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3|回复: 16

诗歌的真正“价值取向”应是什么?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0-4 15: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10-4 15:59 编辑

帝京十篇之十
作者:唐太宗李世民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
世俗社会为什么要创立“哲学”这一学科?因为它是满足人类认知世界与人生的需求的。其它一切学科都以此为总纲,而不是与之背离。诗歌也是如此。

中国古代哲学都是以收摄一心,归纳总结为思考路径的。诗歌虽具备艺术的特性,但是它最终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与所反映的内容不可与之相背离。

描述与认知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这是人类共同追寻的最高价值,而诗歌不可与之相背离。认知这些真相靠的是理智与理性思维方式,而不是靠攀缘躁动的心与因此攀缘而生出的所谓的情。依靠这样的“心”与“情”是难以对世界做出正确认知的。

如果诗歌创作仅仅是为了消遣娱乐、抒发所谓的“情”,那是诗人的一种自我贬低。人生要把有限的生命用于投入到认知世界与人生的真相中去。而娱乐消遣是一种“挥霍”,它不属于“正思维”。

衡量诗歌的真正价值并非是艺术,它的真正内核是内容,艺术只是起到了修润的作用,看看内容是否真正地与哲学思想相应了。所以,衡量诗歌的真正价值是其哲学内涵,而不是艺术与所谓的“情”。

当然也不能否认艺术与世间情感的价值,它其实是包装物。就象小孩子怕吃药,你必须裹上蜂蜜让他去吃。就象飞蛾喜光,你要点上灯才能吸引它来。艺术与”情“其实是起到了这个作用,令其”趣入“正法。注意这”趣入“二字,不是什么褒义词。通过艺术渲染与煽情来刺激人类的神经,使其感兴趣,令其归入正法、正途。

大人吃药可以不用裹蜂蜜,他知道吃药的道理,可以主动去吃。哲学家、宗教家也可以不需要“艺术渲染”,回避“用情”。因为他们知道那些都是“障眼法”,对于探索世界与认知人生并没有什么帮助。

艺术与情感并不能作为衡量诗歌好坏的真正价值标准,因为它无法“量化”,并且它们的本质就是攀缘性的。但是哲学价值却可以。只有描述世间真相的诗文才是驻世时间最长久的,比如真正的了义诗文、了义偈颂用“与日月同辉”的赞叹语都是难以概括的。

诗人要认清“艺术”与“情感”所处的地位,在哲学家与宗教家的眼里其实并不是很高。而诗人却经常在自我陶醉。

中国古代的圣贤都是教人收摄一心,谦恭、勤俭自强的,这些哲学思想都是经过无数的人生教训总结出来的。而绝不是李杜诗文所各自体现的及时行乐、奢侈糜烂,自暴自弃、哀叹呻吟。

“静为躁君”。我们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诗文,时刻与圣贤的教诲相应。他虽然没有用比兴,但是诗文的内容要远胜于李杜。所以希望当代诗人能够认真思考,明辨是非,不要再被李白的所谓“艺术渲染”所迷惑,不要再被杜甫的过度煽情,装可怜博同情所迷惑。

所以要使诗坛真正摆脱对李杜的依恋任重而道远,根源还不是主要在李杜,而是在于诗人整体对诗歌的“价值取向”都出现了问题。解决的根源在于重新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诗人要全面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而不可再“偏食”。

诗人只有真正地摆脱情感的束缚,特别是摆脱贪情滥情,增长智慧,认识到“艺术”所处的辅助地位才能真正觉悟、真正解脱。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5: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的娱乐项目多了,很少再见到有人拿着一本《论语》去读的人,反而会把这些人视为另类,因此现代人的思维变得简单退化了。

诗人要重视心理健康。传统诗歌创作从来都是依托于传统文化的,不可再“偏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9-10-4 15:5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你认为历代最好的三首诗列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6: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9-10-4 15:54
把你认为历代最好的三首诗列出来。

这个我确实没有通读过,因为我认为没有必要。艺术就象衣服一样,好人坏人都可以去穿它,去用它。

当然我主贴的原则已经讲了,主要是以哲学价值来衡量,而不是艺术渲染。世俗的诗越是呈现静态越好,“静为躁君”。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的诗肯定要强过李杜。

武林高手过招主要是拼内力,因此手中有无兵器都无所谓,金庸这一点上体会的就很好。艺术就好比是那手中的兵器,舞个“剑花”其实是给外行看的。

佛门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当然是了义语、了义禅诗、了义偈颂其禅境最高,比如: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龙树六论》。

你们可以去步和一下,禅境只会落于下,不会再超越。


点评

诗词是艺术,不是哲学,哲理诗在诗中地位不高,诗主情不主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4 1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9-10-4 16:4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10-4 16:24
这个我确实没有通读过,因为我认为没有必要。艺术就象衣服一样,好人坏人都可以去穿它,去用它。

当然我 ...

诗词是艺术,不是哲学,哲理诗在诗中地位不高,诗主情不主理。

点评

非常同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5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7: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9-10-4 16:41
诗词是艺术,不是哲学,哲理诗在诗中地位不高,诗主情不主理。

文章有散文也有议论文,诗歌也是一种文体,应具备文章的所有功能。谁说的“无情便无诗”?议论、说理、说明等文体都可以不“用情”,不用艺术渲染。依靠智慧把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写出来有何不可?

《诗经》里各种内容、各种形式都有,风雅颂等各种表现手法也都有,特别是颂圣也是很平常的事。《相鼠》也是平铺直白,也缺乏"艺术“性,但是揭批效果反而更好。诗歌是受李杜这类失意人士的影响被重新定义了,变得狭隘了,是以他们这类失意诗人重新定义了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4 18: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本质是抒情,它关心的是精神方面的旨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10-4 2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兴、观、群、怨,如观不懂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20: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10-5 08:11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9-10-4 18:24
诗的本质是抒情,它关心的是精神方面的旨趣。

说文解字【第三上】【言部】
诗,志也。从言,寺声。书之切。
[url=][/url]
诗说文解字注
【卷三】【言部】

诗,志也。

注:《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按:许(许慎)不云“志之所之”,径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许浑言之也。所以多浑言之者,欲使人因属以求别也。又《特牲礼》(《仪礼·特牲馈食礼》):“诗怀之。”注:“诗,犹承也。”谓奉纳之怀中。《内则》(《礼记·内则》):“诗负之。”注:“诗之,言承也。”按:《正义》引《含神雾》(《诗纬·含神雾》)云:“诗,持也。”假“诗”为“持”,假“持”为“承”,一部与六部合音冣(最)近也。《上林赋》:“葴持。”持音惩。
从言,寺声。书之切。
注:一部。[11][url=] [/url]
[url=][/url]
诗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诗

《唐韵》:书之切,《集韵》、《韵会》、《正韵》:申之切,并始平声。《说文》:志也。《释名》:之也,志之所之也。《书·舜典》:诗言志。《传》:”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诗·国风·关雎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前汉·艺文志》:诵其言,谓之诗。《旧唐书·经籍志》:诗以纪兴衰诵欢。

又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疏:按诗上下惟有风雅颂是诗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赋兴,故总谓之六诗。郑康成《六艺论》:“诗,弦歌讽谕之声也。”朱子曰:“风雅颂,声乐部分之名。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

又乐章也。《荀子·劝学篇》: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注: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又《类篇》:承也,持也。《礼·内则》:国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注:诗之言承也。疏:《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以手维持,则承奉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

又姓。《后汉·南蛮传》:诗索,交阯朱人。

又《字汇补》:读作诛。《荀子·王制篇》:修宪令,审诗商。注:诗商,当为“诛赏”,《乐论篇》作“审诛赏”。

-----------------------------------------------------------------------------
你来看看古代典籍中有哪一本说诗是抒情了?相反古人都避讳说到“情”这个字。在诸多解释之中,如观最认同荀子的解释: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注: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诗者,乐章也。乐章者,乐之章法也,章法者,律也。节制声音,至乎中和恰当而止。不可挥霍无度使之流淫。流淫,流于末流。淫,骄奢也,贪也,无节制、渲泄无度。

你们可以来看看李白、杜甫的诗文内容哪有一点符合上述圣贤的教诲?李白提倡骄奢糜烂、及时行乐。而杜甫呢?哀叹呻吟,纵情滥情。忧国忧民不是不可以,但是他忧悲过度,实际上是希望引起别人对他境况的同情。所以实质上他是以忧国忧民为名而在忧他自己的境况来博取同情。

所以李杜的精神实质离不开一个贪字。真正的儒门典籍是绝对不会鼓励渲情的。是谁是什么时候把“情”字妄加入诗的概念中去的?所谓的诗、书、礼、易、春秋,所以诗是儒门五经之一,能允许把儒门所避讳的“情”字加入儒门正宗的诗的定义中去吗?绝无可能。一定是民间某些疏于儒门教诲的学人受以李杜为代表的诗文纵欲滥情的影响而擅自加上去的。

所以诗门对于儒门而言有一定的背离性。无论是崇尚情,还是有相当数量诗人的思想情绪与主流社会相抵触。这些都与受以李杜为代表的失意诗人的影响不无关系。

你们被其种植的错误概念、受其影响早已根深蒂固。所以,要说服你们很难。如观来诗坛之前也早有耳闻,宣传摈弃李杜以前其实来过诗坛几拨人,最后都不了了之。但是如观坚信,只要是持之以恒、愚公移山,最终终会说服你们的。







点评

感情是人类独有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感情。古代在人与人关系上,除了法家强调人与人对立,抗争外,其他各家均倾向于注重统一和谐。这种统一和谐至少包括三重规定性:一是强调等级名分,即尊卑贵贱;二是强调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4 2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1

主题

365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37
贡献
4109
金钱
7622
发表于 2019-10-4 22: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19-10-4 22:11 编辑

文学与哲学都是意识形态,都属上层建筑。

两者关系密切,一个好的文学家,好的诗人,必然是有思想、有哲学思想的人。因为文学离不开认识生活,他还得反映社会本质。一个没有思想对社会生活无从认识没有独见的人,是很难写出有个性有见解的文学作品来。所以朱光潜早就说过:“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

但文学与哲学,又的确是两回事。前者是形象的感情的特殊的表现、演绎生活;后者是抽象的理性的普遍的研究问题、总结规律。
文学是形象化的感情化的表现社会生活,哲学是抽象化理论化的研究问题。两者的目的与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23: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10-4 23:46 编辑
之达 发表于 2019-10-4 22:10
文学与哲学都是意识形态,都属上层建筑。

两者关系密切,一个好的文学家,好的诗人,必然是有思想、有哲学 ...

哲学是总纲,为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所谓的方法论。

儒门主张克己复礼而节制欲望,不鼓励纵欲、纵情滥情。

它们虽同属于“意识形态”,但是有从属关系的。孔子被尊为“素王”,意为精神世界中的国王。儒门教义对于现代人也具有指导意义。

诗门中的一些人盲目祟拜李杜,试图在精神领域举此大旗与主流“意识形态”分庭抗礼。这种苗头要值得重视。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所以这不是件小事,凡事都要防微杜渐。











点评

哲学是方法论,哲学有唯心有唯物。唯物论哲学对创作有指导,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体现哲学,有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明哲学。但无论如何,哲学不是文学的总纲,文学论述中也从没有谁说他们之间是这种关系。 文学靠三观左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5 1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4 23: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10-4 20:42
说文解字【第三上】【言部】
诗,志也。从言,寺声。书之切。
[/url]

感情是人类独有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感情。古代在人与人关系上,除了法家强调人与人对立,抗争外,其他各家均倾向于注重统一和谐。这种统一和谐至少包括三重规定性:一是强调等级名分,即尊卑贵贱;二是强调各个个人按一定的等级名分尽其义务,如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又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三是互相尊重对方人格尊严,如君使臣以礼之类。但我们注意到所谓人格的尊严是随等级的不同而不同的。君使臣以礼,是礼贤下士式的敬,是将臣下视为股肱之类的敬,不是要把臣下抬到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可见古人主张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建立在不平等的对等原则基础上的和谐统一。应当指出,要实现这种和谐统一是很不容易的。它一方面得取决于等级高的一方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取决于等级低的一方的自重、自强和抗争精神。例如农民阶级只有通过农民无数次地举行起义,才迫使地主阶级认识到“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道理。简而言之古人在人对人问题上的态度并不是一味地随遇而安,一味地反求诸己。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理解李白之所以如此看重人格尊严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10-5 08:16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9-10-4 23:36
感情是人类独有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感情。古代在人与人关系上,除了法家强调人与人对立,抗争外, ...

财富有限,总的来说要按照对国家的贡献来分配财富。

古代主要是论战功,然后才可以加官进爵。现代社会是按照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来进行分配。

古代纳税,现代也要纳税。古代纳的税也并非都用于皇室享乐。“基础设施”不用建设了?官道驿站,水利设施,哪个不用花银子?军队不用组建了?国家安宁了百姓也会从中受益。

不能总有人违反就要废除礼制,废除法律,废除儒释道这些世间善法的教化。

古代以士农工商为序,唐代不让商人世家参与科考。李白通过攀附权贵破例进了翰林,仅此一例就出了问题。郭子仪也多次遭排挤,多次被解除兵权,人家是怎样做的?象李杜这样报怨过吗?还是你自身才能不足,德行不够啊。在翰林院闲的时候可以多读书,也不用老往曲江池去跑吧?这与“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人生理想是相矛盾的。什么“诗写真情”?我看李白就最是虚情假义。

辞退后还不死心,又搞政治投机参与永王谋反。要不是郭子仪这样的大功臣力保他,他小命早就没有了。所以郭子仪这样的知恩图报,用之则出,舍之则藏的大功臣才真正是国之栋梁,值得受万世景仰,都乾坤颤倒了。

所以李杜被辞退不值得同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507

帖子

2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9
贡献
608
金钱
957
发表于 2019-10-5 1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1

主题

365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37
贡献
4109
金钱
7622
发表于 2019-10-5 13: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19-10-5 14:02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9-10-4 23:16
哲学是总纲,为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所谓的方法论。

儒门主张克己复礼而节制欲望,不鼓励纵欲、纵情滥 ...

哲学是方法论,哲学有唯心有唯物。唯物论哲学对创作有指导,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体现哲学,有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明哲学。但无论如何,哲学不是文学的总纲,文学论述中也从没有谁说他们之间是这种关系。

文学靠三观左右,有什么样的三观就有什磨样的文学主题。
文学是靠形象化而飞翔的,形象化的内核是情感。文学是艺术的形象的感情的,而不是说理的抽象的概念的。

感情有善恶美丑,说文学是感情的,并不等于允许文学可以恶丑可以滥情。就比如说人伟大,是高级生灵。如果杠精:“不对!人是有愚笨美丑善恶的,纣王、庆父、赵高、董卓、李林甫、秦桧、和珅、汪精卫之类都是最坏的,怎能说’伟大呢‘“?
说人伟大高级,是就整体,并不等于承认恶人坏人也伟大也高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14: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达 发表于 2019-10-5 13:24
哲学是方法论,哲学有唯心有唯物。唯物论哲学对创作有指导,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体现哲学,有的文学作品可以 ...

中国向来是祟尚大一统。不仅是指疆土上的,思想上也要大一统,并且意识形态基本上是具有排他性的。

秦国的法家思想,汉以后的儒家,建国后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在才稍有宽松,意识形态开始多元化。

哲学可以指导其它任何学科,因此它是总纲。哲学与宗教是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是世界某个范围内所认同的最高智慧与生存原则。在该被广泛认同的范围内凡是与之相违背的任何人与事都被视为叛逆。

诗在中国被视为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被列为儒门的五经之首,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因此它不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它更是国家礼仪的象征,因此具备一定的严肃性。

“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贬义词,只有在民间一些失意人士为了表达反叛情绪才要大力推祟它。于是他们在诗歌上找到了突破口,李杜便是其代表。

如前帖所述,被后李杜时代所定义的诗早已与嫡传儒门所定义的具备礼乐特征的诗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已经看到了,古代的儒门典籍中对诗的描述从未把情字加进去,那完全是后李杜时代妄加的。顺着李杜的足迹,诗歌成为了一些失意人士借以抵触主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它是开始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叛逆性格,强化与扩大与历代统治者、与主流社会的对立情绪。

佛门大德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只是不好拂历代皇帝的面才一直耽搁到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14:4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诗友前来参与讨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理都讲的很清楚了,“感情”上还暂时接受不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键是多读圣贤书,那时对我的话的理解才是水到渠成。

多储备承继传统文化的后备人才,所以更欢迎年轻诗人多到这里来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3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