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5|回复: 21

联十六期高级班第五讲10月2-3日练习 题 筷子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发表于 2019-10-5 01: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楹联十六期高级班第五讲10月2-3日练习题(桃源组)


题“筷子”,要求切题,有意境,无联病。


练习截止时间,3日晚上19点45分。


古风第一帅朵师点评。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联题是筷子,那么我就先说一说筷子。
筷子历史悠久,大约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期。
据《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这里所说的‘’箸‘’,即我们现在的筷子。
纣王为商朝最后一位国君,可见,
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了。
筷子,源起于中国,后来逐渐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文化圈。
好,关于筷子就简单介绍这些,

下面开设具体点评。
我们知道,创作成联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几下几方面:
一,立意。
二,脉络(内容分配)。
三,句式(气脉)。
四,语言风格。
我们这一次的练习题目是《筷子》,筷子是用来吃饭的,
因此此联题属于咏物范畴。
对于咏物联而言,不仅要准确地刻画出物象本身的形态,
特征,以及功用等,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并有所生发。
换一种说法就是:仅仅局限于物象本身的属性特点是不够的。
还要找出物象与人,或者与社会,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共性。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要求,来衡量一下这一次的练习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筷子 碧荷
尝人间百味
须两只同心

只,这个字我不清楚古音是平是仄。
谁能肯定?请告诉我。
用作数量词,只,是不是仄?
碧荷这一联,对仗方面明显宽了。
在前人的成联作品中,虽然也有交股对这个说法,
但是多半是在比较长的联中。
单比一共就五个字,最好不要这样写。
从立意上看,基本没有在物象固有的基础特征上做生发。
因此,联意显得比较单薄,这方面需要加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2、筷子    君心
入对出双,共尝苦辣酸甜味;
赴汤蹈火,同历春秋冬夏心。

②筷子    君心
于手指间频转换
在佳肴里探酸甜

第一联,上比写的比较好,符合筷子的自身特点。
下比,‘’赴汤蹈火‘’,有点夸张了。
就算汤里面可以有筷子去夹的东西,‘’蹈火‘’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然,古时候取暖用炭盆,需要有用筷子来拨火。
但这不是筷子的主要功能。
第二联,只是描摹了筷子的功用,同样没有进行生发。
咏物联,合理的生发很重要。这一点,很多同学好像都还没有意识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3、题筷子   求学者
兄弟齐心,直来直去,海味山珍从不弃;
贫寒富贵,成对成双,酸甜苦辣定先尝。



这是一个三分句的成联,既然是分句,
自然涉及到句与句之间的衔接问题。
这方面,下比做得好一些,
上比的分句之间明显有断痕,感觉有点接不上。
另外,从内容上讲,上下比有重复的地方。
山珍海味和苦辣酸甜,其实都是滋味。
再说了,山珍海味当然不会嫌弃。  ,
上比第三分句里的‘’从不弃‘’用得没有道理。
对仗方面,第一分句不够工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4、①筷子    减简
七寸六分瘦骨,于碟碗流连指点;
圆头方尾身形,将地天敬畏传承。​

②筷子    减简
剔千层肉体以存玉骨;
须两只同心方享佳肴。

此联,涉及到了古人的饮食文化。
“方尾圆头”,“六分七寸”,分别指的是筷子的形状和标准长度。
之所以这么设计,除了便于使用之外,也与古人的某些认知有关。
“六分七寸”则暗合了人的七情六欲。
古人说“食色,性也”,食和色本就处于同等地位。
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圆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可但在古人的认知里,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筷子的形状取天地为天之意。
“六分七寸”则暗合了人的七情六欲。
古人说“食色,性也”,食和色本就处于同等地位。
这一联,同刚才讲过的两个有同样的不足:
就是没有对物象进行生发。
第二联,上比,在意的表达上有些模糊。
筷子多于竹木削成,削去的是木,
留下的也是木,剃千层肉体从何说起呢?
享受美味佳肴,这是对筷子的拟人说法,是完全可以的。
但若只是局限于此,那联意就显得单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5、题筷子  角楼
尝遍六朝烟火,初心依旧,
历尽九曲笙歌,风骨犹存。

烟火,可以理解为焰火,也可以理解为人间的饮食烟火。
初心,指人的本心,最初的心愿。
但是,做为筷子,初心应该是什么呢?
好像有点说不清楚。
是夹饭夹菜,尝遍美味么?
可这些属于享受,算做初心,感觉有点勉强。
初心是为人民服务吗?
如果是,也要说清楚才行。
历尽九曲笙歌,风骨犹存。
筷子的使用部分阶层,无论是平民还是皇帝都需要它。
仅仅说是笙歌未免局限了。
总体上看,这一联在意上比较丰满。
但是在表达上有所欠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6、题筷子  角楼
蕴含千载中华智慧;
夹起万家桌上酸甜。

场景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除非你有所对照。
这一联,就是比较笼统的赞美了,没有选取具体的点来证明。
你想写哪个方面?一定要写清楚。你想怎样生发,也一定要是做好铺垫。
若是漫天飘着鹅毛大雪,就看不清楚雪花到底美在哪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7、题筷子  夏初雨
本是栋梁材,任山林自在,十年成就参天树;
甘为餐桌具,凭食客捏拿,三日尝穷世味情。

这一联,写的蛮有特色的。
虽然在用词方面还有点粗糙,但是整体架构很有立体感。
筷子的制作,有各种材质。
以竹木为主。这一联其实写的是木筷子。
联的上比,写筷子的出身,下比写成为筷子之后的功用。
内容分配上比较清晰。
其中有几个词汇需要斟酌一下:餐桌具,世味情。
任山林自在,
甘为餐桌具,
这一组对仗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8、筷子​   玉竹
因历千层剔骨;
才尝百味珍馐。

我们都知道,成联讲究立意。
立意决定你站得有多高。
这一联立意比较好。
用一句歌词来概括的话,就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联语短小精悍,不足之处是对仗方面有些不工。
短联,更应该工整。
经历千层剔骨;
才得百味于心。
这样改动一下,会好一点。
我看过的玉竹写的联,
这一个是最好的,加油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9.题筷子   九戒
非我小才,八孔在身能引凤;
因天大道,万家未席可尝鲜。

早就发现九戒也是一只潜力股。
写的联用词比较古典,立意也常常不不拘一格。
这一联,脉络比较清晰。
上比写筷子的一种材质(玉),下比写它的功用。
非我小才,八孔在身能引凤;
这两句,涉及到一个典故:吹箫引凤。
相传,秦穆公有一个小女儿,名唤弄玉。
生的十分美丽,并且特别喜好音乐,尤其擅长吹箫。
演奏出的声音十分动听,常常能招来凤凰落在身旁的树上。
秦穆公非常钟爱这个女儿,想要为她择一位最优秀的男子作驸马。
可是先后介绍了很多名门望族的公子王孙,但弄玉都不喜欢。
后来听说有一位萧史,原是一名太史令,
父母双亡,但本人勤奋好学,精通音律,且仪表堂堂。
弄玉一见倾心,与之结为伉俪。
婚后二人常常以演奏乐器为乐,感情非常好。
后来在某日,忽然足下生云,双双成仙而去。
上比很雅,只可惜下比写俗了。
既然要雅,那就上下一起。
虎头蛇尾的可不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10、题筷子   中国龙
抵力支撑,携手品尝人间美味;
不输长短,独身抵挡西域刀叉。

此联的下比,写得很有悲情色彩:
西方文化竟然入侵略到中国,连筷子都不答应了。
西域为何地?通常有两种解释。
一是我国的西部地区。
二是,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等等。
但是只看内容,不看题目的话,未必能猜到是筷子。
携手品尝人间美味;
这一句写的更像是两个人。
对仗方面,第一分句不甚工整。
生发方面,还是做的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1、题筷子   小诸葛
无餐墙上挂;
得味蝶中飞。
这一联的上比,初看看我有点费解:
筷子怎么会挂在墙上呢?
后来想想,大概指的是筷子笼吧!
读这个联,可以看得出写的是筷子,
但是没有从筷子的自身特点做任何生发,这个是此联明显的不足。
切记:成联不是出谜面,
能够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远远不是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题筷子    水常东
无才可去擎天厦;
有志毕生尝苦甘。

这一联的意,让我想起古典小说《红楼梦》
中那首刻在女娲石上的《石头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虽然石头未能补天,筷子也未能做栋梁,
但在写作手法上,二者是一致的。
在对仗方面,明显欠工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3、筷子   晏清
功行盘上见;
世味席间尝。

这一联,上比之意可取。下比需要另外斟酌。
功行,就是是功业和德行。
这是个比较古雅的词汇,用于筷子这样的题材很合适。
只是盘上见有些白话了。
内容上,下比与上比有重复,
所以需要作者另辟蹊径,
从其他方面入手,来丰富和完善联题。
14、题筷子  花儿花开
苦辣酸甜,双宿双飞齐并进;
贫寒富贵,一灵一巧尽相亲。

这一联,最主要的问题是上下比意思太接近。
都是说的一双筷子不离不弃。
写成联千万不要这样写。
一定要是上比一个方面,下比一个方面。
合起来为一个主体服务。
我们可以把联题看作是一个多面体。
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多面体上选取两个面来进行描写。
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也不能只选用一个面来重复写两次。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写成联,一定要这样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15、题筷子    联珠合璧
不离不弃,方能岁月同精进;
齐动齐休,才可苦甜共品尝。

我们知道,成联讲求脉络清楚。也就是说,上比和下比的内容不能混淆。
此联第一分句的对仗,
不离不弃:
齐动齐休。
意思其实是很接近的。
可能是想说筷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材质吧?
但是没有说清楚。
整体看来,成联的对仗方面很工整,希望在表达方面再精准一点。
16 筷子     初学者
尝尽人间百味;
见识世上诸君。

此联比较短小,上比写筷子的功用性,扣题精确。
但是下比‘’见识世上诸君‘’,就有些凑了。
筷子是用来夹饭菜的,接触的是各种味道,并不是用来看人的。
‘’见识‘’一词不符合筷子的特质,用得没有根据。
上比的意还是可取的。
若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发挥,增加一点内容就会很好看了。
在古在今,只为品味;
以竹以木,不肯屈膝。
这样拓展一下,是不是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17、题筷子     秋风
缺一无用,同心可取盘中菜;
欢同夙成,并影相窥世上情。

楹联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就像古诗有24诗品一样。
筷子涉及到我国最古老的饮食文化,
因此我觉得其用词还是古典些比较合适。
同心可取盘中菜;
这种接近于白话文的语言,最好不用。
成联上比说筷子的合作性。下比说有情有意。
初看觉得还行,再看就有点勉强了。
因为说的都是筷子成双成对这个特点。
另外两个分句的成联,句脚最好采用
平仄,仄平,这种安排方式。
同声落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韵律美。
当然,同声落脚也有先例,我们尽量避免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18、题筷子   笑红尘
一双夹起温馨,让酸甜苦辣尽成美味;
两脚撑开天地,携日月星辰从此新歌。

成联,从来不是只有简单的描写,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从而使联句更加耐看耐品。
比如比喻,拟人,双关,夸张等等。
但是,任何一种修辞方法都有个的问题~过犹不及。
这一联,上比用语比较实在(温馨一词待酌),
下比就有点夸张过头了。
筷子再怎么有用,也无法开天辟地啊,
那是盘古该干的活儿。
至于日月星辰,更不是它能够得着的了。
所以,虽说分句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密,下比仍然不行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题筷子    浊然
方尾圆头瘦瘦身,能传载千年文化;
六分七寸铮铮骨,可品尝百味人生。

成联采用了七七句式,在节奏上做了相应变化(74,47),
所以读起来还是很通畅的。
同时,筷子的形态写出来了。
但是,从整体看,这一联只是进行了物像外观的描摹,
而没有对此做深入的挖掘。
建议进行一下拓展和延伸,
从而使层面加厚,使联意饱满。


20、筷子  醉梦


方尾圆头,富贫老少家家用,传承从进食开始;
六分七寸,苦辣酸甜道道尝,岁月由知味代言。

以前曾经讲过:多分句成联,要特别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内容联系。
不可以搞独立王国,只管本句通顺,不管其它分句说的都是啥。
“方尾圆头”与“富贫老少家家用”,两句基本关联不上。
那么,要如何改动呢?
可以将第三分句做为“总结句”保留,
然后将第二分句缩为四个字,并与第一分句形成自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21、筷子   梦绿
竹木化身,合力为餐终付尽;
红唇常触,一双成对不分开。

写咏物的成联,一定要抓住物象最显著的特点。
筷子的特点是成双成对,团结协作。
此联点题很明确,一看就是写筷子的。
有优点也有不足。合力为餐终付尽
可能是为了照顾与下比的对仗吧,这一句不大通顺。
另外,分句之间有断痕。
竹木化身,,,后面接下来的分句应该与竹木相关才对。
红唇常触,,,,后分句与红唇也没有什么关系。
上比,建议改动后面分句。
从竹木宁折不弯的特性来入手组织语言。
下比中,一双成对不分开
这个意是非常好的, 非常符合筷子的自身特点,
可以很自然地顺延到人的情感领域。
因此建议保留这一分句,将前面的分句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22、筷子  九戒
修身长七寸六分,方尾圆头,少年曾挂江南月;
立世本二根一对,齐心协力,今岁惯探天下盘。

此联是典型的747句式。
首尾都是七字句,但是在节奏上做了相应变化:
34,尾43,所以读起来气脉非常流畅。
在上下比的对仗方面亦是非常工整。
这一点在成联中很重要!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优点,就是语带双关。
上下比的“修身”和“立世”,都可以与“人”产生关联。
从而使成联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筷子本身。
但是,在对“修身”和“立世”的阐述上,
没有提供具体的佐证就偃旗息鼓了。
此联第一分句属于总写,作用相当于说明文中的立论。
既然提出了鲜明观点,
之后的两个分句就应该加以证明,自圆其说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1: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23、筷子    沉默
尺竹修身,棍小能挟桌上物;
一双在手,技高尽看中国人。

此联脉络比较清晰。上比写筷子的材质和功用。
下比写它的起源,适用范围。
句式是典型的47句式,读起来比较流畅。
不足之处是,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生发。
没有触及到物象层面之外的东西。
另外一点:“棍”属于口语化用词,尽量不要使用。
可以换作‘‘身’’。
好,关于《筷子》的简评就到这里,
不足之处肯定有,欢迎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收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