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忆清河鱼对《椿枣园诗选》的一篇诗评
未错良机偶相遇,漫谈词话见真知。
新朋问我三余爱,顺手赠君一本诗。
别后音无疑忘旧,博中评至似逢斯。
躬耕自有春来日,花绽何期早与迟。
附清河鱼一亩一亩田
在冀州,见到一位写诗的老爷。 老爷写古体诗,七律、五律、绝句,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是个行家里手。就像自修武功,八卦掌、梅花拳、鸳鸯腿,练得纯熟老到。若再加以形容,端的是举重若轻,步步莲花,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老爷也仿写流行歌词,那是吹口哨一样的自得其乐,像燕子在春风绿柳里呢喃谈情。 老爷生活在平原上,不攀龙附凤,涉笔是自家院中的椿树、枣树,枝上有鸟鸣,是一只、两只、三只、四五只麻雀。它们的叫声,用心聆听,都是妙语天音,有乐感、有灵性,可以和它们聊两句,得怀中清风和肋下云朵。此种生活,自有乐趣,开口吟哦,如鸟在林间自在啼。 因为有此一股天然诗趣,老爷办公务、听新闻、骑车赶集、走亲访友,以致生气骂街,都是灵感,都关诗情诗意。 乡间的苗麦草木,气味清新,写进诗里,字里行间就会有田野的气息。感情越淳朴、真挚,此种气息越浓郁。集诗稿成书,翻卷欣赏,是走进田间散步的感觉,有放开脚步奔跑、放开喉咙呼喊的野味。掩卷后,又能想象出茂盛枝叶、五月的石榴花、豆荚和蝴蝶。其意美不胜收。 老爷的诗平白如话,如果坐在小院丝瓜藤下读,就像在拉家常话。 老爷作诗勤快,像下地耕耘一亩一亩田。他见我懂诗文,就送我一本《椿枣园诗选》。 摘到春天的香椿芽和秋天的红枣一样,甜滋滋的把诗选读了一遍。 老爷叫家斌,姓刘,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是我见到的诗人中的老好人。
最近收到一篇对我诗集的精致读后感,一亩一亩田,署名清河鱼,并且是倒插笔,很是蹊跷。待看完内容后,才想起是两年前偶然遇到的一位朋友,但姓名都忘了,也不知他的这个网名,只知他是河北报社资深记者,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还是百家讲坛候选人。那次是他们去冀县采风,我去看望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出发前,我俩提前一步上了车,顺便谈起了格律诗词,见他很内行、且有独到见解,谈得很投机,我就顺手赠给他一本我的诗集。当时也没再多说什么。两年多过去了,竟然从博客上贴来一个读后感,令我不胜欣喜,这本书他竟然认真进行了赏读并写成了文章,这不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吗?看来诗缘的魅力无穷,且无处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