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精华10
注册时间2017-12-1
威望1859
金钱9014
贡献6163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威望- 1859 点
贡献- 6163 次
金钱- 9014 枚
|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9-9-28 00:30 编辑
驳潭州“峰头是云非雾”
老朽之诗:
登高有题(绝谷野樵)
山高盘石径,携酒一筇登。
脚下松声急,峰头雾气蒸。
凌云虽有意,白首总无能。
力尽临崖坐,颓然似老僧。
潭州指责该诗第二联的“峰头雾气蒸”用词不准确,要用“云”而不能用“雾”,理由是峰头离作者尚远,故要用“云”,只有离得近才用“雾”,简单来说就是“远为云,近为雾”。
此言初看似乎有理,但细想却不尽然,因为云和雾本质上都差不多,按远近来分未免武断了,多远为远?多近为近?有公认标准吗?其实古人称云称雾,全凭自己的艺术需要而定,并无远近之规,远也可称雾,近也可称云,例子如下:
1)题白沙驿(宋 张至龙 )
雾裹峰头薄似巾,路逢水后误行人。
山泉酿酒力偏重,石铫煎茶味最真。
燕不传家犹教子,梅才有肉便生仁。
枕边学梦人方悟,未到钟声梦更频。
2)题画诗(清 王时敏)
双径茫茫未若明,那堪云雾杖头生。
何时识得山中路,万壑千峰信步行。
3)寻隐者不遇(宋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
|