵,平常作律诗却以拗救为妙的不同追求。

王力懂分别格律与技巧,青天书史也懂分别科考与日常的不同场合,但猪是不懂的,可见,跟猪论道是无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9-10-13 19: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是声律均衡的自然选择,当不是所有句子都要均衡,高潮处应当可以有变化以求力度。

点评

说得对,语调和情绪是有关联的。有时四平八稳的写,不足以表达感情。上句连用仄字,下句拗救回就是一种处理手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13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8
贡献
10208
金钱
12878
发表于 2019-10-13 19: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9-10-13 19:09
拗救是声律均衡的自然选择,当不是所有句子都要均衡,高潮处应当可以有变化以求力度。 ...

说得对,语调和情绪是有关联的。有时四平八稳的写,不足以表达感情。上句连用仄字,下句拗救回就是一种处理手段。

点评

学习:有时四平八稳的写,不足以表达感情。这是要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13 1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9-10-13 1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19-10-13 19:39
说得对,语调和情绪是有关联的。有时四平八稳的写,不足以表达感情。上句连用仄字,下句拗救回就是一种处 ...

学习:有时四平八稳的写,不足以表达感情。这是要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9-10-13 20: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忽悠悠 发表于 2019-10-13 20:02
打铁也是这个道理,有轻有重,有偏有正,只要不砸到手都可以,还有个火候和淬火的问题。 ...

哈哈,铁打多了,砸到手难免,火候和淬火把握不住也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3 20:2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技巧和格律是统一的。当某一种技巧使用成为常态,这种技巧就成了格律。比如颈联对仗本身是一技巧。但普遍使用就成为格律。所以格律实际是常态化的技巧,所谓技巧,都艺术手法。修辞,也是技巧的一种。声律,不过也是一种写韵文的技巧。

点评

所以从泛修辞来说,格律亦为一种修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13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9-10-13 20: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忽悠悠 发表于 2019-10-13 20:15
还是老先生明白事理,毕竟是匠人出身。

匠人出身,可不是好事。小时不知,读书是就业的最好路径,晚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3 20:2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拗救是不得己而为之。我认为是故意为之。因为以那些大诗人的才气,不使用抝句是沒有问题的。所以使用了拗向,是主观上在追求一种特殊的效果。比如很多唐律第七句使用特殊拗句,一般是追求一种奇掘的效果而故意使用之~

点评

我也赞成故意说,求变求活  发表于 2019-10-15 1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9-10-13 20: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10-13 20:21
技巧和格律是统一的。当某一种技巧使用成为常态,这种技巧就成了格律。比如颈联对仗本身是一技巧。但普遍使 ...

所以从泛修辞来说,格律亦为一种修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10-13 20: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9-10-14 08:39 编辑

抝救不成立,庸人胡说之。按《普通话声韵》的说法是:声调平仄"倒置"或平仄"换位"。发生这样的事有二大原因。一是人们的语言总是落后客观世界。比如说在用仄声字词的位置上还没有出现这个能精准表达诗义的仄声字词。二是诗作者的水平找不到合乎正格平仄格律的字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10-16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10-13 20:39
抝救不成立,庸人胡说之。按《普通话声韵》的说法是:声调平仄"倒置"或平仄"换位"。发生这样的事有二大 ...

【拗救不成立,庸人胡说之】!
唐尧说的非常在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8: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