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21

正体诗有多少种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3 10: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10-3 10:20 编辑

正体诗有多少种
      诗有正体与杂体,但正体与杂体不是固定的。是可变的。正杂体的划分主要体现在字数(句式)、句数、格律、立意四个方面。
       一、从字数(古时称“言”)上分,言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言及杂言之分,所谓的体是指每句的“言”要一致,自始至终的整齐句式诗体,不能贯穿则为杂言体。汉朝时三言体、四言体为正体,祭祀时只要用三言体。那时五言体诗不多,七言诗则被排斥于诗外,作为另类,另列为七言。南北朝时五言兴盛,成为正体。唐朝时七言兴盛,成为正体。因此从言的角度说,三、四、五、七言这四种为正体。但五言七言成为正体后,三言四言便渐渐衰退,只存其名,实与杂体为伍了,流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民俗文化。三言诗有人干脆把它划入杂体。
      二、从句数上分,句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句和杂句诗。汉朝时,句子上没有什么正体与杂体之分,南北朝四句、八句崭露头角,唐后四句八句成为正体,其他句式一律沦为杂体。
三、从格律上分,比较复杂。此所谓格律,泛指利用汉字语音的声、韵、调诸因素,通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形成的平仄韵调的格式规范。唐人分为格律(绝句、律诗、排律)与古风。格律诗符合声律和格律的要求,符合平仄协调,相间相对相粘的要求。
      但格律诗又包括正体格律和杂律两大类。正体格律指在齐梁永明体的基础上,经上官、沈宋、初唐四杰诸人努力而形成的平仄粘对格律。“杂律”指平仄粘对格律之外,另立音韵平仄规范而形成的多种不常使用、未能流行开来的“格律”。如拗体、蜂腰、双声、叠韵、五平、五仄、四声等体。这些诗体多数产生于平仄粘对格律的酝酿时期,当时并无格律正体与格律杂体之分。在平仄粘对格律被定为律诗正体之后,“杂律”诸体才被淘汰出格律正体之外,形成被正统诗人闲掷冷落的“杂体格律诗”。这类杂律诗或称杂体格律诗,因不遵循平仄粘对规则而异于正体格律诗,又因具有自己的平仄规范而有别于全不论平仄的古体,故而属于处在古体诗和近体格律之间的“杂体”(见鄢化志的《古代杂体诗通论》),古人沿袭了“变体即杂体”的概念,这种杂体非常多,而且争论很大。很多反对杂体诗的人却津津乐道拗体、集句、联句,不知自己正陷于杂体的汪洋大海之中。
      古风,有三个阶段,永明前为第一阶段,这阶段除了押韵,诗无任何要求。第二阶段为永明体阶段,提出四声八病,诗有了声律标准,第三阶段是唐初,上官仪等对永明体进一步完善。因此真正做为古风的是指第二第三阶段的诗。
      因此“遵循平仄粘对格律的近体诗和全无平仄规范的古体诗为正体,在平仄粘对格律之外另设各种规范,介于古体今体之间的诗体为杂体”。所谓“全无平仄规范的古体诗”,指不管平仄,只管声律的古风。
      四、以创作宗旨言:以通常言志、抒情、叙事、明理之作为正体,以语言形式和概念的游戏为目的诗作为杂体。
因此作为诗体而言,正体诗只有七种到八种。鄢化志说:“正体诗只有四言、五言、七言古诗、乐府杂言体及格律诗、词曲等十余种,而杂体诗的体裁达二百多种,是正体诗的十几倍;就作品数量而言,尽管也许只有正体诗的几十分之一,但是一旦物以类聚,集腋成裘,其数量也可谓惊人。”杂体诗古人已归纳出200多种,实际可能有400—600种之多(刚刚的杂体诗名词解释已超过400种)。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杂体诗》云:“按诗有杂体:一曰反拗体,二曰蜂腰体……十六曰五仄体,十七曰四声体,十八曰双声叠韵体,十九曰问答体,皆诗之变体也。”都说明:古人心目中杂体诗的“杂”,含有“由纯正而变化。以至于体式驳杂”的意义。因此“杂体诗是传统正宗诗体之外,各种体裁因素驳杂、规范样式细屑繁多的诗体的总称。”古人诗歌观念中的重正体而轻杂体,颇近于古人文学观念中的重诗文而轻戏曲小说,杂体诗被漠视歪曲与丑化。
      鄢化志当年说的“就作品数量而言,尽管也许只有正体诗的几十分之一,但是一旦物以类聚,集腋成裘,其数量也可谓惊人。”不完全符合事实,因为他并没有做过收集的工作,从丁胜源夫妇的《回文集》和刚刚主笔的《杂体大全》来看,杂体的数量是惊人的,《回文集》有600多万字,《杂体大全》有近700万字(其实九牛一毛,没收全,像集句诗收集的不足十之一),还有《图形诗大全》据说可达200万字,这1500万字谁敢漠视?
.


资料
    1.第一部集中选录杂体诗作品的《艺文类聚》(唐初欧阳询等撰)卷五六,收有后来概念的杂体诗70余首,诗体36种:
  柏梁台 离合诗 回文 建除 六甲 十二属 两头纤纤 六府 藁砧 五杂俎 四气 四色 字谜 道里名 数名诗 郡县名 县名 州名 卦名 药名诗 姓名诗 百姓名 相名诗 鸟名诗 歌曲名 龟兆名 针穴名 将军名 宫殿名 屋名 车名 船名 树名 草名 八音 口字

  2.首次集中阐释杂体诗的诗体名称含义的《乐府古题要解》(中唐吴兢撰),涉及符合后来杂体诗概念的诗歌体材26种:
  砧藁(应作藁砧) 连句(后作联句) 离合诗 盘中诗 回文诗 百年诗 道里名诗 星名 郡县名 卦名 药名 姓名 相名 宫殿名 草树鸟兽名 歌曲名 针穴名 将军名 车名 船名 数名 寺名 八音 六甲 十二属 六府

  3.首次确立体裁概念的杂体诗名称的《杂体诗序》(晚唐皮日休撰),论及杂体诗25种:
  柏梁台 离合 反复 回文 叠韵 双声 风人 短韵 强韵 四声 三字离合 郡县 药名 建除 六甲 十二属 卦名 百姓 鸟名 龟兆 口字 两头纤纤 藁砧 五杂俎 联句

  4.首次从理论角度设专章论述杂体诗体格种类的《沧浪诗话》(宋严羽撰)限定的杂体诗共15种:
  风人体 藁砧体 五杂俎体 两头纤纤体 盘中体 回文体 反复体 离合体 建除体 字谜体 人名体 卦名体 数名体 药名体 州名体

  5.首次为杂体诗设专卷选录作品的《宋文鉴》(宋吕祖谦撰)选入杂体诗19种:
  星名 人名 郡名 药名 建除 八音 四声 藏头 离合 回文 一至十字 两头纤纤 五杂俎 了语 不了语 难言 易言 联句 集句

  6.所有涉及杂体诗的作品选集、文体论著或诗话论著中,收录杂体诗种类最多者,当属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虽然书中的《杂体诗序说》限定的杂体只有拗体、蜂腰、断弦、隔句、偷春、首尾吟、盘中、回文、仄起、叠字、句用字、藁砧、两头纤纤、三艳妇、五杂俎、五仄、四声、双声叠韵、问答等十九种,但按近现代杂体诗的概念,该书中的杂言、杂句、杂韵、杂数、杂名等栏下的诸体,也应纳入杂体诗范畴,依此标准,《文体明辨》中列入的杂体诗作品的体格达88种:
  三句体 五句体 促句体 七.五相间体 三五七言 一三五七九言 一至七字 一至九字 一至十字 拗体 蜂腰体 断弦体 隔句体 偷春体 首尾吟 盘中体 回文体 仄起体 叠字体 句用字体 藁砧体 两头纤纤体 五杂俎体 五仄体 四声体 双声体 叠韵体 答题 进退韵 颠倒韵 平仄两体 四时 四气 四色 五噫 六忆 六甲 六府 八音 十索 十离 十二属 十二辰 百年 数名 人名 建除 星名 二十八宿 道里名 郡县名 州名 县名 针穴名 姓名 将军名 古人名 歌曲名 屋名 船名 车名 药名 草名 树名 鸟名 兽名 卦名 龟兆名 离合 诙谐 风人 大言 细言 小言 难言 易言 了语 不了语 乐语 醉语 馋语 滑语 吃语 远意 暗意 字谜 物谜 禽言
  以上所举在杂体诗的寂寞岁月中产生过关键作用的六部著作,共出现杂体诗的体裁名称209次。除去重复,实有杂体诗的体裁名称98种。这当然不是杂体诗种类的全部。由于诗歌观念和艺术形式的演进,杂体诗体裁形式也在一定的原则下不断更新,根据唐宋到清末各种典籍中杂体诗名目的不完全统计,总数达200种以上。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6 16: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6 16: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云:凡拗句均属杂言诗。而此文未曾言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10-7 11:2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6 16:37
刚刚云:凡拗句均属杂言诗。而此文未曾言及。


再去细看吧。
“杂体诗是传统正宗诗体之外,各种体裁因素驳杂、规范样式细屑繁多的诗体的总称。”你说拗体属不属于?它是不是“因素驳杂、规范样式细屑繁多”?
再说,你认为拗体是不是“正宗诗体”,你如果承认它是“变体”,那么它还能是“正宗”吗?
只要认真推理,许多道理都是可以推理出来的

点评

拗体是拗体,不属变体。变体属律诗范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7 12:23
有拗句就是拗体诗吗?倒希望你能弄明白,不要误导他人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7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1: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6 16:37
刚刚云:凡拗句均属杂言诗。而此文未曾言及。

我真的很佩服你的学识,但物有所长,必有所短,对诗体的认识你太偏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7 12: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9-10-7 11:21
再去细看吧。
“杂体诗是传统正宗诗体之外,各种体裁因素驳杂、规范样式细屑繁多的诗体的总称。”你说拗 ...

有拗句就是拗体诗吗?倒希望你能弄明白,不要误导他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7 12: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9-10-7 11:21
再去细看吧。
“杂体诗是传统正宗诗体之外,各种体裁因素驳杂、规范样式细屑繁多的诗体的总称。”你说拗 ...

拗体是拗体,不属变体。变体属律诗范畴。

点评

你倒说说什么是拗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7 1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7 1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库提要
《文体明辨》·八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徐师曾撰。师曾有《古文周易演义》,已著录。是编凡纲领一卷,诗文六十一卷,目录六卷,附录十四卷,附录目录二卷。盖取明初吴讷之《文章辨体》而损益之。讷书内编仅分体五十四,外编仅分体五。前代文格,约略已备,师曾欲以繁富胜之,乃广正集之目为一百有一,广附录之目为二十有六。首以古歌谣词,皆汉以前作,真伪不辨。而以李贺一诗参其间,岂东京而后,只此一诗追古耶?次四言诗,以分章者为正体,以不分章者为变体。次楚辞,分古赋之祖、文赋之祖、摹拟楚辞三例。次赋,分古赋、俳赋、文赋、律赋四例,又有正体而间出於俳,变体流於文赋之渐二变例。次乐府,全窃郭茂倩书而稍益以《宋史·乐志》,其不选者亦附存其目。次诗,取《文选》门类稍增之,所录止於晚唐,宋以后无一字。次诏诰诸文,皆分古体、俗体二例。次为书表诸表,则古体之外添唐体、宋体。碑则正体、变体之外又增一别体。甚至墓志以铭之字数分体。其馀亦莫不忽分忽合,忽彼忽此。或标类於题前,或标类於题下,千条万绪,无复体例可求。所谓治丝而棼者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2: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7 12:23
拗体是拗体,不属变体。变体属律诗范畴。

你就是在这点上转不过弯来,你若转过弯来,你是我们奇诗派得力的理论家呢。可惜,你的错误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纠正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7 12: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说:"按诗有杂体:一曰拗体,二曰蜂腰体,三曰断弦体,四曰隔句体,五曰偷春体,六曰首尾吟体,七曰盘中体,八曰回文体,九曰仄句体,十曰叠字体,十一曰句用字体,十二曰藁砧体,十三曰两头纤纤体,十四曰三妇艳体,十五曰五杂俎体,十六曰五仄体,十七曰四声体,十八曰双声叠韵体,十九曰问答体,皆诗之变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2: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7 12:28
四库提要
《文体明辨》·八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做学问者不能只执一端,也不能爱鸟及屋。
就那个“窃”字就用的不当。赞同的观点就可引用,怎叫窃。窃是没有自己的东西。从论述看,不管正确与否,徐师曾有自己的主见,因此这个“窃”是自打耳光,我们不要被他所惑。

点评

全窃郭茂倩书而稍益以《宋史·乐志》,其不选者亦附存其目。 从此文来看,其所论并无自己的主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7 1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7 16: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7 12:23
拗体是拗体,不属变体。变体属律诗范畴。

你倒说说什么是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7 17: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列的资料来看;
1.《艺文类聚》诗体36种:
2.《乐府古题要解》体材26种:
3.《杂体诗序》杂体诗25种:
4.《沧浪诗话》杂体诗共15种:
5.《宋文鉴》杂体诗19种:【集句】
6.《文体明辨》限定的杂体19种。
共计六种,其中五种都不言“集句”为杂体,仅《宋文鉴》杂体收有,实一家之言。但望引原文以释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7 17: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9-10-7 12:43
做学问者不能只执一端,也不能爱鸟及屋。
就那个“窃”字就用的不当。赞同的观点就可引用,怎叫窃。窃是 ...

全窃郭茂倩书而稍益以《宋史·乐志》,其不选者亦附存其目。
从此文来看,其所论并无自己的主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06: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7 17:02
从你列的资料来看;
1.《艺文类聚》诗体36种:
2.《乐府古题要解》体材26种:

这易理解呀
1.杂体诗的归纳是一代代人增补的。
2.用杂体诗的定义去衡量正确与否。根据杂体诗定义的要点,也知道集句已超出格律诗本身的要求,所以为杂体。
你坚持个人的看法是好事也是坏事。说是好事,就是若你坚持的是正确的,那你的坚持有价值也有意义,但当你坚持的是错误的,那既不利于自己的深入,还会影响别人。
我这个人别无优点,做学问就没有你仔细和认真,却有两点,一是尊重有学问的人,二是只要别人说得有道理,我就能纠正自己原来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07: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10-8 07:07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7 17:06
全窃郭茂倩书而稍益以《宋史·乐志》,其不选者亦附存其目。
从此文来看,其所论并无自己的主见 ...


只要表示赞成,便是主见。比如,你提出一种观点,我认为正确,而且你全说到了,正如李白赞别人有诗在上头一样,无须补充,你能说我没有主见吗。引和窃是两回事,人多不细想而混之。何况作者还能“而稍益以《宋史·乐志》”,类书的编法就是如此。我主笔的《杂体大全》便是类书,多摘抄,加补充,只有我不赞成的才有我的看法。这样做,其实也是尊重前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15: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10-8 15:45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7 12:21
有拗句就是拗体诗吗?倒希望你能弄明白,不要误导他人了。


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不知你对什么叫体心中有数么。只要上我杂体诗网站的,一上网我就要他们辩清楚“体”,反复给他们讲“自始至终使用某一种手段(方法)的就是某种诗体。没有贯彻到底的只能说使用了某种方法或某种修辞手法(格)。”因此,你的问题很好回答,
1.凡是有大拗句的都叫杂体,但不一定拗体诗体。
2.全诗都是拗句组成的,才叫拗体诗体。
3.只有一句或数句大拗句的,不能叫拗体诗体,只能叫拗句格。
4.平时大家说的拗句诗(指大拗,小拗值得讨论),只是一种习惯,并没有认真去分辨,因此是拗句格还是拗句体,还得读者自己去分辨。这种习惯说法就是说不管是格也好,体也好,总之是拗,这点是不错的。按杂体诗的定义,大拗者超出格律的约束,就是杂体,小拗者没有超出格律的约束,不是杂体。杂体分为法与体两方面,大家笼统都说成某种杂体诗,不要以为就是某种诗体。
抄一段(说“窃”一段也可):
拗句格
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小拗当然也是不依常格,但没脱离格律的三相约束。)
●宋王楙《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脔》云:‘鲁直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鲁直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老杜,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仆谓此体非出老杜,与杜同时如王摩诘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疑亦久矣。 张说诗曰:‘山接夏空险,台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亦省作「拗句」。(刚刚说,这几段只是专论拗句里的一种,此拗是潭兄常论及的两平夹一空或两仄夹一平的救小拗,虽为修辞格,但属于正常的,因为没有破坏相间相对相粘的要素。这种拗就是潭兄认可的不是杂体,是正常的格律。这点上我与潭兄一致。)
●宋吴可《藏海诗话》:「苏州常熟县破头山有唐常建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唐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禅房花木深’。」
参见「拗体诗」——亦省称「拗体」。这就是习惯说法,很含糊的说法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是大拗就是杂体,全篇都是便成为诗体)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
●明胡应麟《诗薮•宋》:「鲁直‘黄流不解浣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蜂房各自开户牖,蚁穴或梦封侯王’,自以平生得意,遍读老杜拗体,未尝有此等语。」(这些是大拗
●清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三:「唐人拗体诗有二种,其一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不救),如老杜‘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诸篇是也;其一单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拗救)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如许浑之‘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赵嘏之‘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是也。」
●清王轩《<声调谱>序》:「韩孟崛起,力仿李杜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
参见「拗句」。
参阅清赵翼《陔余丛考•拗体七律》。

点评

你能从唐人中任何一家彴七言律诗,选出十首你认为不是拗体的来说明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8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9-10-8 19: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9-10-8 19:09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9-10-8 15:31
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不知你对什么叫体心中有数么。只要上我杂体诗网站的,一上网我就要他们辩清楚“体”, ...

你能从唐人中任何一家的七言律诗中,选出十首你认为不是拗体的来说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07: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0-8 19:07
你能从唐人中任何一家的七言律诗中,选出十首你认为不是拗体的来说明吗? ...

不需要做这种无用功。唐人格律是在发展中,无必然性,任何不正常都是正常的。要找也应该在宋人中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07: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9-10-9 07:13 编辑

这个表中10首正体的很多
格律形成年代参考表
诗人姓名         年代            五言八句平韵诗首数         粘式律首数          合律百分比
庾   信(南北朝513-581)         81                            4                         5%
李百药(隋唐565--648)           11                            2                         18%
李世民(598年----649)            34                            5                         15%
上官仪(608年----665)            6                              0                         0%
武则天(624 ----—705)           8                              1                         13%
卢照邻(约636--约680)           33                            6                         18%
骆宾王(约638 ---684)            54                            21                        39%

.
五律成熟期:
杜审言  (约645  -约708)        28                            27                       96%
杨  炯  (650------- 692)         13                             13                       100%
崔  融  (653------- 706)         8                               6                         75%
宋之问  (约656 —约712)       90                             78                       87%
沈佺期  (约656 —约715)       70                            63                       90%
张九龄  (678年---- 740)        87                             78                       90%

         这个表格很清晰表现了格律诗的进程,主要在武则天当权期间649(李世民去世)---705(武则天去世)

.

       沈宋定型,指多数作品反映出的规律,不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见下:
        沈佺期五言八句平韵70首 ,失粘失对7首,90%合律。
卷95_12 【饯远】沈佺期
任子徇遐禄,结友开旧襟。撰酌辍行叹,指途勤远心。                   失对
秋皛澄回壑,霁色肃明林。暧然青轩暮,浩思非所任。
卷95_5 【凤笙曲】沈佺期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对)挥手弄白日,安能恋青宫。          失粘
(粘)岂无婵娟子,结念罗帏中。(粘)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卷95_16 【入卫作】沈佺期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粘)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对)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2处失粘
卷95_22 【枉系二首】沈佺期
吾怜曾家子,昔有投杼疑。(对)吾怜姬公旦,非无鸱鸮诗。 平头
(对)臣子竭忠孝,君亲惑谗欺(粘)。萋斐离骨肉,含愁兴此辞。    失粘失对
卷95_23 【黄鹤】沈佺期
黄鹤佐丹凤,不能群白鹇。(粘)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
(粘)遥忆君轩上,来下天池间。(对)明珠世不重,知有报恩环。 失对失粘
卷96_55 【题椰子树】沈佺期
日南椰子树,香袅出风尘。(对)丛生调木首,圆实槟榔身。           失粘
(对)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粘)不及涂林果,移根随汉臣。 失粘
卷96_60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沈佺期
偕老言何谬,香魂事永违。(粘)潘鱼从此隔,陈凤宛然飞。
(粘)埋镜泉中暗,藏镫(仄)地下微。犹凭少君术,仿佛睹容辉。 失粘失对

.
       宋之问五言八句平韵90首,失粘失对12首,87%合律:
3卷51_1 【息夫人】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对)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对)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失对
5 卷51_3 【夜饮东亭】宋之问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失对,失粘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1 卷52_39 【送武进郑明府】宋之问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粘)北谢苍龙去,南随黄鹄飞。
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粘)甿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          失对
2卷52_27 【答李司户夔】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失对
驷马留孤馆,双鱼赠故人。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4 卷51_2 【初到陆浑山庄】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失粘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6卷51_26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宋之问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失对,失粘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7 卷52_44 【晚泊湘江】宋之问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失粘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8卷52_38 【送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失粘
9 卷52_30 【过函谷关】宋之问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失粘
10 卷51_30 【长安路(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失粘,失对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
11 卷51_31 【折杨柳(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                    失对,
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妾自肝肠断,傍人那得知。
12 卷51_32 【有所思(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粘)美人旷遥伫,万里浮云思。
园桃绽红艳,效叶柔绿滋。(对)坐看长夏晚,秋月生罗帷。          失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07: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1.大家承认的便是这种诗体的正体。比如格律诗一是三相二是中间两组对联三是135不论246分明,符合的就是正格
2.有个别地方违反的便是犯律
3.有规律违反的便是变式,变式就是这种诗体中的杂体诗。对这种诗体本身而言叫变式,在所有的正体诗词面前,它就是杂体诗。面对的对象不同,说法不同。

只要平心静气,许多问题可通过讨论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