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我学写格律诗词的一点浅见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0-1 08:5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初阳:师古而不泥古,力求意新格高--我学写格律诗词的一点浅见

我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熏陶,阅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但未曾动笔写过格律诗词,直至2015年方才学写格律诗词,并于2016年创办了“云帆诗友会”平台,自此便一头扎进平平仄仄里。在习诗的三年中,我得到了众多诗家词长的引导与帮助,也逐渐窥得些许写诗的门径,在此分享还不太成熟的创作心得:

取法乎上,效法无痕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一百二十九:“诗宗韩、杜、苏三家,自是取法乎上之意。”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融会贯通,效法无痕,我们的作品的起点自然不会太低。网络给诗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作支持,但同时也助长了“快餐文化”,当今的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虽不乏佳作,但“劣质产品”极多,甚至千篇一律。所以,去伪存真,用有限的时间获取和阅读真正的经典尤为重要。

诵读经典、博闻强记
格律诗词是一门极具声律之美的语言艺术,非诵读不足以体悟其精妙。我们要采取多种的阅读方式,不仅要多读经典作品,积累古人佳韵;而且要深读,品悟其中奥妙;更要精读,撷取经典作品中的精华。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记读有助于我们将警句妙语及时记录下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另外,我们还应该“宽读”,阅读的范围不能仅限于诗词经典,历史人文、政经管理、心理健康学等非诗词领域的书籍应适当读读,对诗词创作的立意炼篇极为有益。

避人避己,求新求异
当今诗词界存在着一股“泥古”之风,其作品与当代生活格格不入,然作者并未察觉,反倒自以为得经典之髓。这样的作品是毫无生命力的,必然会失去读者。我们在创作中,要善于巧妙化用,而不是抄袭。要效经典之神骨,升华提高,使古雅的语言和鲜活的当下生活场景完美融通,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而雅正的诗词作品。因而,我们要力争做到句秀、骨秀、神秀,力图使作品情真、味厚、意新、格高。我们要进行个性创作,做到“三避”:避古人、避今人、避自己。

诤友相帮,反复修改
诗词语言极具凝练美,一字一词的运用对思想情感的表达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炼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有一股“推敲”精神。常言道:旁观者清。我们往往很难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容易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这不利于我们的进步。所以,学诗过程中不能缺少诤友。我每写好一首诗,都会发给几个好友看看,让他们诊脉,并使劲砸我的诗。然后我听取他们的意见,仔细斟酌后再进行修改。诗作的修改不是一挥而就的,有时甚至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当然,这种修改必须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失去主见的诗者是写不好诗的。

我们“云帆”每周都有一期“云帆诗会”,稿源主要来自“云帆”六个微信群,群友们投稿很踊跃,对此我们当然很感激,因为没有足够的投稿数量就撑不起“云帆”品质保证,但有些诗友把微信群当“塑料袋”,什么都往里面装,刚刚出炉的作品,不加斟酌和推敲就往群里投稿,既不能保证质量,又增加了收稿管理员和初审复审编审的工作量,我个人并不赞成。我自己的拙作都是必经打磨满意,方敢在群里投稿的。

以下两首习作,均未在云帆微信群投稿,因为尚属“半成品”,待打磨,今晚是学诗心得交流,我也就不怕献丑晒出来了:

己亥秋游九寨沟(初稿)
金秋之九寨,铁马挟云奔。
万瀑凉归袖,长川翠到根。
无名花作态,有骨雪留痕。
坐领清风意,归来许共论。

写完后呈三位云帆诗家哂正,意见分别如下:
①首联“之”字作动词,显得刻意;“铁马”指什么不明确;结句意义不大。
②颔联“根”字不好。
③川亦是水,与瀑近。作“万瀑凉归袖,孤峰翠到根”如何?
因为最近实在太忙,来不及仔细消化批评意见,就先依第三位诗家的建议,略做修改如下,定稿待定:

己亥秋游日九寨沟(二稿)
金秋之九寨,铁马挟云奔。
万瀑凉归袖,孤峰翠到根。
无名花作态,有骨雪留痕。
坐领清风意,归来许共论。

9月24日,本人九寨沟诗旅归来前,随诗人雷东云秋雨中晨游成都宽窄巷子,忽起诗兴,口占一绝云:
雨涵桂香滴,早行静秋街。
世路多宽窄,人心有淡咸。

归后意犹未尽,遂附会成律:
古巷初经雨,秋香沁到衫。
临风人未语,倚树鸟争喃。
世路随宽窄,尘心任淡咸。
天涯知己在,幽抱寄诗函。

正如刚才所说,这首习作也没有公开发表,现在晒出来决不是求赞,而是想说:
①生活要知足,学诗知不足;
②挑战自我,从多体裁状写同一场景开始。


我们当代有一批活跃在一线诗坛的名家在这一方面进行了非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值得我们广大诗友学习。取法乎上,高手不但在古籍里,更在我们身边,尤其是贵群,更是大咖云集,所以我们学习的机会很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用心创作,终能写出好作品。

以上是我学诗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诗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2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