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4

“单”字的含义变迁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9-10-2 12: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字的含义变迁”   

        
        前几天,对于苏版的帖子,我承认是“信口”了,请苏版原谅。        《说文》关于“单”字,训释为“大也”。这个“大”,实际上是“打”字的谐音字。我们注意到,《说文》无“打”字,“打”字当是东汉以后所造的形声字。



        “单”字,从最先的狩猎工具狩猎之事→狩猎所获之物(兽)。这是“单”字的横向含义变迁


    纵向变迁是:以“单”字头上的弹子(吅)取义,“单”变为弹。
                  
    弹子打击为单发器,于是“单(弹子)”变为“单(独)”的“单”。
                  
    弹子之用为“打击”,于是“单”变为“打”。东汉许慎时,这个“打”字还没有创造出来,许慎在训释“单”字的打击义时,以“打”字的谐音字“大”标识之。这是对的。但是,他没有对这个“大(打)”字的含义做进一步解释,于是被我们现代人误解为大小的“大”了。


    若以“打击”义释“单”,苏版所举的几个例子,似乎能以“打击”读通文义。
    1、《史记.春申君传》:“王之威亦大(打)也”,秦王具有居高临下绝对的军事打击实力;
    2、《吕刑》:“明清与单(打击)辞”,明察打击诬陷之辞;
    至于《国语.郑语》:““夏禹”能单(殚)平水土”,“单”通“[size=21.3333px]殚”,训“尽”。


    我们从“单”字的横向变迁与纵向变迁,都没有找到与大小的“大”字挂钩的痕迹,更不与沿袭的“袭”字挂钩。若将“单”训为袭击义的“袭(打)”,可能就正确了。


    不厌其烦的研究“单”字,当然是为了弄通一个问题。当然,我的解释是否对,害的请大家来研究辨别。
    附图是“单”字含义的变动图。

图像 (114).jpg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12: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释“单”为“大”,应该是“打”的谐音字。许慎的错误是没有对这个“大”字作进一步的解释,于是让后人将“大”理解为大小的“大”。昨晚这样怀疑,今晨翻阅《说文》,果然《说文》没有“打”字,说明“打”是东汉以后发明的形声字。但语音已经在许慎之前就存在了,所以许慎用谐音字“大”训释“单”。
通观“单”字的语义变迁,都不可能与大小的“大”字挂钩,也没有沿袭的“袭”义挂钩。若将“单”训释为袭击义的“袭”,还是靠谱的。
我这样说,是否对,也需要大家鉴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兄晃一下就走了,也没有见到你的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09: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书,都当重新审定
现在的字书,例如《汉语大字典》、《辞海》、《词源》等,都是根据《说文》、《玉篇》、《广韵》……等古字书编订的。《康熙字典》,顾名思义,出产于康熙年间,也是根据《说文》等字书,以及五经、诸子百家等典籍编订的。在《说文》等古字书成书时代,没有见到过甲骨文,金文出土也少,将字训释错误,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鉴于字书的权威性,若将这些错误的解释仍然让它留在字书内,就会误导学者,特别是中等以下学历、中等以下知识人士。
拿“单”字来说,《康熙字典》的错误就不在少数。

1、【书.洛诰】“乃单文德”。  [传]“‘单’,尽也”。  
【按】这里的“单”,当为“亶”的同音假借字,义为“厚也”。[传]训“尽也”,就可能失当。“乃尽为德”似乎不及“乃亶文德”——乃厚文德更恰当。

2、《诗.小雅》,“俾尔单厚”,【郑玄笺】“‘单’,尽也”。
【按】郑玄笺“‘单’,尽也”,也不当。当为“亶”,诚也。“俾尔单厚”——俾尔诚厚,就比“俾尔尽厚”恰当。

3、《诗.大雅》“其军三单”,【郑玄笺】“大国之制三军,以其余卒为羡。单者,无羡卒也”。
【按】在公刘当部落长时代,处于艰难之中。地盘不过现在的庆城县,而且还不是公刘一家所有。《诗.公刘》首章就写当时的困难情况。在公刘的周部落,一军尚且难组,遑论三军。
有人会说,公刘的祖父后稷封于邰,应该有三军。这也有问题,邰邑有多大?就是岐山周边一、二县,也难称之为大国。何况,后稷死后,他的儿子不窋失官,就流落到庆阳高地,与夷狄混居杂处,至少不窋没有三军。公刘是不窋之子,也不可能有“三军”。
郑玄说“大国之制三军”,典出《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虽然有据,但是“大国三军”的时间不对。
《周礼》,是姬周拥有天下之后,中央王朝颁布的行政职官设置,和这些职官的职责等具体条款,拿今日来比喻,就像“岗位责任制”。《周礼》的成书年代,“前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欣以‘《周礼》乃周公致太平之书’。……其后郑玄注《周礼》,申其说。《周礼.天官.太宰》郑玄注:‘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职,谓之《周礼》’。七年,致成王,以此礼授之,使居洛邑治天下”。也明知“大国三军”之制,出于周公。
郑玄是《周礼》专家,深知《周礼》处于周公之手,也就是姬周取得天下之后所作,何以在注释《公刘》时以“大国之制三军”注释“其单三军”?
这是以周公摄政时代的国力来类比、猜度公刘时代的国力,当然是臆测、猜度。
再说征兵制度,“三丁取一”或一家只征一人,这也是大国的征兵制度,在公刘时代的周部落,应该是全民皆兵,农忙时是农民,战时是士兵,哪里能遵循“三丁抽一”的制度。郑玄之“笺”,是以汉时制度度量《公刘》,不切公刘部落的现实实际。

4、【前汉.匈奴传】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按】许慎《说文》释“单”为“大”,是将匈奴的“chán yú”的中文注音“单于”,视为中文了。对外文,中国常常用它与中文相似的字音标注,就是“注音”。
《辞海》“单于”条曰:“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全称应作‘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语“撑犁”是天,‘孤涂’是子,‘单于’是广大之意。通常简称‘单于’”。
许慎根据《前汉.匈奴传》“‘单于’者,广大之貌也”,将“于”视为语词“欤”,减省为“‘单’者,广大之貌”,于是将“单”训为“大”。这也许是许慎的错误根源——视外文注音为中文,又减省“于”字,于是训“单”为“大”。
现代的办公软件,一种叫“wendus”,中文注音为“温度士”。外文“温度士”的解释为“办公软件”。因“温度”与中文“温度”字形一样,于是将中文的温度也训释为“办公软件”,这当然是可笑的。许慎的错误与这个例子相同。
大约在东汉时代,就很少见到匈奴了,许慎家处南阳,离边境更远,更不知道匈奴语了。许慎出错,也是可以原谅的。但不能让这样的错误永远保留在词典内。
《辞海》就没有选用许慎“单,大也”的注释,这就是进步。
所以,我对“单,大也”,判决为枪毙。当从《说文》、《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中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3 2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