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老芦说诗词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虽说是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普遍看法,但是呢,都会不由自主的,给眼前的审美客体排排名次,论个高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感受和审美角度不同,所以对审美客体的评价也就纷纭各异了。
我们中国曾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大气磅礴,恢宏壮丽,意境深远而又契合实际;他的著作和思想,改变了当时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观念;他用毕生的心血,扫除了一切旧势力的黑暗笼罩,染红了祖国“分外妖娆”的大好河山!他和所有他的粉丝y也是最贴心的。他就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才是当之无愧的,最红的诗人。
一、诗仙的狂放境界缺少了什么?
“诗仙”李白的作品雄奇豪放,绚烂多彩,他的诗词成就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然而,个人的性格、格局和时代的局限,都是他无法打破的。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孔圣人都不放在眼里,照样付之一笑,这样的李白够狂吧,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曲高和寡啊,此时的李白够清高吧;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时下的俗人们,不理解我的骨骼清奇,形神俊朗,还嘲笑我的阔句宏文,干谒无果的的李白够孤独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们都是可笑的蓬蒿之辈,不跟你们玩了!大笑一声,出门而去。这样的李白高冷到爆,拽的不要不要的了吧;
李白这样的诗句太多太多了,真可谓狂放出奇,超越众生的认知;但他却没能超越自我,打破“小我”的境界格局。不知当时只顾喝酒写诗发感慨的李白想到了没有,只想着自己的名望得失,不胸怀天下,就连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都是难以做到的。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宋朝人是怎么评价李白的。
苏东坡有个弟弟叫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在他的诗评著作《诗病五事》里,是这样评价李白的:“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时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哉?白始以诗酒奉事明皇,遇谗而去,所至不改其旧。永王将窃据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
用现在的话说,苏辙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李白的诗词和他做人的性格极其相似,像不接受笼头约束的骏马奔跑起来一样,豪气、奔放却华而不实。喜欢做博得虚名的事情。当时他却不知道,一些恰当的道理应该实践在什么地方。说道用兵打仗,第一个冲锋到敌阵里,他认为不是难以做到的事;说到游侠的行径,光天化日之下杀人了,他不认为是不对的。这样的思维方式,怎么能专心干好一件实事呢......在唐朝的诗人作品里面,李白、杜甫是数一数二的。现在他们的诗都在这呢。杜甫(的诗作里面)具备崇尚恰当而又有实际意义的理念,而李白这方面却赶不上(杜甫)”
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仰望毛主席的诗词成就,就不能单单局限在他的诗句里,那样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和不解。反过来说,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的角度,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才能看到主席诗词里的雄浑博大、洗练隽永、明丽深远;才能了解一代伟大诗人的情怀和功业。
在毛主席的诗词里,胸怀天下的博爱,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是共生共存的。“人生无处不青山”里有他勇于为理想而斗争的果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他为民争命的呐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他看到胜利曙光,对人民即将当家做主的喜悦和赞赏。
在主席的眼里和心里,人民是伟大的,
是可比圣贤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民众是英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工农大众是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主人:“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十万工农下吉安。”
“为人民服务”这短短五个字,凝聚了毛主席一生的奋斗和实践。我们从下面这首诗中,就能深切的感受到。
忆重庆谈判(近现代·毛泽东)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纵观古今,有哪一位诗人能有如此的情怀和笔触?有哪一位诗人能让自己的诗和民众如此的贴近?又有哪一位诗人的诗作和社会实践能如此的紧密结合?前无古人,只有我们的毛主席才是最伟大的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