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评】宇辉评张海萍《七律.无题》 ——第四届百诗百联大赛诗词赏析 作者:刘宇辉
《七律.无题》
草木枯荣复几何?匆匆岁月自消磨。
吟诗泪涩缘红叶,逐梦人痴似绿萝。
踏足俗尘怡悦少,蜗居寒舍惘然多。
西风惯作无情物,却未凋零方寸歌。
地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作者:张海萍(女) 作品编号:40007799
人为灵物,有七情六欲。因“眼、耳、鼻、舌、身、意”,生“喜、怒、忧、思、悲、恐、惊”,不足为奇。诗人张海萍的《七律.无题》,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以女性多感细腻的笔触,记叙了一种多愁善感的平凡生活,表达了某种敏感而复杂的情感,人生有所忧愁却未失去乐观,让人印象深刻。
“草木枯荣复几何?匆匆岁月自消磨。”首联以设问作起,自问自答。自然界草木随着四季更替,时而繁荣、时而枯败,经过了多少轮回?岁月匆匆,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其中,可以慢品出“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的意味,此处包涵了唯物论的哲学思想,说明世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时光的流逝,事物的变化,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吟诗泪涩缘红叶,逐梦人痴似绿萝。”颌联承首联进一步交代人生与客观自然的关系。一边吟诗,一边流泪,直至眼睛干涩,不过因为看到了红叶而相思,人常常因自然界的变化而情绪波动。一路追逐梦想,一片痴心不悔,执着的人生就如绿萝花语那般“坚韧善良”和“守望幸福”。“诗”、“泪”、“红叶”与“梦”、“人”、“绿萝”,不同的意象相对,视觉上色彩分明,感觉上体触颇深。“吟”、“涩”、“缘”与“逐”、“痴”、“似”,不同的动态或状态相对,人物活动鲜明、情态俱真。
此处对仗工整,因果能动关系清楚,让读者不由自主感同身受,甚至琢磨各意象的象征意义,联想更多。“红叶”与“绿萝”代表自然的客观存在,“诗”与“梦”为人的主观对象,“吟”与“逐”为人的主观行为。人生有时是被动的,被客观条件影响,或由必然规律推动,这种被动事出有因,或无法抗拒。人生也是主动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作用于客观事物,这个大自然便被人类改造得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这种改造社会的革命精神与世长青。人生不论被动,还是主动,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都会产生客观的结果。
“踏足俗尘怡悦少,蜗居寒舍惘然多。”颈联转向人生的艰难与疑惑。此处既是对仗,也是互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踏足俗尘”侧重步入社会的大环境及状态,“蜗居寒舍”侧重个人独处的小环境及状态,不论步入社会、还是个人独处,均是现实而无奈的生活——“怡悦少”、“惘然多”。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或许有不少喜悦的时刻,但现时代的喜悦却少于失意和忧思。这不只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的反映,现时代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那么相应的现实情感压力较严峻。
人人皆知,毛泽东时代是全世界人民公认的全民幸福指数最高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讲究公平和平等,工作有铁饭碗,生活有保障,即使条件艰苦却是万众一心,享受史无前例的主人翁地位,大多是无忧无虑。而现时代,社会价值由金钱主导,生产资料私有化,工人农民纷纷由原来的主人翁沦落为受剥削的打工者,即使没日没夜加班加点所得工资,都难以应付日益增高的房租水电、更应付不了身体被累垮的医疗费用,无人回避这些头疼的日常问题,如何解决更是现时代最大的困惑。
“西风惯作无情物,却未凋零方寸歌。”尾联在问题缘由的揭露中收合,并照应首联,由自然界的西风引申出面对人生困难的态度:我们遇到这么多不喜的问题,不过是素来无情的西风(喻没落腐朽的势力)作怪而已。即使困难重重,也可以迎难而上,不能淹没乐观向上的心志及精神。不畏惧苦难,就不会停止坚持的歌唱,前面被压抑的感情,至此于“方寸歌”声中扬起。
“方寸”有典可查,《孟子·告子下》言矮小,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及《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指心神。“无题”,往往因情感复杂,不好择一命名而为之,诗人寄予的包涵量何其大,有待更多读者品之。“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我们如何坚守心中的这块“方寸”地,并歌颂这种坚守精神呢?想必是这首《七律.无题》诗想要给大家的启思吧。
2018年8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